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458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扇形包,属于钢铁行业浇注用钢包领域,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侧的保温层;设于所述保温层内侧的耐蚀层,所述耐蚀层的侧板外侧设有插接部;以及位于所述耐蚀层的侧板外侧并穿设于所述保温层中的支撑肋,所述支撑肋的外侧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支撑肋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插接部插接并用于使所述耐蚀层和所述外壳在前后方向卡接固定的插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扇形包通过在外壳上设置支撑肋,支撑肋上设置插槽与耐蚀层侧板上的插接部插接,使得耐蚀层的侧板形成对耐蚀层在前后方向上的固定,避免了在扇形包前后转动时,因保温层对耐蚀层的支撑不足,导致的耐蚀层前后晃动产生裂纹的技术问题。

Fan shaped packag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an-shaped ladl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ladle for pouring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cluding: a shell; a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inside the shell; a corrosion resistant layer inside the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a socket part outside the side plate of the corrosion resistant layer; and a support rib outside the corrosion resistant layer and penetrated in the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and the outer side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support rib. The housing is connected,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support rib is provided with a slot for inserting with the socket and for fixing the corrosion resistant layer and the housing in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By setting support ribs on the shell and inserting slots on the support ribs to the sockets on the side plates of the corrosion-resistant layer, the fan-shaped package enables the side plates of the corrosion-resistant layer to form a fixed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 of the corrosion-resistant layer, thus avoiding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cracks caused by the inadequate support of the insulation layer to the corrosion-resistant layer when the fan-shaped package rotates a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扇形包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行业浇注用钢包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扇形包。
技术介绍
离心机浇注系统中的扇形包是一种整体呈扇形的钢包。在使用时,通过扇形包的转动将包内的钢水倒入落槽直接流到主机里完成浇铸。浇铸时对铁水的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旦铁水低于浇注的温度就降低了球化度,影响了浇注的质量,因此需要对扇形包进行保温处理。现有的钢包保温结构都是采用在钢包内侧设置一层保温层进行保温,然后在保温层内侧设置一层耐蚀层防止铁水烧蚀保温层。对于扇形包来说,由于扇形包需要经常前后转动,如果直接在扇形包添加现有的保温结构,在扇形包转动时,保温层难以对耐蚀层形成有效的固定,导致耐蚀层会产生晃动,长时间使用后,耐蚀层会产生裂纹,导致钢水烧蚀扇形包,使扇形包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形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现有的保温结构加装到扇形包上后,耐蚀层容易晃动产生裂纹,使扇形包损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扇形包,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侧的保温层;设于所述保温层内侧的耐蚀层,所述耐蚀层的侧板外侧设有插接部;以及位于所述耐蚀层的侧板外侧并穿设于所述保温层中的支撑肋,所述支撑肋的外侧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支撑肋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插接部插接并用于使所述耐蚀层和所述外壳在前后方向卡接固定的插槽。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顶端为开口,所述插槽的长轴平行于所述外壳的开口方向。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肋的长轴平行于所述外壳的开口方向。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肋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所述插槽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截面呈梯形,所述插接部的截面呈梯形。进一步的,所述耐蚀层包括固定层和位于所述固定层内侧的耐火层,所述插接部设于所述固定层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耐火层的外侧设有插入所述凹槽中的凸起。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插接部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为填充于所述外壳和所述耐火层之间的石棉层、岩棉层或陶瓷纤维层。