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193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电池单元包括袋型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具有主体部、位于主体部前后方向的侧部以及从侧部向外延伸的极耳。电池单元还包括:支撑块,支撑块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侧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袋型二次电池的侧部插入在支撑块内且极耳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支撑块。电池模组包括前述的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多个电池单元的前后方向的各端的支撑块沿左右方向排列。支撑块的设置使得电池单元的制造过程使用的材料少、工艺时间短,降低了电池模组的组装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支撑块占用体积小,电池单元能够使得袋型二次电池的主体部做得更高,提高了袋型二次电池的容量和电池模组的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具有各种形式。依据外壳类型,二次电池可以分为袋型二次电池和罐型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的外壳由包括聚合物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制成。罐型二次电池的外壳通常由金属壳和金属顶盖片构成。目前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组装成为业界所关注的焦点,其中袋型二次电池的组装就是如何像罐型二次电池一样将袋型二次电池排列在一起并固定在一起。现有技术中,采用四周围框式的固定架来固定袋型二次电池以形成电池单元,固定架占据袋型二次电池四周的空间,固定架的设置使得电池单元的制造过程使得使用的材料多、工艺时间长、工艺复杂,从而增加了电池模组的组装的复杂性,不利于提高组装效率。此外,四周围框式的固定架占据过多的空间,不利于提高袋型二次电池的容量和电池模组的容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电池单元应用于电池模组时,电池模组的组装操作非常简单,能提高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电池单元应用于电池模组时能提高袋型二次电池的容量和电池模组的容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其包括袋型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具有主体部、位于主体部前后方向的侧部以及从侧部向外延伸的极耳。电池单元还包括:支撑块,支撑块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侧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袋型二次电池的侧部插入在支撑块内且极耳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支撑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多个电池单元的前后方向的各端的支撑块沿左右方向排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四周围框式的固定架来固定袋型二次电池相比,通过在袋型二次电池的侧部设置支撑块,支撑块的设置使得电池单元的制造过程使用的材料少、工艺时间短、工艺简单,从而降低了采用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模组的组装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四周围框式的固定架来固定袋型二次电池相比,在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四周围框式的固定架的占据的空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池单元的支撑块占用体积小(即支撑块不占据主体部的高度方向的空间),电池单元能够使得袋型二次电池的主体部做得更高,进而提高了袋型二次电池的容量和电池模组的容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池单元的组装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的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单元的组装立体图。图5是图4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图5的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的一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7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7的组装立体图。图10是图8的组装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一剖开的立体图。图12是图10的另一剖开的立体图。图13是图10的再一剖开的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断面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D1前后方向B底壁D2左右方向S侧壁D3上下方向211凹部M电池模组212注胶孔1电池单元213端面11袋型二次电池214收容腔111主体部3弹性缓冲垫112侧部4连接片113极耳5输出片1131通孔51突部12支撑块6端板121第一支撑体61板体122第二支撑体611内表面P1安装柱P3装配柱H1安装孔62嵌件P2配合柱621凸部H2配合孔7粘接胶H3装配孔71右侧胶123容置腔72左侧胶2框体73中间胶21周壁74下侧胶T顶壁75上侧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单元和电池模组。首先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单元。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单元1包括袋型二次电池11,袋型二次电池11具有主体部111、位于主体部111前后方向D1的侧部112以及从侧部112向外延伸的极耳113。电池单元1还包括:支撑块12,支撑块12在上下方向D3上的尺寸大于侧部112在上下方向D3上的尺寸,袋型二次电池11的侧部112插入在支撑块12内且极耳113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支撑块12。