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万清专利>正文

补风装置和送排风灶台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307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风装置和送排风灶台系统,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2)、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在安装状态下,第一出风口(3)朝向下方,第二出风口(4)朝向前方。该补风装置设置了朝下的第一出风口和朝前的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能够在有害气体和使用者之间形成气流屏障,以保护使用者的健康;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能够使有害气体加速流向排烟装置,从而增加了集烟面积和减少有害气体外溢。该补风装置不但增加了送风的针对性,还提高了排烟和送风的效率,更可以保护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Supplementary Air Device and Supply and Exhaust Stove Platform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pplementary air device and a supply and exhaust stove platform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housing (1),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2), a first air outlet (3) and a second air outlet (4). In the installation state, the first air outlet (3) is downward and the second air outlet (4) is forward. The air supply device is equipped with a downward first outlet and a forward second outlet. The air flow from the first outlet can form an air flow barrier between the harmful gas and the user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user. The air flow from the second outlet can accelerate the flow of harmful gas to the smoke exhaust device, thereby increasing the smoke collection area and reducing the spillover of harmful gas. The air supply device not only increases the pertinence of air supply, but also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smoke exhaust and air supply, and can protect the health of us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风装置和送排风灶台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补风装置,还涉及一种送排风灶台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民用厨房及商业厨房的数量得到快速的增长,厨师工作环境温度高且经常吸入有害的油烟很多家庭妇女及厨师因此得了肺病甚至得了肺癌,传统的补风存在能耗高,厨师油烟隔离及降温针对性不强效率低以及导流效率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排烟罩以外的吊顶上通过百叶口或其他的送风口向室内补风,由于送风管路的系统阻力导致送风效率低,各个送风口送风不均的问题,整体效率严重偏低、针对性不强且不能同时多向送风。还有的是在烟罩上装有可调方向的圆口送风口,类似于飞机上的乘客的送风口,这种送风口影响流体溢出的横面区域小,凸出烟罩较多,影响使用者的操作空间,调好方向后只能往一个方向吹,局限性和针对性很低,不能同时给使用者送风和影响流体运动方向的区域送风,不能达到一风多用的效果,且同样存在送风效率低,各个送风口送风不均的问题,整体效率严重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送风装置的送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补风装置。该补风装置设置了朝下的第一出风口和朝前的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排出的气流能够在有害气体和使用者之间形成气流屏障,以保护使用者的健康;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能够使有害气体加速流向排烟装置,从而增加了集烟面积和减少有害气体外溢。该补风装置不但增加了送风的针对性,还提高了排烟和送风的效率,更可以保护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补风装置设有多个出风口,该多个出风口可以分别向使用者送风和烟罩内送风。向使用者送风的气流能够在有害气体和使用者之间形成气流屏障,能够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的新风环境,以保护使用者的健康。向烟罩内送风的气流能够使有害气体加速流向烟罩,从而增加了集烟面积和减少有害气体外溢。该补风装置可针对性送风或同时向一个方向送风或多向送风、提高排烟效率,提高送风效率节能环保。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所述补风装置的前视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补风装置的后视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补风装置卸下后盖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补风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补风装置的右视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补风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4中沿E-E方向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补风装置的仰视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补风装置卸下后盖板后的后视图。1、外壳体;2、进风口;3、第一出风口;4、第二出风口;5、使用者;6、导流片;7、后盖板;11、进气段;12、导流段;13、排风段;111、进气段前上盖板;112、进气段前下盖板;113、上分流导板;121、引流导板;122、第一内流道;123、第二内流道;131、围流板;132、分流板;10、补风装置;20、排烟装置;30、灶台。