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27918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包括:上桶体,包括:过滤腔,由上桶体的桶壁围合而成,过滤腔内设有过滤模块;出水管,出水管设于过滤模块的上方;中桶体,与上桶体的底端固定连接,中通体包括:入水管,设于中通体的桶壁上;降污腔,降污腔由中桶壁围合而成;中心孔,中心孔设于中桶体的顶端,用于通过待过滤的自来水;纳污室,与中桶体的底端固定连接,用于收纳自来水中的泥沙杂污,纳污室包括:抑污栅,设于纳污室的顶端;排污管,设于纳污室的底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自来水在入户时提前过滤,防止含有泥沙的自来水入户,提高自来水水质,减少泥沙对过滤设备的损害,结构简单。

Pre-filter device for household tap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e-filter device for tap water entering into the hous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barrel body, comprising a filter chamber enclosed by the barrel wall of the upper barrel body, and a filter module is arranged in the filter chamber; an outlet pipe is arranged above the filter module; a middle barrel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upper barrel body, and a middle passage body comprises a water inlet pipe,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barrel wall of the middle passage body; The decontamination chamber consists of a middle barrel wall enclosed; a central hole,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middle barrel body, is used to pass through the tap water to be filtered; a decontamination chamber, which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middle barrel body, is used to collect the sediment and impurities in the tap water. The decontamination chamber includes a decontamination grille,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decontamination chamber; and a sewage pipe,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rough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tap water is filtered in advance when it enters the house, preventing the tap water containing sediment from entering the hous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tap water, reducing the damage of the sediment to the filtering equipment, and having simp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水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自来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水,主要是通过水厂的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由自来水厂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最后通过配水泵站输送到各个用户。但是,由于意外事故或者管道锈蚀维修等原因,自来水常常会受到泥沙、铁锈等污染,影响居民使用。目前有很多自来水过滤器,但大多是考虑提升自来水的直接饮用质量而设,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一旦受到泥沙较大的自来水污染,就容易破坏过滤器。虽然也有一些前置过滤器,设置于自来水入户时,用来防范泥沙等危害。但是这些前置过滤器不能有效沉淀、容纳泥沙等杂质,泥沙容易受到水流扰动,不断地附着、侵害过滤网,降低滤网寿命,影响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用来提高和保证入户自来水水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包括:上桶体,包括:过滤腔,由上桶体的桶壁围合而成,过滤腔内设有过滤模块;出水管,出水管设于上桶体顶端之中心位置;中桶体,与上桶体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中通体包括:入水管,设于中通体的桶壁上,且入水管的管壁与中桶体的桶壁距离为零,入水管的管口背向上桶体,且与支撑环的端面不垂直;支撑环,支撑环设于中桶体的垂直于轴线的中心截面与中桶体的上端面之间,与过滤模块相接触,用于支撑过滤模块,其中,入水管的管壁与支撑环的距离为零,支撑环的中心具有中心孔,中心孔用于通过待过滤的自来水;降污腔,由中桶壁围合而成;纳污室,与中桶体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用于收纳自来水中的泥沙杂污,纳污室包括:抑污栅,设于纳污室的顶端;排污管,设于纳污室的底端。可选地,入水管设有第一开关阀门。进一步地,与纳污室相连通的排污管设有第二开关阀门。可选地,过滤模块包括:滤壳,滤壳与桶壁桶相连接,且出水管固定于滤壳上,滤壳所围合的腔体内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滤网、颗粒活性炭滤芯、压缩活性炭滤芯、RO反渗透膜、后置活性炭滤芯进一步地,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还包括:密封圈,设于过滤腔内的上方,与过滤模块相接触,用于密封过滤模块与上桶体的桶壁之间的空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将自来水在入户时提前过滤,防止含有泥沙的自来水入户,提高自来水水质,减少泥沙对过滤设备的损害,结构简单。