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219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8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包括支撑台、茶壶、设置在支撑台一侧的注水系统、传送模组、与传送模组电性连接的控制终端;茶壶底部的第一偏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挂钩部,以茶壶的把手所在平面为对称面,与第一偏心位置处对称的壶身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传送模组包括与控制终端电性连接的驱动机构、用于传送茶壶的传动部,传动部放置茶壶位置处设有凹槽,凹槽内固设有弹性元件,在第一出水口倒茶时,弹性元件与第一挂钩部连接在一起。该种茶盘装置具有自动沏茶以及自动倾倒茶水的功能,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种类的茶调整泡茶水温。

Tea tray device for automatic pouring te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a tray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pouring tea,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platform, a teapot, a water injection system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support platform, a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a control termin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module; a first hook is arranged at the first eccentric posi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teapot, and a plane of the handle of the teapot is symmetrical to the plane of the handle of the teapot, and a part on the side of the kettle body symmetrical to the first eccentric position. A water outlet; the transmission module includes a driving mechanism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terminal, a transmission part for transmitting the teapot, a groove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where the transmission part places the teapot, and an elastic element is fixed in the groove. When pouring tea at the first water outlet, the elastic elem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hook part. The tea tray device has the functions of automatic tea making and dumping, and can adjust the tea temperature for different kinds of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
本技术属于茶具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现有六大茶类,产茶地域很大,有数千种品种,数万个规格,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沏泡要求。中国也是多民族的国家,沏茶、泡茶按地域的不同又有多种文化风俗。沏茶过程有择水、烧水、沏茶、分茶等工序;人们通常使用紫砂壶(陶具)、盖碗(瓷器)、茶杯沏泡茶,但这种手动沏茶方式,或过于繁琐、或过于简单,在需要喝茶时,需要人工去倒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该种茶盘装置具有自动沏茶以及自动倾倒茶水的功能,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种类的茶调整泡茶水温。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包括支撑台、茶壶、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一侧的注水系统、传送模组、与所述传送模组电性连接的控制终端;其中,所述茶壶底部的第一偏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挂钩部,以所述茶壶的把手所在平面为对称面,与所述第一偏心位置处对称的壶身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传送模组包括与所述控制终端电性连接的驱动机构、用于传送所述茶壶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放置所述茶壶位置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设有弹性元件,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倒茶时,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一挂钩部连接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以所述茶壶的把手所在平面为对称面,与所述第一偏心位置处对称的第二偏心位置处设有第二挂钩部;所述第一偏心位置处壶身一侧设有第二出水口;在所述第二出水口倒茶时,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二挂钩部连接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送模组包括独立运动的第一传送模块、中间传送模块、第二传送模块,所述第一传送模块、中间传送模块、第二传送模块分别设有独立的子驱动机构,所述中间传送模块的水平运动部设在所述支撑台的上平面中间位置,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水平运动部;所述第一传送模块的传动部设在所述水平运动部的第一端部且不与所述水平运动部连接,所述第一传送模块的传动部靠近所述凹槽处设有第一挂环,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倒茶时,所述第一挂环与所述第二挂钩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传送模块的传动部设在所述水平运动部的第二端部且不与所述水平运动部连接,所述第二传送模块的传动部靠近所述凹槽处设有第二挂环,在所述第二出水口倒茶时,所述第二挂环与所述第一挂钩部连接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台的第一端部、所述支撑台的第二端部均设置有防止所述茶壶过度倾斜的限位条。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注水系统与所述控制终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终端控制所述注水系统的注水开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注水系统设有用于调节出水温度的水温调节装置,所述水温调节装置接收所述控制终端发送的出水温度信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茶壶的壶身设有泡茶种类标签,所述注水系统设有识别所述泡茶种类标签的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与所述控制终端电性连接且将识别的所述泡茶种类标签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终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终端根据所述泡茶种类标签的信息设置对应的泡茶水温,所述泡茶水温即为所述出水温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台第一端部的茶水壶放置台、设置在所述支撑台第二端部的废水槽;或者在所述支撑台的第一端部设置废水槽,在所述支撑台的第二端部设置茶具放置台。