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33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包括线圈、设备箱、发射器,所述的线圈缠绕在空心纳米陶瓷骨架上,所述的空心纳米陶瓷骨架的内部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的设备箱中设置有功率运算放大器、频率发生器,所述的频率发生器与功率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线圈与设备箱中的功率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功率运算放大器与发射器连接;所述的设备箱中还设置有频率显示器和电源系统,所述的线圈、频率显示器、频率发生器、功率运算放大器和发射器与电源系统连接;所述的线圈由直径小于0.15mm的绝缘漆包线均匀缠绕500‑1200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发射功率大的优点。

A High Efficiency Nano-Ceramic Launch Antenna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igh-efficiency nano-ceramic transmitting antenna, which comprises a coil, a device box and a transmitter. The coil is wound around the hollow nano-ceramic skeleton. The hollow nano-ceramic skeleton is filled with fillers. The device box is equipped with a power operational amplifier and a frequency generator, and the frequency generator and a power operational amplifier. The coil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verse input end of the power operational amplifier in the equipment box, and the power operational amplifi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tter. The equipment box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requency display and a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the coil, a frequency display, a frequency generator, a power operational amplifier and a transmitter are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osed of an insulating enameled wire with a diameter less than 0.15mm and evenly wound 500 1200 circles,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mall volume and large transmitting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
本技术属于探测技术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核磁共振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探测水源、矿床、考古发掘等等,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类似的遥感式金属探测器,但现有的设备的发射功率较小,效率低等问题,通过线圈的电流太小只有几毫安,只能发出很弱的信号,当继续增大发射线圈电流时,用作线圈骨架的绝缘水管和骨架中间的空气会被线圈上的电磁信号击穿;(正常情况下绝缘体分子中携带的正负电荷是相互吸引平衡的,再高温高压,或者强磁场情况下绝缘体内部的正负电荷将会摆脱束缚成为自由电荷,绝缘体击穿成为导体)这种情况下仪器发射线圈发出的信号就等于仪器本身发出的一个信号加线圈骨架产生的两个假信号一起发出去了,所以受材料限制无法增大发射效率,会探测到错误的物质,当线圈做的很大时,线圈的中心磁场强度会很弱,因此,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发射功率大强的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包括发射器基座,所述的发射器基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纳米陶瓷棒,所述的纳米陶瓷棒与发射器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的纳米陶瓷棒的外表面设置有线圈,所述的线圈紧密缠绕在纳米陶瓷棒的外表面,所述的线圈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罩,所述的防护罩与发射器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的纳米陶瓷棒的直径小于1.2cm,所述的纳米陶瓷棒的高度小于2.5cm。所述的线圈由直径小于0.5mm的绝缘铜线紧密层叠纳米陶瓷棒上均匀缠绕800-1200圈而成。所述的纳米陶瓷棒为采用99.9%含量的氧化铝或者氧化锆经过高温烧结而成的纳米陶瓷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纳米陶瓷棒,纳米陶瓷棒的绝缘的能力强,线圈骨架在强电场下不被击穿,减小线圈的线径和线圈直径,缩小体积,减小功耗,提高发射效率,总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发射功率大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的示意图。图中:1、发射器基座2、防护罩3、线圈4、纳米陶瓷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包括发射器基座1,所述的发射器基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纳米陶瓷棒4,所述的纳米陶瓷棒4与发射器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的纳米陶瓷棒4的外表面设置有线圈3,所述的线圈3紧密缠绕在纳米陶瓷棒4的外表面,所述的线圈3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罩2,所述的防护罩2与发射器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的纳米陶瓷棒4的直径小于1.2cm,所述的纳米陶瓷棒4的高度小于2.5cm;所述的线圈3由直径小于0.5mm的绝缘铜线紧密层叠纳米陶瓷棒4上均匀缠绕800-1200圈而成;所述的纳米陶瓷棒4为实心陶瓷棒。本技术实施时:在发射器基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纳米陶瓷棒4,纳米陶瓷棒4与发射器基座1固定连接,纳米陶瓷棒4的外表面设置有线圈3,线圈3紧密缠绕在纳米陶瓷棒4的外表面,线圈3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罩2,防护罩2与发射器基座1固定连接;纳米陶瓷棒4的直径小于1.2cm,纳米陶瓷棒4的高度小于2.5cm;线圈3由直径小于0.5mm的绝缘铜线紧密层叠纳米陶瓷棒4上均匀缠绕800-1200圈而成;纳米陶瓷棒4为实心陶瓷棒,将直径小于0.5mm的绝缘铜线紧密缠绕在直径小于1.2cm,高度小于2.5cm的纳米陶瓷棒4上做成线圈3,绕制圈数在800-1200圈,当圈数过大时,线圈3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会产生干扰,当核磁共振遥感探测器发出某频率的信号时,该信号发送到线圈3,然后线圈3工作,线圈3缠绕在纳米陶瓷棒4上,纳米陶瓷棒4的绝缘能力强,当线圈3工作时纳米陶瓷棒4不会被击穿,在实际测试时在以1.96W的发射功率下,发射半径的有效距离达到20KM超过现有市场上的同类设备,总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发射功率大强的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器基座(1),所述的发射器基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纳米陶瓷棒(4),所述的纳米陶瓷棒(4)与发射器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的纳米陶瓷棒(4)的外表面设置有线圈(3),所述的线圈(3)紧密缠绕在纳米陶瓷棒(4)的外表面,所述的线圈(3)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罩(2),所述的防护罩(2)与发射器基座(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器基座(1),所述的发射器基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纳米陶瓷棒(4),所述的纳米陶瓷棒(4)与发射器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的纳米陶瓷棒(4)的外表面设置有线圈(3),所述的线圈(3)紧密缠绕在纳米陶瓷棒(4)的外表面,所述的线圈(3)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罩(2),所述的防护罩(2)与发射器基座(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高效纳米陶瓷发射天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向东马留锁
申请(专利权)人:卢氏县地质勘查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