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低品位难浸金矿中浸出金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3989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从低品位难浸金矿中浸出金的方法,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为将含有金的低品位难浸金矿的原矿或氰化尾矿进行细磨,加入水形成矿浆,在矿浆中加入过氧化钙,其用量为300g/t~600g/t;在常温常压下,通入空气或氧气进行预氧化,预氧化过程中不断搅拌,预氧化时间为4~8小时;将氢氧化钠加入到上述预氧化后的矿浆中进行充分的碱处理,控制矿浆pH为10~11;最后,将NaCN或KCN加入到经碱处理后的矿浆中进行氰化浸出,使用活性炭吸附提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投资低、设备简单、条件温和、金矿浸出率高等优点。

A Method of Leaching Gold from Low Grade Refractory Gold O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leaching gold from low-grade refractory gold or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ineral processing.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is to grind the raw ore or cyanide tailings of low-grade refractory gold ore containing gold finely, add water to form pulp, add calcium peroxide to the pulp, and the dosage is 300 g/t~600 g/t.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ir or oxygen is introduced for pre-oxidation, and the pre-oxidation process is stirred continuously, and the pre-oxidation time is 4~8 hours; and add sodium hydroxide to the pre-oxidation process. Finally, NaCN or KCN are added to the alkali treated pulp for cyanide leaching, and activated carbon is used to adsorb gold.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investment, simple equipment, mild conditions and high gold ore leaching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低品位难浸金矿中浸出金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低品位难浸金矿中浸出金的方法,属于矿物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被开采利用,同时也产出了越来越多的尾矿,这些尾矿中所含的有价金属的开发利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截止到2017年,我国的黄金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金尾矿,其中,仅2012年全国金尾矿排放量就达到9483万吨,历史累计数量更是惊人。由于原矿矿石性质和当时提金技术水平的制约,使某些尾矿的含金品位较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金矿物部分以显微或超显微状态包裹于黄铁矿、毒砂等杂质中,常规氰化浸出工艺中的机械磨矿难以使这类包裹金单体解离或暴露,造成这类包裹金难于被氰化浸出回收,从而随尾矿排放流失到尾矿库中。因此,寻找一种能对该类尾矿资源有效回收利用的工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包裹金型金矿石的回收,一般首先是采用先浮选得到金精矿,然后对金精矿采用火法焙烧、加压氧化、生物氧化、或其它化学氧化法对其进行预氧化处理,使硫化物氧化分解,包裹金被解离或暴露,从而使金易于被氰化浸出回收,但是上述预氧化方法只针对含金品位较高的金精矿(30g/t以上),对金品位在2g/t以下的金矿来说成本太高;因此,寻找一种低成本的、能处理该类低品位难处理金矿的工艺方法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投资低、设备简单、条件温和、金矿浸出率高的强化低品位难浸金矿浸出的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从低品位难浸金矿中浸出金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低品位难浸金矿的原矿或氰化尾矿进行细磨,加水制成矿浆,矿浆的液固比为2:1~3:1。(2)按过氧化钙与原矿为300g/t~600g/t的比例在矿浆中加入过氧化钙,在常温常压下,通入空气或氧气进行预氧化,预氧化过程中不断搅拌,预氧化时间为4~8小时。(3)将氢氧化钠加入到预氧化后的矿浆中进行碱处理,使预氧化过程中被氧化的杂质离子沉淀,进一步降低后续氰化浸出作业的NaCN或KCN的消耗量,控制矿浆的pH为10~11,碱处理时间为1~4小时。(4)将NaCN或KCN加入到经碱处理后的矿浆中进行氰化浸出,氰化浸出时间为8~48小时,使用活性炭吸附提,吸附后的废液过安全筛、浓缩、过滤后相应得到碎炭、回水和硫化矿精矿。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低品位难浸金矿的原矿或氰化尾矿进行细磨后,其磨矿细度达到D90=0.074mm,且原矿或氰化尾矿中的金品位≤2g/t。优选的,本专利技术预氧化、碱处理及氰化浸出过程均是在带有充气功能的搅拌装置中进行。优选的:预氧化、碱处理及氰化浸出过程中均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1000r/min~1200r/min。