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通过在茶壶底部的第一偏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挂钩部,以茶壶的把手所在平面为对称面,与第一偏心位置处对称的壶身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在传动部放置茶壶位置处设有凹槽,凹槽内固设有弹性元件,在第一出水口倒茶时,弹性元件与第一挂钩部连接在一起;传动部将茶壶传送至支撑台的端部,茶壶在端部倾斜,将泡茶倒进位于支撑台端部的茶具,在倾斜过程中,弹性元件与第一挂钩部连接在一起能够防止茶壶从传动部上滑落。2)以茶壶的把手所在平面为对称面,与第一偏心位置处对称的第二偏心位置处设有第二挂钩部;第一偏心位置处壶身一侧设有第二出水口;设置第二出水口之后,茶壶为双嘴茶壶,双嘴茶壶的设计方便在支撑台两个端部倒茶,而且使用者在放置茶壶时不用考虑转换出水口的方向,在第二出水口倒茶时,弹性元件与第二挂钩部连接在一起,也是为防止茶壶从传动部上滑落。3)设计独立运动的第一传送模块、中间传送模块、第二传送模块,第一传送模块、中间传送模块、第二传送模块分别设有独立的子驱动机构,设计第一挂环、第二挂环,在第一出水口倒茶时,第一挂环与第二挂钩部连接在一起,在第二出水口倒茶时,第二挂环与第一挂钩部连接在一起,茶壶倾斜倒茶时,中间传送模块停止运动,由第一挂环或者第二挂环牵引倒茶。中间传送模块停止运动能够防止茶壶从传动部上滑落和过度倾斜,采用挂钩与挂环的配和方式保证了第一传送模块或者第二传送模块对茶壶的牵引力。4)支撑台的第一端部、支撑台的第二端部均设置有限位条,防止传送模块过度牵引导致茶壶挂钩连接处损坏。5)在茶壶的壶身设有泡茶种类标签,在注水系统设有识别泡茶种类标签的识别装置,识别装置将识别的泡茶种类标签的信息发送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能够根据标签信息确定泡茶的种类,然后根据泡茶种类确定出水温度。6)在支撑台第一端部的茶水壶放置台、设置在支撑台第二端部的废水槽;或者在支撑台的第一端部设置废水槽,在支撑台的第二端部设置茶具放置台;结合双嘴茶壶的设计,更便于倒掉不喝的茶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倒茶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控制终端;2:茶壶;3:注水系统;4:第二出水口;5:第一出水口;6:中间传送模块;7:第一传送模块;8:废水槽;9:茶水壶放置台;10:支撑台;11:第二传送模块;12:第一挂钩部;13:第二挂钩部;14:弹性元件;15:把手;16:限位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1参看图1以及图2,一种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包括支撑台10、茶壶2、设置在支撑台10一侧的注水系统3、传送模组、与传送模组电性连接的控制终端1;其中,茶壶2底部的第一偏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挂钩部12,以茶壶2的把手15所在平面为对称面,与第一偏心位置处对称的壶身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5;传送模组包括与控制终端1电性连接的驱动机构、用于传送茶壶2的传动部,传动部放置茶壶2位置处设有凹槽(图中未示出),凹槽内固设有弹性元件14,在第一出水口5倒茶时,弹性元件14与第一挂钩部12连接在一起。采用以上结构实现对茶水的自动倾倒,通过在茶壶2底部的第一偏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挂钩部12,以茶壶2的把手15所在平面为对称面,与第一偏心位置处对称的壶身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5,在传动部放置茶壶2位置处设有凹槽,凹槽内固设有弹性元件14,在第一出水口5倒茶时,弹性元件14与第一挂钩部12连接在一起;传动部将茶壶2传送至支撑台10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包括支撑台、茶壶、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一侧的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还包括传送模组、与所述传送模组电性连接的控制终端;其中,所述茶壶底部的第一偏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挂钩部,以所述茶壶的把手所在平面为对称面,与所述第一偏心位置处对称的壶身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传送模组包括与所述控制终端电性连接的驱动机构、用于传送所述茶壶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放置所述茶壶位置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设有弹性元件,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倒茶时,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一挂钩部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包括支撑台、茶壶、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一侧的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还包括传送模组、与所述传送模组电性连接的控制终端;其中,所述茶壶底部的第一偏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挂钩部,以所述茶壶的把手所在平面为对称面,与所述第一偏心位置处对称的壶身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传送模组包括与所述控制终端电性连接的驱动机构、用于传送所述茶壶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放置所述茶壶位置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设有弹性元件,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倒茶时,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一挂钩部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茶壶的把手所在平面为对称面,与所述第一偏心位置处对称的第二偏心位置处设有第二挂钩部;所述第一偏心位置处壶身一侧设有第二出水口;在所述第二出水口倒茶时,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二挂钩部连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倒茶的茶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模组包括独立运动的第一传送模块、中间传送模块、第二传送模块,所述第一传送模块、中间传送模块、第二传送模块分别设有独立的子驱动机构,所述中间传送模块的水平运动部设在所述支撑台的上平面中间位置,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水平运动部;所述第一传送模块的传动部设在所述水平运动部的第一端部且不与所述水平运动部连接,所述第一传送模块的传动部靠近所述凹槽处设有第一挂环,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倒茶时,所述第一挂环与所述第二挂钩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传送模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河鲁国庆高仁豪周马军孟圣人覃金毫钱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