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向散射与后向反射相结合的感烟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4774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向散射与后向反射相结合的感烟探测器,包括上盖及底盖,上盖与底盖扣合形成的腔体中设有迷宫,迷宫内设有接收管容置腔、发射管容置腔Ⅰ及发射管容置腔Ⅱ,迷宫外罩设有金属网罩,迷宫固定在烟感中座上,烟感中座上设有导光柱,烟感中座的底部扣合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安置一个接收管与两个发射管的接收管固定架、发射管固定架Ⅰ及发射管固定架Ⅱ,接收管固定架与发射管固定架Ⅰ之间的夹角为130°,接收管固定架与发射管固定架Ⅱ之间的夹角为50°。有益效果:使用了两个发射管一个接收管且同时构成一个接收管与发射管夹角为50度的前向散射和一个接收管和发射管夹角为130度的后向反射,对白烟和黑烟的检测有着同样高的灵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向散射与后向反射相结合的感烟探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监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前向散射与后向反射相结合的感烟探测器。
技术介绍
传统意义上的感烟探测器内部关键件一般都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使用各式各样的迷宫采用增光式的方法让外部光线无法进入探测器的内部。迷宫和带有若干通孔的金属网罩可以隔绝一部分的水雾和灰尘,但是仍有一定量的水雾和灰尘会对探测器的监测造成影响,可由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分布夹角分为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反射)。前向散射型感烟探测器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夹角小于90度,同时前向散射型感烟探测器对白烟的反应很敏锐,能及时地响应报警,但是对灰烟黑烟的反应就不够灵敏;后向散射(反射)型感烟探测器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夹角大于90度,能够检测烟雾粒子表面反射的红外光,不受烟雾粒子颜色的影响,因此对黑烟有着很好的灵敏度,但是烟雾粒子的形状和表面光滑度会影响反射光的强度。目前现有感烟探测器使用一个红外发射管和一个红外接收管或使用两个红外发射管和一个红外接收管,单一的组成前向散射或后向散射(反射),由于不能够完全地将空气中的水雾和灰尘隔绝在迷宫之外,所以会对实时监测造成监测不准确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前向散射与后向反射相结合的感烟探测器,解决现有感烟探测器对烟雾检测的局限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前向散射与后向反射相结合的感烟探测器,包括上盖及底盖,所述上盖与底盖扣合形成的腔体中设有迷宫,所述迷宫内设有接收管容置腔、发射管容置腔Ⅰ及发射管容置腔Ⅱ,所述迷宫外罩设有金属网罩,所述迷宫固定在烟感中座上,所述烟感中座上设有与迷宫配合连接的导光柱,所述烟感中座的底部扣合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安置一个接收管与两个发射管的接收管固定架、发射管固定架Ⅰ及发射管固定架Ⅱ,所述接收管固定架与发射管固定架Ⅰ之间的夹角为130°,所述接收管固定架与发射管固定架Ⅱ之间的夹角为50°。进一步的,所述底盖的下端旋转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通过螺钉固定有弹簧片。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底部设有安装柱,所述底盖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柱相配合的槽孔。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网罩呈环形结构并设有多个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烟感中座上对称设有两个与迷宫配合连接的导光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使用该工装,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气动三爪卡盘就可以实现所有规格的连杆衬套安装工作中,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维修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操作人员的要求,使用该工装可以作到零工作经验者都可实现一次性准确无误安装;该工装中使用的是主要元器是工业中的直线气缸、气动三爪卡盘、直线滑轨和三位四通气动手转阀,元器件成本低廉,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前向散射与后向反射相结合的感烟探测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迷宫的剖视图。