本专利技术所述预氧化处理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由于过氧化钙及充气功能的搅拌装置强化了固液气三相反应动力学条件,加快了包裹金的杂质的氧化,并发生如下转化:CaO2+2H2O→Ca2++2OH-+H2O22H2O2→2H2O+O22Au+4CN-+2O2+4H2O→2[Au(CN)2]-+6OH-+H2O22Au+4CN-+H2O2→2[Au(CN)2]-+2OH-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定条件下CaO2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氧气;过氧化氢和氧气在体系中可以氧化金矿表面的杂质,增大了金的暴露面积,使金更容易与NaCN或KCN表面接触并发生反应;这将有利于后续氰化浸出作业,降低氰化物的使用量,提升了金的浸出率;同时,由于反应使得金暴露表面更多,也进一步降低了氰化浸出作业的进出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对于低品位难浸金矿(金品位≤2g/t),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回收其中的金,解决了相当一部分难处理金尾矿的资源回收利用问题.(2)相对于焙烧、加压氧化及常规化学处理等现有工艺,本工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金的回收率5%-10%,还可以大幅降低氰化物的用量;本专利技术明显具有投资低、用量低等优势,而且工艺、生产成本低、条件温和,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说明的矿石来源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除非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为本领域常规市场渠道获得的原料,除非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方法和设备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方法和设备。实施例1云南某低品位难浸金矿,含金1.2g/t,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金的强化浸出:(1)对云南某低品位难浸金矿的原矿进行细磨:细磨是采用超细搅拌磨矿机,磨矿浓度60%,磨矿细度D90=0.074mm。(2)将磨矿后所得矿浆加入带有充气功能的搅拌装置,液固比控制在3:1,向搅拌装置中加入过氧化钙(过氧化钙与原矿的比例为300g/t),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搅拌机转速为1100r/min,搅拌时间为4小时。(3)将氢氧化钠加入到上述预氧化后的矿浆中进行碱处理,碱处理过程液固比的3:1,控制pH值为10~11,搅拌机转速为1100r/min,时间为1小时。(4)将NaCN加入至经过碱处理的矿浆中进行氰化浸出,液固比控制在3:1,氰化钠用量为1kg/t,搅拌机转速为1100r/min,氰化浸出时间为8小时,最终所得金的浸出率为63.22%。(5)最后使用活性炭进行吸附提金,吸附后的废液过安全筛、浓缩、过滤后相应得到碎炭、回水和浸出渣。实施例2广西某低品位难浸金矿,含金0.8g/t,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金的强化浸出:(1)对广西某低品位难浸金矿的原矿进行细磨后:细磨是采用超细搅拌磨矿机,磨矿浓度50%,磨矿细度D90=0.074mm。(2)将磨矿后所得矿浆加入带有充气功能的搅拌装置,液固比控制在2.5:1,向搅拌装置中加入过氧化钙(过氧化钙与原矿的比例为450g/t),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搅拌机转速为1100r/min,,搅拌时间为6小时。(3)将氢氧化钠加入到上述预氧化后的矿浆中进行碱处理,碱处理过程液固比的2.5:1,控制pH值为10~11,搅拌机转速为1100r/min,时间为3小时。(4)将NaCN加入至经过碱处理的矿浆中进行氰化浸出,液固比控制在2.5:1,氰化钠用量为1.4kg/t,搅拌机转速为1100r/min,氰化浸出时间为24小时,最终所得金的浸出率为70.31%。(5)最后使用活性炭进行吸附提金,吸附后的废液过安全筛、浓缩、过滤后相应得到碎炭、回水和浸出渣。实施例3新疆某低品位难浸金矿,含金1.9g/t,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金的强化浸出:(1)对新疆某低品位难浸金矿的原矿进行细磨:细磨是采用超细搅拌磨矿机,磨矿浓度60%,磨矿细度D90=0.074mm。(2)将磨矿后所得矿浆加入带有充气功能的搅拌装置,液固比控制在2:1,向搅拌装置中加入过氧化钙(过氧化钙与原矿的比例为600g/t),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搅拌机转速为1200r/min,,搅拌时间为8小时。(3)将氢氧化钠加入到上述预氧化后的矿浆中进行碱处理,碱处理过程液固比的2:1,控制pH值为10~11,搅拌机转速为1200r/min,时间为4小时。(4)将NaCN加入至经过碱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低品位难浸金矿中浸出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低品位难浸金矿的原矿或氰化尾矿进行细磨,加水制成矿浆,矿浆的液固比为2:1~3:1;(2)按过氧化钙与原矿300g/t~600g/t的比例在矿浆中加入过氧化钙,在常温常压下,通入空气或氧气进行预氧化,预氧化过程中不断搅拌,预氧化时间为4~8小时;(3)将氢氧化钠加入到预氧化后的矿浆中进行碱处理,控制矿浆的pH为10~11,碱处理时间为1~4小时;(4)将NaCN或KCN加入到经碱处理后的矿浆中进行氰化浸出,氰化浸出时间为8~48小时,使用活性炭吸附提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低品位难浸金矿中浸出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低品位难浸金矿的原矿或氰化尾矿进行细磨,加水制成矿浆,矿浆的液固比为2:1~3:1;(2)按过氧化钙与原矿300g/t~600g/t的比例在矿浆中加入过氧化钙,在常温常压下,通入空气或氧气进行预氧化,预氧化过程中不断搅拌,预氧化时间为4~8小时;(3)将氢氧化钠加入到预氧化后的矿浆中进行碱处理,控制矿浆的pH为10~11,碱处理时间为1~4小时;(4)将NaCN或KCN加入到经碱处理后的矿浆中进行氰化浸出,氰化浸出时间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贤康博文陈铁华柏帆许乌鹏马原琳赵楚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