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2685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人工椎板;所述人工椎板的上部被构造有上突起部,所述上突起部被构造有连接上方棘突的上连接部;所述人工椎板的下部被构造有下突起部,所述下突起部被构造有连接下方棘突的下连接部;所述人工椎板的中部被构造有向左延伸的左侧板,以覆盖椎板左侧被切除后裸露的椎体部分;所述人工椎板的中部被构造有向右延伸的右侧板,以覆盖椎板右侧被切除后裸露的右侧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切换椎板后通过人工椎板对腰椎进行重建,防止软组织伸入裸露的椎体位置与神经根等粘连。

Lumbar posterior lamina reconstru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umbar posterior lamina reconstru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rtificial lamina; the upper part of the artificial lamina is constructed with an upper protuberance, and the upper protuberance is constructed with an upper connecting part connecting the upper spinous process; the lower part of the artificial lamina is constructed with a lower connecting part connecting the lower spinous process;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artificial lamina is constructed with a lower connecting part connecting the lower spinous process. The middle part of the artificial lamina is constructed with a left side plate extending to the left to cover the exposed part of the vertebral body after the left side of the lamina has been excise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artificial lamina is constructed with a right side plate extending to the right to cover the exposed right part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lamina after the right side of the lamina has been excised. The invention can reconstruct the lumbar spine through artificial lamina after switching the vertebral lamina, and prevent the soft tissue from extending into the exposed vertebral position and adhesion with nerve roots,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术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考图a1,腰椎切术手术一般将椎板b的棘突b100、一侧切除部分b130或两侧切除部分。但是在腰椎切术手术后医护人员未对腰椎切除的部分椎板重建,造成软组织可以切除的部分b130伸入裸露出的椎体部位与神经根等粘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公开一种锥弓根钉置装置,能够对实施椎板切除手术后对椎板进行系统重建,防止软组织伸入裸露的椎体位置与神经根等粘连。所述装置包括人工椎板;所述人工椎板的上部被构造有上突起部,所述上突起部被构造有连接上方棘突的上连接部;所述人工椎板的下部被构造有下突起部,所述下突起部被构造有连接下方棘突的下连接部;所述人工椎板的中部被构造有向左延伸的左侧板,以覆盖椎板左侧被切除后裸露的椎体部分;所述人工椎板的中部被构造有向右延伸的右侧板,以覆盖椎板右侧被切除后裸露的右侧部分。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突起部开设有朝上并且在垂直方向贯穿的上开槽;所述上开槽的两侧的上侧壁分别设有上棘突槽;所述下突起部开设有朝下并且在垂直方向贯穿的下开槽;所述下开槽的两侧的下侧壁分别设有下棘突槽。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上棘突槽之间穿设有穿过上棘突孔的上旋转轴;两个所述下棘突槽之间穿设有穿过下棘突孔的下旋转轴。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棘突槽内部填充有上弹性体,所述上旋转轴位于所述上棘突槽的部分穿刺的经过所述上弹性体;所述下棘突槽内部填充有下弹性体,所述下旋转轴位于所述下棘突槽的部分穿刺的经过所述下弹性体。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朝向椎体的一侧被构造有用于容纳关节突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关节突任意截面的最大直径。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工椎板在中部朝向椎体的一侧被构造有用于容纳未切除椎板部分的底槽。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突起部相对所述人工椎板向上的翘起,所述下突起部相对所述人工椎板向下的翘起。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人工椎板;所述人工椎板的上部被构造有上突起部,所述上突起部被构造有连接上方棘突的上连接部;所述人工椎板的下部被构造有下突起部,所述下突起部被构造有连接下方棘突的下连接部;所述人工椎板的中部被构造有向一侧延伸的侧板,以覆盖椎板一侧被切除后裸露的椎体部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公开一种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两个结构对称的半椎板;两个所述半锥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两个所述半椎板的前部组成用于连接上方棘突的上突起部;两个所述半椎板的前部组成用于连接上方棘突的下突起部;所述上突起部开设有朝上并且在垂直方向贯穿的上开槽;所述上开槽的两侧的上侧壁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上棘突槽;所述下突起部开设有朝下并且在垂直方向贯穿的下开槽;所述下开槽的两侧的下侧壁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下棘突槽。