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217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8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壶,包括壶体和把手,壶体上设有分别与把手两端转动连接的第一壶耳和第二壶耳,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和设于把手本体两端的连接部,第一壶耳上设有凹槽,凹槽底壁或连接部上设有定位凸起,连接部或凹槽底壁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凸起与定位孔相配合用于定位把手与第一壶耳的相对位置;凹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阻转部,连接部上设有与第一阻转部相互配合的第二阻转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茶壶既便于包装存放,又能防止茶壶晃动,避免茶水溢出。

A teapo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apot, which comprises a kettle body and a handle. The kett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kettle ear and a second kettle ear which are respectively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handle body. The handle comprises a handle body and a connecting part at both ends of the handle body. The first kettle ear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bottom wall of the groove or the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bump, the connecting part or the bottom wall of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hole, and the positioning The positioning holes are matched to locate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handle and the first pot ear; the side wall of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esistance turning part,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resistance turning part which cooperates with the first resistance turning part. The teapo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not only convenient for packaging and storage, but also can prevent the teapot from shaking and the overflow of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壶
本技术涉及茶具,尤其涉及一种茶壶。
技术介绍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早在唐朝时期便盛行茶文化,茶具文化是茶文化的一种,茶具不仅在传递古人制茶、烹茶、饮茶、储茶的方法和习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呈现了古人对茶具工艺水平和审美趣味的追求。其中,茶壶在茶具中的地位尤其重要,茶壶的作用主要是泡茶和盛茶,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实用性,直接关系到茶道的体验效果,而其实用性主要从茶壶的把手是否好握、茶壶的重心是否能掌握、把手的大小是否适中、把手是否妨碍倒茶等方面来确定。传统的茶壶如提梁壶,其把手设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把手完全固定在壶耳上,另一种是把手在壶耳上可以随意摆动。但是,现有的提梁壶的把手设置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固定不动的把手虽然倒茶稳定,可防止茶壶晃动溢出茶水,但是不利于茶壶的包装存放,其包装存放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而且把手位置已经定死,不能调整,给包装带来很多麻烦。(2)可以随意摆动的把手虽然包装存放空间减少,但是在提取茶壶和倒茶时,茶壶容易晃动溢出茶水,容易烫伤人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存放方便、包装存放空间小、可防止壶体晃动的茶壶。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茶壶,包括壶体和把手,所述壶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把手两端转动连接的第一壶耳和第二壶耳,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和设于所述把手本体两端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壶耳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壁或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连接部或所述凹槽底壁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用于定位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一壶耳的相对位置;所述凹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阻转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阻转部相互配合的第二阻转部。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动件,所述第一壶耳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转动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壶耳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件为转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转部与所述第二阻转部均为波浪纹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壶耳与所述第一壶耳的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转部与所述第二阻转部均为设有波浪纹的塑胶片。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呈扁平弧形状。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设于所述凹槽底壁上,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边缘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嵌有定位件,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定位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为耐磨钢板。