LED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486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LED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LED结构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连接端;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三连接端和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四连接端。该LED结构在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制作时,无论所述LED结构的第一端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还是所述LED结构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都能保证所述LED结构发亮,从而保证所述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LED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LED结构包括:量子肼发光层01、位于量子肼发光层01第一侧的P传输层02、位于所述P传输层02背离所述量子肼发光层01一侧的上电极03、位于所述量子肼发光层01第二侧的N传输层04、位于所述N传输层04背离所述量子肼发光层01一侧的下电极05。如图2所示,上述LED结构在用于MicroLED显示面板的制作时,存在部分LED结构的上电极03与阵列基板上驱动电极电连接,部分LED结构的下电极05与阵列基板上的驱动电极电连接的现象,从而导致MicroLED显示面板在工作时,存在部分LED结构亮,部分LED结构不亮的现象,造成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结构,以解决所述LED结构应用于显示面板时,存在部分LED结构亮,部分LED结构不亮的现象,造成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异常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ED结构,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连接端;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三连接端和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四连接端。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LED结构在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制作时,无论所述LED结构的第一端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还是所述LED结构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都能保证所述LED结构发亮,从而保证所述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LED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LED结构与阵列基板组装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LED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LED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LED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LED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9-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制作方法中各步骤完成后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现有LED结构在用于MicroLED显示面板的制作时,存在部分LED结构的上电极与阵列基板上驱动电极电连接,部分LED结构的下电极与阵列基板上的驱动电极电连接的现象,从而导致MicroLED显示面板在工作时,存在部分LED结构亮,部分LED结构不亮的现象,造成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异常。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结构,如图3所示,该LED结构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电极10,所述第一电极10的连接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连接端1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连接端12;第二电极20,所述第二电极20的连接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三连接端21和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四连接端2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连接端1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连接端12,所述第二电极2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三连接端2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四连接端22,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LED结构在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制作时,如果所述LED结构的第一端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可以利用所述第一电极10的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电极20的第三连接端21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相应电极电连接,如果所述LED结构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可以利用所述第一电极10的第二连接端12和第二电极20的第四连接端22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相应电极电连接。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LED结构在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制作时,无论所述LED结构的第一端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还是所述LED结构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都能保证所述LED结构发亮,从而保证所述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20的连接端在预设平面上的正投影环绕所述第一电极10的连接端在所述预设平面上的正投影,其中,所述预设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从而使得所述LED结构在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制作时,降低所述LED结构由于在所述预设平面内发生转动,而导致所述LED结构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接触不良的概率。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方向X上,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连接端11与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连接端12重叠,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11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2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投影重叠,从而在所述LED结构在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制作时,可以基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2中任一连接端在所述预设平面上的投影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上制作与所述LED结构的第一电极10电连接的电极,且在所述阵列基板制作完成后,不会产生由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2在所述预设平面上的投影位置不同,而导致所述LED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阵列基板电接触和所述LED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阵列基板电接触时接触性能不同的现象。同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三连接端21与位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四连接端22重叠,以使得所述第三连接端21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投影与所述第四连接端22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投影重叠,从而在所述LED结构在应用于显示面板的制作时,可以基于所述第三连接端21和所述第四连接端22中任一连接端在所述预设平面上的投影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上制作与所述LED结构的第二电极20电连接的电极,且在所述阵列基板制作完成后,不会产生由于所述第三连接端21和所述第四连接端22在所述预设平面上的投影位置不同,而导致所述LED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阵列基板电接触和所述LED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阵列基板电接触时接触性能不同的现象。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3所示,所述LED结构还包括:第一传输结构30,所述第一传输结构30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正投影环绕所述第一电极10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正投影;发光结构40,所述发光结构40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结构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连接端;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三连接端和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四连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连接端;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三连接端和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四连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在预设平面上的正投影环绕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在所述预设平面上的正投影,所述预设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与位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二连接端重叠,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三连接端与位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四连接端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输结构,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正投影环绕第一电极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正投影;发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结构背离所述第一电极一侧,所述发光结构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正投影环绕所述第一传输结构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正投影;第二传输结构,位于所述发光结构背离所述第一传输结构一侧,所述第二传输结构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正投影环绕所述发光结构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正投影;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正投影环绕所述第二传输结构在所述预设平面内的正投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结构为P型半导体层;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为N型半导体层;或,所述第一传输结构为N型半导体层,所述第二传输结构为P型半导体层。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传输结构、所述第二传输结构和所述发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端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传输结构、所述第二传输结构和所述发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端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绝缘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结构在所述预设平面上的正投影为正N边形,其中,N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结构在所述预设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圆形。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LED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端电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的第一子连接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的第二子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端电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接端电连接的第三子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四连接端电连接的第四子连接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泽尚符鞠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