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半椎板旋转连接。针对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作详细描述,亦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a1为脊椎结构图;图1为实施例一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实施例二装置的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三装置的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四半椎板的结构图。附图标注:a100、上方棘突;b110、关节突;b120、关节突;b130、切除部分;c100、下方棘突;100、人工椎板;200、上突起部;210、上开槽;220、上侧壁;221、上棘突槽;300、下突起部;310、下开槽;320、下侧壁;321、下棘突槽;410、左侧板;411、活动槽;420、右侧板;430、底槽;500、轴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本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在完全切除椎板后对椎板进行重建。请参考图1及图a1,本实施例的装置包括人工椎板100,人工椎板100的前部被构造有上突起部200,上突起部200设置有朝向上方棘突a100并且在竖直方向贯穿的上开槽210;上开槽210的两上侧壁220分别开设有上棘突槽221。人工椎板100的后部被构造有与上突起部200结构相同的下突起部300,下突起部300设置有朝向下方棘突c100并且在竖直方向贯穿的下开槽310,下开槽310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下棘突槽321,人工椎板100的中部有向两侧延伸的左侧板410及右侧板420。在本实施例中医护人员在切除椎板后,在上方棘突a100及下方棘突c100分别开凿与上棘突槽221对准的上棘突孔,与下棘突槽321对准的下棘突孔。医护人员通过在上棘突孔及上棘突槽221内穿设上旋转轴,在下棘突孔及下棘突槽321内穿设下旋转轴,使人工椎板100与上方椎板的棘突及下方椎板的棘突联接。那么人工椎板100的结构能够在腰椎切除后对椎板进行系统的重建,医护人员能够在切除椎板后,将上方棘突a100及下方棘突c100与人工椎板100联接,使人工椎板100能够被固定被安装在脊椎上;同时两侧的侧板能够防止软组织轻易的伸入椎板被切除后裸露的椎体与神经根等粘连。优选的,在上棘突槽221内部填充有上弹性纤维体,上旋转轴位于上棘突槽221的部分穿刺的经过弹性纤维体。下棘突槽321内部填充有下弹性纤维体,下旋转轴位于下棘突槽321的部分穿刺的经过下弹性纤维体。那么上弹性纤维体及下弹性纤维体能够作为人工韧带使人工椎板100相对上方椎板及下方椎板活动。请参考图2,左侧板410及右侧板420在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椎板被切除部分后关节突(b110、b120)的活动槽411。由于手术作业中对椎板的切除因人而异,本实施例的活动槽411的尺寸直接的设计为能够最大限度的容纳关节突,即是尺寸为大于关节突任意截面的最大直径。优选的,在活动槽411内填充弹纤维体,减少椎体在活动槽411内部的碰撞,降低病患可能承受的伤害。请参考图3,由于脊椎伴随有不良有向前弯曲,本实施例的上突起部200相对人工椎板100向上的翘起;下突起部300相对人工椎板100向下的翘起。人工椎板100在中部的西方开设有用于容纳椎板中部的底槽430。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下棘突槽321被构造为若干连通的圆形槽,提高人工椎板100相对下方椎板的活动范围,减少对病患在日常生活中造成的影响。实施例二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二相对实施例一的区别是装置用于在切除左侧的椎板后对左侧的椎板部分进行重建。本实施例的人工椎板100仅向左延伸有左侧板410,用于防止软组织轻易的伸入椎板左侧被切除后裸露的椎体与神经根等粘连。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人工椎板;所述人工椎板的上部被构造有上突起部,所述上突起部被构造有连接上方棘突的上连接部;所述人工椎板的下部被构造有下突起部,所述下突起部被构造有连接下方棘突的下连接部;所述人工椎板的中部被构造有向左延伸的左侧板,以覆盖椎板左侧被切除后裸露的椎体部分;所述人工椎板的中部被构造有向右延伸的右侧板,以覆盖椎板右侧被切除后裸露的右侧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人工椎板;所述人工椎板的上部被构造有上突起部,所述上突起部被构造有连接上方棘突的上连接部;所述人工椎板的下部被构造有下突起部,所述下突起部被构造有连接下方棘突的下连接部;所述人工椎板的中部被构造有向左延伸的左侧板,以覆盖椎板左侧被切除后裸露的椎体部分;所述人工椎板的中部被构造有向右延伸的右侧板,以覆盖椎板右侧被切除后裸露的右侧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突起部开设有朝上并且在垂直方向贯穿的上开槽;所述上开槽的两侧的上侧壁分别设有上棘突槽;所述下突起部开设有朝下并且在垂直方向贯穿的下开槽;所述下开槽的两侧的下侧壁分别设有下棘突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棘突槽之间穿设有穿过上棘突孔的上旋转轴;两个所述下棘突槽之间穿设有穿过下棘突孔的下旋转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棘突槽内部填充有上弹性体,所述上旋转轴位于所述上棘突槽的部分穿刺的经过所述上弹性体;所述下棘突槽内部填充有下弹性体,所述下旋转轴位于所述下棘突槽的部分穿刺的经过所述下弹性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路椎板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朝向椎体的一侧被构造有用于容纳关节突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宽度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琦万文兵蔡风黄加裕刘浪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市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