图中:1、上盖;2、迷宫;3、金属网罩;4、导光柱;5、烟感中座;6、接收管固定架;7、发射管固定架Ⅰ;8、发射管固定架Ⅱ;9、电路板;10、底盖;11、螺钉;12、弹簧片;13、底座;14、发射管容置腔Ⅰ;15、接收管容置腔;16、发射管容置腔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前向散射与后向反射相结合的感烟探测器,包括上盖1及底盖10,所述上盖1与底盖10扣合形成的腔体中设有迷宫2,所述迷宫2内设有接收管容置腔15、发射管容置腔Ⅰ14及发射管容置腔Ⅱ16,所述迷宫2外罩设有金属网罩3,所述迷宫2固定在烟感中座5上,所述烟感中座5上设有与迷宫2配合连接的导光柱4,所述烟感中座5的底部扣合有电路板9,所述电路板9上设有安置一个接收管与两个发射管的接收管固定架6、发射管固定架Ⅰ7及发射管固定架Ⅱ8,所述接收管固定架6与发射管固定架Ⅰ7之间的夹角为130°,所述接收管固定架6与发射管固定架Ⅱ8之间的夹角为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盖10的下端旋转连接有底座13,所述底座13内通过螺钉11固定有弹簧片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9底部设有安装柱,所述底盖10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柱相配合的槽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罩3呈环形结构并设有多个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烟感中座5上对称设有两个与迷宫2配合连接的导光柱4。在使用时,将底盖10固定在墙体上,然后将底盖10顺时针旋转扣入底座13,需要拆卸时只需向逆时针旋转即可取下来。在正常情况下,发射管与接收管由于安置在迷宫2的容置腔中,接收管不会收到发射管发出的光,当有烟雾粒子进入迷宫腔体时,发射管发出的光会经过散射和反射被接收管接收,从而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当然接收光达到设定值时,所述感烟探测器会发出报警信号,空气中粉尘的粒径在1~100μm之内,水雾的粒径在2~200μm之内,引起火灾的燃烧物白烟烟尘在0.01~5μm之内,黑烟烟尘在1~20μm之内,由于粉尘和水雾的粒径比较大,前向散射对于粉尘和水雾灵敏度低,电路板通过后向反射对粉尘和水雾进行分析处理,来区分粉尘和水雾与火灾燃烧物产生的烟尘,达到准确监测的目的;该感烟探测器的优势:两个发射管和一个接收管并且同时构成一个接收管与发射管夹角为50度的前向散射和一个接收管和发射管夹角为130度的后向反射,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对白烟、黑烟的灵敏度,区分粉尘和水雾与火灾燃烧物产生的烟尘,准确可靠地检测火灾是否发生。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向散射与后向反射相结合的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及底盖(10),所述上盖(1)与底盖(10)扣合形成的腔体中设有迷宫(2),所述迷宫(2)内设有接收管容置腔(15)、发射管容置腔Ⅰ(14)及发射管容置腔Ⅱ(16),所述迷宫(2)外罩设有金属网罩(3),所述迷宫(2)固定在烟感中座(5)上,所述烟感中座(5)上设有与迷宫(2)配合连接的导光柱(4),所述烟感中座(5)的底部扣合有电路板(9),所述电路板(9)上设有安置一个接收管与两个发射管的接收管固定架(6)、发射管固定架Ⅰ(7)及发射管固定架Ⅱ(8),所述接收管固定架(6)与发射管固定架Ⅰ(7)之间的夹角为130°,所述接收管固定架(6)与发射管固定架Ⅱ(8)之间的夹角为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向散射与后向反射相结合的感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及底盖(10),所述上盖(1)与底盖(10)扣合形成的腔体中设有迷宫(2),所述迷宫(2)内设有接收管容置腔(15)、发射管容置腔Ⅰ(14)及发射管容置腔Ⅱ(16),所述迷宫(2)外罩设有金属网罩(3),所述迷宫(2)固定在烟感中座(5)上,所述烟感中座(5)上设有与迷宫(2)配合连接的导光柱(4),所述烟感中座(5)的底部扣合有电路板(9),所述电路板(9)上设有安置一个接收管与两个发射管的接收管固定架(6)、发射管固定架Ⅰ(7)及发射管固定架Ⅱ(8),所述接收管固定架(6)与发射管固定架Ⅰ(7)之间的夹角为130°,所述接收管固定架(6)与发射管固定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映徐鸿玉陈纪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盾消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