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抑污栅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上桶体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图1的上桶体的仰视图;图5示出了图1的中桶体的俯视图;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上桶体,102过滤腔,1022密封圈,1024支撑环,1026过滤模块,104出水管,20中桶体,202入水管,2022第一开关阀门,204降污腔,206中心孔,30纳污室,302抑污栅,304排污管,3042第二开关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包括:上桶体10,包括:过滤腔102,由上桶体10的桶壁围合而成,过滤腔102内设有过滤模块1026;出水管104,出水管104设于上桶体10顶端之中心位置;中桶体20,与上桶体10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中通体包括:入水管202,设于中通体的桶壁上,且入水管202的管壁与中桶体20的桶壁距离为零,入水管202的管口背向上桶体10,且与支撑环1024的端面不垂直;支撑环1024,支撑环1024设于中桶体20的垂直于轴线的中心截面与中桶体20的上端面之间,与过滤模块1026相接触,用于支撑过滤模块1026,其中,入水管202的管壁与支撑环1024的距离为零,支撑环1024的中心具有中心孔206,中心孔206用于通过待过滤的自来水;降污腔204,由中桶壁围合而成;纳污室30,与中桶体20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用于收纳自来水中的泥沙杂污,纳污室30包括:抑污栅302,设于纳污室30的顶端;排污管304,设于纳污室30的底端。自来水的入水管202设于中桶体20的桶壁上,自来水由入水管202流入中桶体20的降污腔204,腔体的水经过滤模块1026过滤后由过滤模块1026上方的出水管104流出,为用户使用。自来水中的泥沙经抑污栅302流入抑污栅302下方的腔体内,抑污栅302用于抑制水体扰动,防止泥沙返流入过滤模块1026内,泥沙可经排污管304从过滤装置中排出。过滤模块1026用于过滤自来水中的重金属、余氯等杂质。将自来水在入户时提前过滤,防止含有泥沙的自来水入户,提高自来水水质,减少泥沙对过滤设备的损害,结构简单。如图5所示,入水管202的管壁与中桶体20的桶壁距离为零,入水管202的管口背向上桶体10,且与上桶体10的端面不垂直,即入水管202的管口朝向斜下方设置,使入水管202流出的自来水沿中桶体20壁形成旋流,有利于泥沙铁锈等杂污沉降,入水管202的管壁与支撑环1024的距离为零,即入水管202设于中桶体20的最上方,进一步增加了从入水管202流出的自来水形成旋流的路径,使泥沙铁锈等杂污沉降的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抑污栅302为设有多个圆孔的不锈钢板。可选地,如图1所示,入水管202设有第一开关阀门2022,用于控制自来水的流入。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与纳污室30相连通的排污管304设有第二开关阀门3042,当抑污栅302下方的泥沙需要排出时,打开第二开关阀门3042,利用水流将泥沙排出。过滤模块1026包括:滤壳,滤壳与桶壁相连接,且出水管104固定于滤壳上,滤壳所围合的腔体内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滤网、颗粒活性炭滤芯、压缩活性炭滤芯、RO反渗透膜、后置活性炭滤芯。滤网可以隔绝泥沙,而使水流流入,颗粒活性炭滤芯、压缩活性炭滤芯和后置活性炭滤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RO反渗透膜用于去除重金属及其它杂质。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还包括:密封圈1022,设于过滤腔102内的上方,与过滤模块1026相接触,用于密封过滤模块1026与上桶体10的桶壁之间的空隙。通过设置密封圈1022,使通过过滤模块1026的水流全部从出水管104中流出。可选地,纳污室30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自来水过滤装置的工作状态,及时清理排出泥污。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泥沙进行沉淀,防止含有杂污的自来水入户,提高自来水水质,减少泥沙对过滤设备的损害,结构简单。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桶体,包括:过滤腔,由所述上桶体的桶壁围合而成,所述过滤腔内设有过滤模块;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于所述上桶体顶端之中心位置;中桶体,与所述上桶体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桶体包括:入水管,设于所述中桶体的桶壁上,且所述入水管的管壁与所述中桶体的桶壁距离为零,所述入水管的管口背向所述上桶体,且与支撑环的端面不垂直;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于中桶体的垂直于轴线的中心截面与所述中桶体的上端面之间,与所述过滤模块相接触,用于支撑所述过滤模块,其中,所述入水管的管壁与所述支撑环的距离为零,所述支撑环的中心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用于通过待过滤的自来水;降污腔,由中桶壁围合而成;纳污室,与所述中桶体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用于收纳自来水中的泥沙杂污,所述纳污室包括:抑污栅,设于所述纳污室的顶端;排污管,设于所述纳污室的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户自来水前置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桶体,包括:过滤腔,由所述上桶体的桶壁围合而成,所述过滤腔内设有过滤模块;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于所述上桶体顶端之中心位置;中桶体,与所述上桶体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桶体包括:入水管,设于所述中桶体的桶壁上,且所述入水管的管壁与所述中桶体的桶壁距离为零,所述入水管的管口背向所述上桶体,且与支撑环的端面不垂直;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于中桶体的垂直于轴线的中心截面与所述中桶体的上端面之间,与所述过滤模块相接触,用于支撑所述过滤模块,其中,所述入水管的管壁与所述支撑环的距离为零,所述支撑环的中心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用于通过待过滤的自来水;降污腔,由中桶壁围合而成;纳污室,与所述中桶体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用于收纳自来水中的泥沙杂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振域赵团赵达谕孙艺张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