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四周围框式的固定架来固定袋型二次电池相比,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单元1中,通过在袋型二次电池11的侧部112设置支撑块12,支撑块12的设置使得电池单元1的制造过程使用的材料少、工艺时间短、工艺简单,从而降低了后面所述的电池模组M的组装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四周围框式的固定架来固定袋型二次电池相比,在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四周围框式的固定架的占据的空间相同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单元1的支撑块12占用体积小(即支撑块12不占据主体部111的上下方向D3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单元1能够使得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主体部111做得更高,进而提高了袋型二次电池11的容量和电池模组M的容量。支撑块12可为一体件。在替代实施例中,支撑块12可为分体件,具体地,参照图3至图6,支撑块12包括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彼此结合以形成收容袋型二次电池11的侧部112以及极耳113的至少一部分的向内和向外均开口的容置腔123。支撑块12采用分体形成时,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中的一个形成有安装柱P1;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中的另一个形成有安装孔H1;安装柱P1插入并固定于安装孔H1。更进一步地,袋型二次电池11的极耳113具有通孔1131,安装柱P1穿过通孔1131、插入并固定于安装孔H1。由此,在后面所述的电池模组M受到外力冲击时,可以使得传递到极耳113的力通过安装柱P1分散,从而降低极耳113受到的危害。支撑块12采用分体形成时,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接合。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对接在一起。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彼此插接在一起。支撑块12采用分体形成时,为了增强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的彼此结合,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彼此结合的部位设置有粘接胶(未示出)。由于电池单元1用于后面所述的电池模组M的组装,为了便于多个电池单元1并排时的定位,如图4至图6所示,各支撑块12在左右方向D2的一个外表面形成有配合柱P2而在左右方向D2的另一个外表面形成有配合孔H2。从而相邻两个电池单元1可以通过一个电池单元1的配合柱P2与另一个电池单元1的配合孔H2结合,而实现多个电池单元1并排时的定位和结合。支撑块12的材料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材料,优选地,支撑块12为弹性体。采用弹性体有利于通过支撑块12的弹性作用使得多个排列在一起的电池单元1的支撑块12与后面所述的电池模组M的框体2的周壁21相互挤压,而使多个排列在一起的电池单元1在结构上保持稳定性,从而在电池模组M受到外部冲击时,多个排列在一起的电池单元1不会发生大的结构变化且不会松散,且外部冲击经过后面所述的框体2的周壁21的一侧传递到弹性体而被缓冲消减、同时再返回框体2的周壁21的相对的另一侧并进一步缓冲消减。弹性体可为塑胶。为了简化电池单元1的形成过程并增强支撑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元(1),包括袋型二次电池(11),其特征在于,袋型二次电池(11)具有主体部(111)、位于主体部(111)前后方向(D1)的侧部(112)以及从侧部(112)向外延伸的极耳(113),电池单元(1)还包括:支撑块(12),支撑块(12)在上下方向(D3)上的尺寸大于侧部(112)在上下方向(D3)上的尺寸,袋型二次电池(11)的侧部(112)插入在支撑块(12)内且极耳(113)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支撑块(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元(1),包括袋型二次电池(11),其特征在于,袋型二次电池(11)具有主体部(111)、位于主体部(111)前后方向(D1)的侧部(112)以及从侧部(112)向外延伸的极耳(113),电池单元(1)还包括:支撑块(12),支撑块(12)在上下方向(D3)上的尺寸大于侧部(112)在上下方向(D3)上的尺寸,袋型二次电池(11)的侧部(112)插入在支撑块(12)内且极耳(113)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支撑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支撑块(12)为一体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支撑块(12)包括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彼此结合以形成收容袋型二次电池(11)的侧部(112)以及极耳(113)的至少一部分的向内和向外均开口的容置腔(1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中的一个形成有安装柱(P1);第一支撑体(121)和第二支撑体(122)中的另一个形成有安装孔(H1);安装柱(P1)插入并固定于安装孔(H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袋型二次电池(11)的极耳(113)具有通孔(1131),安装柱(P1)穿过通孔(1131)、插入并固定于安装孔(H1)。6.一种电池模组(M),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沿左右方向(D2)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1),多个电池单元(1)的前后方向(D1)的各端的支撑块(12)沿左右方向(D2)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M),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M)还包括:框体(2),由周壁(21)构成,周壁(21)围成周向封闭但前后方向(D1)两端均开口的收容腔(214);沿左右方向(D2)排列的所述多个电池单元(1)收容于收容腔(214)内。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上富蔡锦榕黄银成杨习文项延火朱涛声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