进一步的,耐蚀层的侧板的外侧设有加强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扇形包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扇形包通过在外壳上设置支撑肋,支撑肋上设置插槽与耐蚀层侧板上的插接部插接,使得耐蚀层的侧板形成对耐蚀层在前后方向上的固定,避免了在扇形包前后转动时,因保温层对耐蚀层的支撑不足,导致的耐蚀层前后晃动产生裂纹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扇形包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外壳;2-保温层;3-耐蚀层;31-侧板;32-固定层;321-凹槽;33-耐火层;331-凸起;4-插接部;5-支撑肋;51-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扇形包进行说明。所述扇形包,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内侧的保温层2;设于保温层2内侧的耐蚀层3,耐蚀层3的侧板31外侧设有插接部4;以及位于耐蚀层3的侧板31外侧并穿设于保温层2中的支撑肋5,支撑肋5的外侧与外壳1连接,支撑肋5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插接部4插接并用于使耐蚀层3和外壳1在前后方向卡接固定的插槽5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扇形包通过在外壳1上设置支撑肋5,支撑肋5上设置插槽51与耐蚀层3侧板31上的插接部4插接,使得耐蚀层3的侧板31形成对耐蚀层3在前后方向上的固定,避免了在扇形包前后转动时,因保温层2对耐蚀层3的支撑不足,导致的耐蚀层3前后晃动产生裂纹的技术问题。具体的,外壳1为扇型的钢制外壳1,外壳1能够绕扇型的中心前后转动。外壳1包括左右两个平行的扇型壳板,两个扇形壳板之间形成容纳腔,两个扇型壳板之间连接有将容纳腔前侧、后侧和底部封闭的下壳板。外壳1的顶面为与自身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在外壳1的扇型壳板的内侧焊接多条支撑肋5,外壳1扇型壳板上的支撑肋5上设置有插槽51,插槽51设置在支撑肋5的内侧一端,插槽51可以在外壳1的扇形壳板上沿上下方向设置。保温层2可以是采用保温板铺在外壳1的内侧制成,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保温材料铺在外壳1的内侧制成。耐蚀层3可以是由耐火砖沿保温层2的内侧铺设制成。耐蚀层3呈与外壳1的容纳腔匹配的扇型,且顶面为与自身容纳腔连通的开口。耐蚀层3包括左右两个平行的扇型侧板31,两个扇形侧板31之间形成容纳腔,两个扇型侧板31之间连接有将容纳腔前侧、后侧和底部封闭的底板。保温层2的顶面为与自身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插接部4设置在耐蚀层3扇形侧板31的外侧上并沿上下方向设置。耐蚀层3扇形侧板31上的插接部4与外壳1扇形壳板上的插槽51插接,形成沿上下方向的插接结构,使得耐蚀层3和外壳1在前后方向卡接固定,减少耐蚀层3的前后晃动。进一步的,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扇形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壳1的顶端为开口,插槽51的长轴平行于外壳1的开口方向。进一步的,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扇形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肋5的长轴平行于外壳1的开口方向。具体的,外壳1的顶面水平为敞开的开口,开口方向朝向上方用于向扇形包内加入钢水。外壳1扇型壳板上的支撑肋5的长轴与外壳1的顶面垂直,使得支撑肋5的长轴平行于外壳1的开口方向。插槽51沿支撑肋5的长轴方向设置,使得插槽51的长轴平行于外壳1的开口方向。在制作时,可以先分别制作外壳1和耐蚀层3,然后将耐蚀层3的插接部4与外壳1内的插槽51对准,然后将耐蚀层3从外壳1的开口逐渐滑入外壳1中,完成组装,最后在外壳1和耐蚀层3之间的间隙中填入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2。进一步的,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扇形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肋5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插槽51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进一步的,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扇形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扇形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设于所述外壳(1)内侧的保温层(2);设于所述保温层(2)内侧的耐蚀层(3),所述耐蚀层(3)的侧板(31)外侧设有插接部(4);以及位于所述耐蚀层(3)的侧板(31)外侧并穿设于所述保温层(2)中的支撑肋(5),所述支撑肋(5)的外侧与所述外壳(1)连接,所述支撑肋(5)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插接部(4)插接并用于使所述耐蚀层(3)和所述外壳(1)在前后方向卡接固定的插槽(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形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设于所述外壳(1)内侧的保温层(2);设于所述保温层(2)内侧的耐蚀层(3),所述耐蚀层(3)的侧板(31)外侧设有插接部(4);以及位于所述耐蚀层(3)的侧板(31)外侧并穿设于所述保温层(2)中的支撑肋(5),所述支撑肋(5)的外侧与所述外壳(1)连接,所述支撑肋(5)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插接部(4)插接并用于使所述耐蚀层(3)和所述外壳(1)在前后方向卡接固定的插槽(5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51)的长轴平行于所述外壳(1)的开口方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肋(5)的长轴平行于所述外壳(1)的开口方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肋(5)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所述插槽(51)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松贾耀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新兴铸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