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瑞汶专利>正文

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429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其中外框体内设有固定窗框及活动窗框,在该活动窗框的上下处设有导柱及转轮,另外框体相对设有可予以导引的轨道,其特征在于: 该外框体上相对活动窗框的转轮移动所设的轨道,其中一轨道在末段依序形成设有第一弯弧段及呈反向弯折的第二弯弧段,另一轨道的末段形成为朝向窗框的弯弧段。(*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建筑构件中的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特别是涉及一种运用在建筑物壁面上、设置具有可开闭窗口的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
技术介绍
目前所建造的各型建筑物中,以一般居住用的住宅而言,为了可提供居住者能够进出住宅建筑物,通常在适当位置均设计有装设门板或门框的开口,或者为了采光或通风的需求而设计有可安装窗户的开口,以前述在建筑物安装窗户的开口处,可设置有不同开启或关闭型式的窗户,其中一种是配合外框体内侧所设计的轨道,使各窗框体在该相对的轨道处呈横拉式移位的结构型式。此种结构型式的横拉式窗户,是呈重叠形态,在关闭状态下存在有无法密闭及有整体造型较为突兀不美观的缺点,因此,本设计人针对此种现有习用横拉式的窗户进行重新设计,而在台湾提出有第九0二一八六00号“横拉式平面窗”新型专利案申请并获准公告。该前案的内容主要是在窗框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可调整位置的二导柱及可旋转的二转轮,又外框体上相对设有可相互引导的导柱及轨道,前述每一窗框的二转轮分别位于相对的二轨道上,每一轨道在其中一端形成为弯折状,使得位于轨道上移动的窗框,在移动至关闭状态时,可使二扇窗框呈平齐在同一横向位置处,然而由于窗框在位于关闭的末段行程时,其轨道弯折并略呈垂直在框体的横向中心线形态,此时,在非锁固的状态下,窗户受到建筑物的外界风力或其它外部力量作用时,极容易使得窗框反方向的移位而呈开启状态,故仍存在有其在使用上不方便的问题及有待改善之处。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横拉式的平面窗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横拉式的平面窗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横拉式的平面窗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横拉式的平面窗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窗框下的轨道设计,使得窗框在移动至末段时可以嵌置及密合在框体处,而可获得较佳的密合效果,并具有不容易受到外部力量作用而任意开启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其中外框体内设有固定窗框及活动窗框,在该活动窗框的上下处设有导柱及转轮,另外框体相对设有可予以导引的轨道,该外框体上相对活动窗框的转轮移动所设的轨道,其中一轨道在末段依序形成设有第一弯弧段及呈反向弯折的第二弯弧段,另一轨道的末段形成为朝向窗框的弯弧段。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其中所述的外框体在开口处的外围设有可供活动窗框的第一挡框抵顶密合的封垫。前述的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其中所述的外框体设有封垫,另相对于活动窗框位置设有一L型封片,在该处形成设有可套置在封垫的容置区。前述的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其中所述的导柱是设在固定在活动窗框的定位板上,另转轮以其螺柱设置固定在活动窗框的定位片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本技术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在外框体内设有固定窗框及活动窗框,在活动窗框的上下处设有导柱及转轮,另外框体相对设有可予以导引的轨道,外框体上相对活动窗框的转轮移动所设的轨道,其在末段依序形成有第一弯弧段及呈反向弯折的第二弯弧段,另一轨道的末段形成为朝向窗框的弯弧段。由于本技术的结构设计,使得此种平面气密窗在关窗后,整体呈现为原有的平面形态,另活动窗框与固定窗框及外框体之间可藉由所设置的密封条(片)予以贴靠,而可达到其密合效果,又由于设置有容置区与封垫套置可提供卡合作用,再配合第一轨道的呈ㄣ型结构设计,而使得该处的转轮受到第二弯弧段的限制,即使外部有较大的风压,亦具有抵挡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结构的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主要是在窗框的框体上下位置处分别设有导柱及转轮,又外框体相对设有上轨道及第一、第二轨道,该第一轨道的末端呈ㄣ型,第二轨道的末端形成为L型,并在窗框与外框体之间设有封垫及封片,使得平面窗在关闭时,窗框与框体间可获得较佳的定位及密封效果。其藉由窗框下的轨道设计,使得窗框在移动至末段时可以嵌置及密合在框体处,而可获得较佳的密合效果,并具有不容易受到外部力量作用而任意开启的功效。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且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窗框外观分解立体示意图。(10)窗框(101)第一挡框(11)固定窗框(111)封片(12)活动窗框(13)第一框部(131)封片 (132)容置区(14)第二框部(141)第二挡框(20)转轮(21)螺柱(22)螺帽(23)定位片(231)螺孔 (30)导柱(31)结合板 (40)外框体(401)开口 (41)第一轨道(411)第一弯弧段 (412)第二弯弧段(42)第二轨道(421)弯弧段(43)封垫(44)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横拉式的平面气密窗,其构造是在外框体(40)内部设有窗框(10),窗框(10)依设计位置不同可为固定窗框(11)或可移动的活动窗框(12);请结合参阅图3所示,前述所运用的活动窗框(12),其概略构造是在上、下端位置分别设有间隔的导柱(30)及间隔的转轮(20),其中,导柱(30)一端设有结合板(31),可利用固定件贯穿固定在窗框上,各转轮(20)上设有螺柱(21),且该螺柱(21)上设有螺帽(22),一定位片(23)同样以固定件贯穿固定在窗框(10)上,在该定位片(23)上设有一螺孔(231),该转轮(20)以螺柱(21)设置在螺孔(231)处,并利用螺帽(22)抵顶在定位片(23)处,以完成转轮(20)的结合固定。请再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在实施使用时,其中,该外框体(40)在上、下侧分别设有可导引活动窗框(12)的轨道,前述的外框体(40)内可设有一固定窗框(11)以及一可在轨道滑移的活动窗框(12),又外框体(40)在相对于活动窗框(12)的底侧面上设有可导引转轮(20)的第一、第二轨道(41)、(42),且顶侧面在相对位置设有可供导柱(30)置入滑移的轨道;二轨道在活动窗框(12)的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汶
申请(专利权)人:王瑞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