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4165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太阳能顶板两侧安装有两根风力桅杆,太阳能顶板的底部由太阳能顶板支撑架支撑,太阳能顶板支撑架的两侧安装有动力水车齿轮;动力水车齿轮的尾部设有电动机驱动结构、垃圾收集装置和发电动感单车,垃圾收集装置套在电动机驱动结构外部;动力水车齿轮的中间设有倾斜布设的粗格栅运输装置;动力水车齿轮的底部两侧设有浮力囊;垃圾拢集装置与垃圾收集装置连通。采用多能源联合高效利用;并且集多功能集即污水检测、垃圾回收、净化水源等一身,节约资源,也使工作更加方便且集中。增加垃圾回收装置,效率也是平台工作的一大问题,增加了垃圾回收装置,提高水面垃圾的回收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Ephemeral Water Waste Treatmen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yfly-type water garbage treatment device. Two wind masts are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olar roof, the bottom of the solar roof is supported by the solar roof support frame,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solar roof support frame are equipped with power water vehicle gears; the rear of the power water vehicle gears is equipped with a motor driving structure, garbage collection device and a power-driven bicycle, and a garbage collection device sleeve. Outside the motor drive structure, there are inclined coarse grille transport devices in the middle of the gear of the power water truck, buoyancy bags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gear of the power water truck, and the garbage collec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arbage collection device. It uses multi-energy combined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integrates multi-function collection, i.e. sewage detection, garbage recycling and water purification, which saves resources and makes the work more convenient and centralized.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garbage recovery devices is also a major problem in the platform work. Increasing the garbage recovery devices can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of surface garbage and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属于环境工程领域,是一个污水检测、垃圾回收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国内的水质监测站建设成本较高,并且一些偏远位置取样送检交通较为不便。蜉蝣是一种具有古老而特殊形状的有翅昆虫。