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把手两端设置与第一壶耳和第二壶耳连接的连接部,第一壶耳上设置凹槽,再在凹槽的侧壁上设置第一阻转部,连接部上设置于第一阻转部相配合的第二阻转部,在把手两端的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壶耳和第二壶耳转动连接时,第一壶耳、连接部上的第一阻转部和第二阻转部就会相互配合限制把手与壶耳的相对位置,还通过在连接部和第一壶耳上设置相配合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孔,在握住把手提起壶体时,第一阻转部和第二阻转部会阻止连接部绕第一壶耳转动,同时连接部、第一壶耳上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孔相互配合,使把手使连接部和第一壶耳保持静止状态,因此,无论把手处于任何位置,第一壶耳和连接部都能使把手保持静止,把手可以在任意位置上提起茶壶,还能防止壶体发生晃动,而且在包装存放时,可用力摆动把手,使把手的位置适应包装的要求,包装更方便,还可使把手紧贴壶体,缩小茶壶包装存放的空间,减少包装尺寸,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茶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壶耳结构示意图。图中:10、壶体;11、第一壶耳;111、凹槽;1111、第一阻转部;1112、第一通孔;1113、第二通孔;12、第二壶耳;13、定位凸起;20、把手;21、把手本体;22、连接部;221、第二阻转部;222、第三通孔;223、连接槽;224、定位件;23、定位孔;30、转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茶壶,包括壶体10和把手20,壶体10上设有分别与把手20两端转动连接的第一壶耳11和第二壶耳12,把手20包括把手本体21和设于把手本体21两端的连接部22,第一壶耳11上设有凹槽111,凹槽111底壁或连接部22上设有定位凸起13,连接部22或凹槽111底壁上设有定位孔23,定位凸起13与定位孔23相配合用于定位把手20与第一壶耳11的相对位置;凹槽111侧壁上设有第一阻转部1111,连接部22上设有与第一阻转部1111相互配合的第二阻转部221。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11底壁上设有定位凸起13,连接部上设有与定位凸起13相适配的定位孔23。通过在把手20两端设置与第一壶耳11和第二壶耳12连接的连接部22,第一壶耳11上设置凹槽111,再在凹槽111的侧壁上设置第一阻转部1111,连接部22上设置于第一阻转部相1111配合的第二阻转部221,在把手20两端的连接部22分别与第一壶耳11和第二壶耳12转动连接时,第一壶耳11、连接部22上的第一阻转部1111和第二阻转部221就会相互配合限制把手20与壶耳的相对位置,还通过在连接部22和第一壶耳11上设置相配合的定位凸起13和定位孔23,在提起茶壶时,第一阻转部1111和第二阻转部221相互配合、定位孔23和定位凸起13相互配合,两者共同作用将连接部22与第一壶耳11卡死,把手20与壶体10就保持相对静止,防止提起茶壶时壶体10发生晃动,避免了茶水溢出,在需要将茶壶包装存放时,可用力调整把手20的位置,以适应包装存放的要求。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茶壶,还包括转动件30,所述第一壶耳11通过转动件30与连接部22转动连接;通过转动件30将连接部22与第一壶耳11连接在一起,便于拆装;相应地,凹槽111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与凹槽111连通的第一通孔1112和第二通孔1113,连接部22上设有第三通孔222,转动件3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12、第三通孔222和第二通孔1113,以使第一壶耳11与连接部22转动连接,整个连接结构更紧凑稳定,可使连接部22绕第一壶耳11转动时更稳定;更具体地,转动件30为转轴。为了使第一阻转部1111和第二阻转部221配合紧密,阻转效果更好,避免在提起壶体10时连接部22与第一壶耳11发生打滑导致壶体10发生晃动,第一阻转部1111与第二阻转部221均为波浪纹结构;而为了在握紧把手20提起壶体10时使把手20的位置维持稳定,避免把手20位置突然发生变化导致壶体10晃动,第二壶耳12与第一壶耳11的结构相同,这样把手20的两端都被限制运动,提起茶壶时把手20受力更平衡,壶体10与把手20连接牢固,两者保持相对静止;相应地,为了避免第一阻转部1111与第二阻转部221在长期使用时由于磨损而失去阻转作用,第一阻转部1111与第二阻转部221均为设有波浪纹的塑胶片,塑胶片可通过粘接固定在连接部22和第一壶耳11上,塑胶片不仅耐磨性好,而且可以定期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和把手,所述壶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把手两端转动连接的第一壶耳和第二壶耳,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和设于所述把手本体两端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壶耳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壁或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连接部或所述凹槽底壁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用于定位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一壶耳的相对位置;所述凹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阻转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阻转部相互配合的第二阻转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和把手,所述壶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把手两端转动连接的第一壶耳和第二壶耳,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和设于所述把手本体两端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壶耳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壁或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连接部或所述凹槽底壁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用于定位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一壶耳的相对位置;所述凹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阻转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阻转部相互配合的第二阻转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件,所述第一壶耳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转动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斐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黄金谷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