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补风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2、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外壳体1的其余部位封闭,在安装或使用状态下,第一出风口3朝向下方,第二出风口4朝向前方,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第一出风口3为长条形结构,该长条形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一出风口3能够吹出朝向下方的气流,该朝向下方的气流可以是朝向前下方的气流、朝向正下方的气流或朝向后下方的气流。第二出风口4能够吹出朝向前方的气流,该朝向前方的气流可以是朝向前下方的气流、朝向正前方的气流或朝向前上方的气流。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本技术中采用了绝对位置关系进行表述,其中的“上”表示图6中的上侧方向,“下”表示图6中的下侧方向,“左”表示图6中的垂直于纸面的外侧方向,“右”表示图6中的垂直于纸面的内侧方向,“前”表示图6中的左侧方向,“后”表示图6中的右侧方向,即本技术使用了图6中使用者5(即本技术在使用状态下的使用者5)的观察视角。当该补风装置在厨房中使用时,第一出风口3排出的气流能够在有害气体(如油烟)和使用者之间形成气流屏障,不但可以给使用者送新风,还可以给使用者降温,从而保护使用者的健康。第二出风口4排出的气流能够使有害气体加速流向排烟装置(如烟罩或排油烟机),从而增加了集烟面积,使烟气快速从排烟装置排出,减少有害气体外溢。该补风装置有针对性的设计了出风口,不但提高了排烟和送风的效率,更可以保护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均位于外壳体1的下部,进风口2位于外壳体1的上部,第二出风口4位于第一出风口3的前方,外壳体1内设有导流板,该导流板能够引导从进风口2进入的气流分别流向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然后在从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排出。优选,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均位于外壳体1的下端,第一出风口3内设有能够调节排风方向的风向调节部件,第二出风口4也为长条形结构,该长条形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二出风口4排出气流的气流量大于第一出风口3排出气流的气流量,第二出风口4的排风方向可以朝向正前方,第一出风口3的排风方向可以朝向前下方,进风口2的进风方向为倾斜向下设置。第一出风口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出风口4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进风口2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使用时,将该补风装置设置在使用者5的上方,如图6所示,第一出风口3用于给使用者5送风,第一出风口3的排风方向A可以是竖直向下或倾斜向下,由于存在风向调节部件,排风方向A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为使用者5降温送新风以及风屏障。第二出风口4的排风方向B可以是水平向前或倾斜向前,第二出风口4可以向排烟装置20(排烟罩)内横宽向送风,有利于将油烟C快速送入排烟装置20,从而增加排烟有效面积,以及提高排烟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进气段11、导流段12和排风段13,如5所示,进气段11、导流段12和排风段13之间以虚线分隔,实际的产品并不含有该虚线。进风口2位于进气段11,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均位于排风段13,导流段12能够引导从进风口2进入的气流分别流向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如图5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段11、导流段12和排风段13中均设有该导流板,该导流板包括位于导流段12内的引流导板121,导流段12内被引流导板121分隔形成第一内流道122和第二内流道123,第一内流道122与第一出风口3连通,第一内流道122用于向第一出风口3送风,第二内流道123与第二出风口4连通,第二内流道123用于向第二出风口4送风。优选,导流段12内设有一条第一内流道122和两条第二内流道123,该一条第一内流道122位于两条第二内流道123之间,沿气流在第一内流道122中的流动方向(从上向下的方向),第一内流道122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沿气流在第二内流道123中的流动方向(从上向下的方向),第二内流道123的过流面积逐渐减小,卸下外壳体1的后盖板7后,如图9所示。将第一内流道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2)、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在安装状态下,第一出风口(3)朝向下方,第二出风口(4)朝向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2)、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在安装状态下,第一出风口(3)朝向下方,第二出风口(4)朝向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进气段(11)、导流段(12)和排风段(13),进风口(2)位于进气段(11),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均位于排风段(13),导流段(12)能够引导从进风口(2)进入的气流分别流向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出风口(4)位于第一出风口(3)的前方,导流段(12)内设有引流导板(121),导流段(12)内被引流导板(121)分隔形成第一内流道(122)和第二内流道(123),第一内流道(122)与第一出风口(3)连通,第二内流道(123)与第二出风口(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段(12)的横断面为长条形,导流段(12)内设有一条第一内流道(122)和两条第二内流道(123),该一条第一内流道(122)位于两条第二内流道(123)之间,两条第二内流道(123)分别位于导流段(12)的左右两侧,沿气流在第一内流道(122)中的流动方向,第一内流道(122)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沿气流在第二内流道(123)中的流动方向,第二内流道(123)的过流面积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段(11)内设有两块上分流导板(113),两块上分流导板(113)左右对称设置,沿气流进入进风口(2)的方向,两块上分流导板(113)之间距离逐渐增大,两块上分流导板(113)能够将从两块上分流导板(113)之间进入的气流引入第一内流道(122),两块上分流导板(113)还能够将从两块上分流导板(113)左右两侧进入的气流对应的引入两条第二内流道(123)。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风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万清
申请(专利权)人:林万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