蜉蝣体形细长柔软,触角短,复眼发达,中胸较大,前翅发达,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初衷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结构,把水样采集和水质监测技术相结合,同时结合蜉蝣仿,优化设计一种河流中可移动的采样监测装置,同时在水面上设计一个平台进行垃圾回收,并把这个平台包装成一个新型的蜉蝣式结构吸引更多人了解并保护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蜉蝣”通过设立水面浮动格栅装置浮于水面拦截水体中较大的垃圾,例如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同时借助水流势能,风能、太阳能、人力脚踏车发电等环保能源为格栅提供能量,达到自动打捞水上垃圾的作用,同时在“蜉蝣”下侧水流经过处增加过滤净化层,吸附小颗粒垃圾,净化水质,把水样采集和水质监测相结合。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粗格栅运输装置1、浮力囊2、动力水车齿轮3、太阳能顶板4、风力桅杆5、电动机驱动结构6、垃圾收集装置7、垃圾拢集装置8和发电动感单车9;太阳能顶板4两侧安装有两根风力桅杆5,太阳能顶板4的底部由太阳能顶板支撑架4-1支撑,太阳能顶板支撑架4-1的两侧安装有动力水车齿轮3;动力水车齿轮3的尾部设有电动机驱动结构6、垃圾收集装置7和发电动感单车9,垃圾收集装置7套在电动机驱动结构6外部;动力水车齿轮3的中间设有倾斜布设的粗格栅运输装置1;动力水车齿轮3的底部两侧设有浮力囊2;垃圾拢集装置8与垃圾收集装置7连通;电动机驱动结构6由内置蓄电池6-2供电,太阳能顶板4、发电动感单车9均与内置蓄电池6-2连接。浮力囊2由橡胶气囊支撑,浮力囊2的底部设有滤净化层,滤净化层用以吸附小颗粒垃圾;滤净化层由吸附活性碳填充组成。动力水车齿轮3的同轴外侧设有动力水车槽,动力水车槽用以与湖面的水相交互。风力桅杆5包括桅杆叶片5-1、风力发电机5-2、轮毂5-3、塔架5-4和桅杆支撑5-5;轮毂5-3安装在风力发电机5-2的输出轴上,桅杆叶片5-1安装在轮毂5-3上,风力发电机5-2与塔架5-4连接,塔架5-4与桅杆支撑5-5连接,桅杆支撑5-5与太阳能顶板支撑架4-1固定。粗格栅运输装置1包括粗格栅、运输机架、粗格栅传送主动轮1-1、粗格栅传送从动轮1-2和内置链条1-3;粗格栅传送主动轮1-1与动力水车齿轮3相啮合,粗格栅传送主动轮1-1与粗格栅传送从动轮1-2设置在运输机架的上下两端,粗格栅传送主动轮1-1与粗格栅传送从动轮1-2通过内置链条1-3连接;粗格栅套设在运输机架中间并由粗格栅传送主动轮1-1驱动。电动机驱动结构6由蓄电池及电动机防护外壳6-1、内置蓄电池6-2、内置电动机6-3组成;内置蓄电池6-2与内置电动机6-3连接,内置蓄电池6-2与内置电动机6-3均安装在蓄电池及电动机防护外壳6-1内;内置电动机6-3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连接,主动齿轮与粗格栅传送主动轮1-1相啮合。垃圾收集装置7包括垃圾收集器7-1和垃圾收集器浮板7-2,垃圾收集器7-1为一容纳腔,该容纳腔正对粗格栅运输装置1的顶部;垃圾收集器7-1由垃圾收集器浮板7-2连通围护组成,垃圾拢集装置8与垃圾收集器浮板7-2连通,由垃圾收集器7-1收集的垃圾经垃圾收集器浮板7-2汇集,最终进入垃圾拢集装置8;垃圾拢集装置8由多个相互串连的浮筒连接,浮筒与垃圾收集装置7连通。发电动感单车9包括鞍座9-1、车把9-2、车架9-3、单车链条9-4、脚蹬9-5和曲柄链轮9-6;车架9-3安装在粗格栅运输装置1的侧部并与太阳能顶板支撑架4-1组成一体化结构;鞍座9-1设置在车架9-3的中间,车把9-2设置在车架9-3的前部,单车链条9-4、脚蹬9-5和曲柄链轮9-6设置在车架9-3底部,脚蹬9-5通过单车链条9-4与曲柄链轮9-6连接,曲柄链轮9-6的输出轴能够为内置蓄电池6-2驱动发电。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势。1、本专利技术将平台设计成蜉蝣式结构,结构新颖并贴切水面活动,能吸引人们通过驱动发电动感单车为动力装置发电。2、本专利技术采用多能源(太阳能、风能、水力、动能等)联合高效利用;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和生存都依赖于能源的供给,而开采其他能源和利用其他资源也都要依赖于能源,本专利技术“蜉蝣”就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能源诸如风能、太阳能来进行活动,具有环保节能。3、多功能集一身;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蜉蝣”多功能集即污水检测、垃圾回收、净化水源等一身,节约资源,也使工作更加方便且集中。4、增加垃圾回收装置,效率也是平台工作的一大问题,所以在“蜉蝣”上增加了垃圾回收装置,提高水面垃圾的回收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蜉蝣”水上打捞装置结构图。图2为“蜉蝣”水上打捞装置主视图。图3为“蜉蝣”水上打捞装置俯视图。图4为“蜉蝣”水上打捞装置侧视图。图5为“蜉蝣”水上打捞装置主要结构示意图。图6为风力桅杆示意图。图7为垃圾运输处理装置示意图。图8为垃圾运输处理装置侧视图。图9为垃圾运输及收集装置(未拆卸)示意图。图10为垃圾运输及收集装置(已拆卸)示意图。图11为垃圾拢集装置示意图。图12为发电动感单车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发电动感单车的正视图。图14为发电动感单车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11所示,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粗格栅运输装置1、浮力囊2、动力水车齿轮3、太阳能顶板4、风力桅杆5、电动机驱动结构6、垃圾收集装置7、垃圾拢集装置8和发电动感单车9;太阳能顶板4两侧安装有两根风力桅杆5,太阳能顶板4的底部由太阳能顶板支撑架4-1支撑,太阳能顶板支撑架4-1的两侧安装有动力水车齿轮3;动力水车齿轮3的尾部设有电动机驱动结构6、垃圾收集装置7和发电动感单车9,垃圾收集装置7套在电动机驱动结构6外部;动力水车齿轮3的中间设有倾斜布设的粗格栅运输装置1;动力水车齿轮3的底部两侧设有浮力囊2;垃圾拢集装置8与垃圾收集装置7连通;电动机驱动结构6由内置蓄电池6-2供电,太阳能顶板4、发电动感单车9均与内置蓄电池6-2连接。浮力囊2由橡胶气囊支撑,浮力囊2的底部设有滤净化层,滤净化层用以吸附小颗粒垃圾;滤净化层由吸附活性碳填充组成。动力水车齿轮3的同轴外侧设有动力水车槽,动力水车槽用以与湖面的水相交互。风力桅杆5包括桅杆叶片5-1、风力发电机5-2、轮毂5-3、塔架5-4和桅杆支撑5-5;轮毂5-3安装在风力发电机5-2的输出轴上,桅杆叶片5-1安装在轮毂5-3上,风力发电机5-2与塔架5-4连接,塔架5-4与桅杆支撑5-5连接,桅杆支撑5-5与太阳能顶板支撑架4-1固定。粗格栅运输装置1包括粗格栅、运输机架、粗格栅传送主动轮1-1、粗格栅传送从动轮1-2和内置链条1-3;粗格栅传送主动轮1-1与动力水车齿轮3相啮合,粗格栅传送主动轮1-1与粗格栅传送从动轮1-2设置在运输机架的上下两端,粗格栅传送主动轮1-1与粗格栅传送从动轮1-2通过内置链条1-3连接;粗格栅套设在运输机架中间并由粗格栅传送主动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粗格栅运输装置、浮力囊、动力水车齿轮、太阳能顶板、风力桅杆、电动机驱动结构、垃圾收集装置、垃圾拢集装置和发电动感单车;太阳能顶板两侧安装有两根风力桅杆,太阳能顶板的底部由太阳能顶板支撑架支撑,太阳能顶板支撑架的两侧安装有动力水车齿轮;动力水车齿轮的尾部设有电动机驱动结构、垃圾收集装置和发电动感单车,垃圾收集装置套在电动机驱动结构外部;动力水车齿轮的中间设有倾斜布设的粗格栅运输装置;动力水车齿轮的底部两侧设有浮力囊;垃圾拢集装置与垃圾收集装置连通;电动机驱动结构由内置蓄电池供电,太阳能顶板、发电动感单车均与内置蓄电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粗格栅运输装置、浮力囊、动力水车齿轮、太阳能顶板、风力桅杆、电动机驱动结构、垃圾收集装置、垃圾拢集装置和发电动感单车;太阳能顶板两侧安装有两根风力桅杆,太阳能顶板的底部由太阳能顶板支撑架支撑,太阳能顶板支撑架的两侧安装有动力水车齿轮;动力水车齿轮的尾部设有电动机驱动结构、垃圾收集装置和发电动感单车,垃圾收集装置套在电动机驱动结构外部;动力水车齿轮的中间设有倾斜布设的粗格栅运输装置;动力水车齿轮的底部两侧设有浮力囊;垃圾拢集装置与垃圾收集装置连通;电动机驱动结构由内置蓄电池供电,太阳能顶板、发电动感单车均与内置蓄电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浮力囊由橡胶气囊支撑,浮力囊的底部设有滤净化层,滤净化层用以吸附小颗粒垃圾;滤净化层由吸附活性碳填充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水车齿轮的同轴外侧设有动力水车槽,动力水车槽用以与湖面的水相交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风力桅杆包括桅杆叶片、风力发电机、轮毂、塔架和桅杆支撑;轮毂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的输出轴上,桅杆叶片安装在轮毂上,风力发电机与塔架连接,塔架与桅杆支撑连接,桅杆支撑与太阳能顶板支撑架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蜉蝣式水上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粗格栅运输装置包括粗格栅、运输机架、粗格栅传送主动轮、粗格栅传送从动轮和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张涛殷梓涵李畅李亦深潘雅茹崔钰莹刘鑫段泊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