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板压合结构及其压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132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框板压合结构及其压合件,所述框板压合结构包括框体、板体以及数个压合件,所述框体具有框围,框围的一侧具有向中心收缩的抵靠壁,框围的内壁具有周向上连续或不连续的卡槽;所述板体置入框体内,其一侧贴住所述抵靠壁;所述压合件能够嵌入所述卡槽中并能够相对于卡槽旋转,其具有能够在旋转过程中顶住或松开所述板体另一侧的弹性挡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针对各种尺寸、形状的框体分别开模来制造内框体,只需要在框体的既有卡槽的基础上,增加若干个卡合件,即可简单、方便地完成框板压合,节约开模的精力与成本,适应性强,应用面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Frame Plate Pressing Structure and Its Pressing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rame-plate pressing structure and its pressing parts,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body, a plate body and several pressing parts. The frame body has a frame envelope, one side of the frame has a center-contracting backing wall,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frame has a continuous or discontinuous chuck on the circumference. The plate body is placed in the frame body, and one side of the frame body is attached to the backing wall.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embedded in the chute and rotated relative to the chute, and has an elastic baffle capable of holding or loosening the other side of the plate body during the rotation process.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need to open moulds separately for various sizes and shapes of the frame to manufacture the inner frame body. It only needs to add several clamping part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lamping slots of the frame body, which can simply and conveniently complete the clamping of the frame plate, save the energy and cost of the opening moulds, have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wide application fields,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板压合结构及其压合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板体压合在框体内一侧的压合结构,特别涉及其压合件。
技术介绍
在生活、工作中的很多场合,需要将板体压合在框体内一侧固定。例如相框结构,一般包括框体以及固定在框体内一侧的透明玻璃板或透明亚克力板,使用的时候,将照片置入框体内,并将有图案的一面贴在透明板面上,即可利用该框体将照片悬挂在墙上或者立置在桌面上,以利于保存与观看。又例如衣柜、书柜,也经常见到将透明镜面或反射镜面等板体固定在门扇凹槽中的固定结构。现有的固定方式,是在框体内一侧形成抵靠壁,框体内四壁上形成环槽,然后依照环槽的形状与大小,开模制作出一个内框体,将透明板面板或反射镜面等板体置入框体内并顶在所述抵靠壁上,再将内框体置入框体内并凭借卡扣固定,从而将板体的两侧都顶住,形成现有的压合结构。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用品开始求新求变,各种形状、尺寸的框板结构开始出现,若针对每一种框体形状、尺寸都进行开模设计,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高昂,生产周期也被拉长,对于抢占市场也很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板压合结构及其压合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框板压合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框体、板体以及数个压合件,其中:所述框体具有框围,框围的一侧具有向中心收缩的抵靠壁,框围的内壁具有周向上连续或不连续的卡槽;所述板体置入框体内,其一侧贴住所述抵靠壁;所述压合件能够嵌入所述卡槽中并能够相对于卡槽旋转,其具有能够在旋转过程中顶住或松开所述板体另一侧的弹性挡片。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中:所述卡槽具有宽度较小的口部以及宽度较大的腹部;所述压合件具有中间的轴部以及一体连接在轴部两端的驱动臂与定位臂,所述轴部与所述卡槽的口部相对,所述定位臂能够嵌入所述卡槽的腹部,所述驱动臂具有所述弹性挡片。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中:所述驱动臂一端为板面抵靠端,板面抵靠端远离所述轴部的一侧形成有所述弹性挡片。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中:所述弹性挡片朝框围中心方向弯曲成弧形。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中: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为驱动端,所述驱动臂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弹性挡片的伸出方向互为垂直。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中:在所述驱动端的表面设有防滑凹凸。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中:所述定位臂呈长方形,其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卡槽的口部宽度,使其能够由卡槽的口部进入卡槽的腹部,所述定位臂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槽的腹部的尺寸,而且所述定位臂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弹性挡片的伸出方向,使所述定位臂的两个短边在随着压合件的旋转过程中能够抵接或松开所述卡槽的腹部的两侧。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中:所述定位臂的长边与短边相接的角部设有弧形过渡段。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中:所述压合件以PP材质制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压合件,其特征是具有中间的轴部以及一体连接在轴部两端的驱动臂与定位臂,所述驱动臂一端为板面抵靠端,板面抵靠端远离所述轴部的一侧形成有弹性挡片,所述定位臂呈长方形,所述定位臂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弹性挡片的伸出方向。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不需要针对各种尺寸、形状的框体分别开模来制造内框体,只需要在框体的既有卡槽的基础上,增加若干个卡合件,即可简单、方便地完成框板压合,节约开模的精力与成本,适应性强,应用面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框板压合结构的整体装配示意图;图2、图3、图4、图5分别是本技术提供的卡合件的正视图、侧视图、仰视图与后视图;图6、图7是卡合件置入卡槽中的示意图及其纵向剖视图;图8、图9是卡合件置入卡槽中并旋转90度后的示意图及其纵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框体1;抵靠壁11;卡槽12;口部121;腹部122;板体2;压合件3;轴部31;弹性挡片32;防滑凹凸33;定位臂34;弧形过渡段3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框板压合结构,包括框体1、板体2以及数个压合件3,其中:所述框体1具有封闭型的框围,框围的一侧具有向中心收缩的抵靠壁11,框围的内壁具有周向上连续或不连续的卡槽12,卡槽12具有宽度较小的口部121以及宽度较大的腹部122;所述压合件3的结构,如图2-图5所示,由中间的轴部31以及一体连接在轴部31两端的驱动臂与定位臂组成,其中:所述轴部31优选呈圆柱状,其直径等于或小于所述卡槽12的口部121宽度;所述驱动臂一端为板面抵靠端,板面抵靠端远离所述轴部31的一侧形成有呈弧形的弹性挡片32,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为驱动端,驱动端的长度与尺寸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臂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弹性挡片32的伸出方向互为垂直,此外,在驱动端的表面设有防滑凹凸33,一方面方便手指握持施力,另一方面可用于接触挂钩、挂钉形成定位;所述定位臂34呈长方形,其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卡槽12的口部121宽度,使其能够由卡槽12的口部121进入卡槽12的腹部122,所述定位臂34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槽12的腹部122的尺寸,而且所述定位臂3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弹性挡片32的伸出方向,使所述定位臂34旋转90度后,定位臂34的两个短边能够与卡槽12的腹部122的两侧相抵接,从而将定位臂34的位置予以固定;为了方便旋转操作,在所述定位臂34的长边与短边相接的角部设有弧形过渡段35。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将板体2置入框体1内,并顶住所述抵靠壁11之后,如图6、图7所示,将压合件3的定位臂34以长边与卡槽12平行的方向压入卡槽12内,使定位臂34进入卡槽12的腹部122,压合件3的轴部31与卡槽12的口部121相对;然后,如图8、图9所示,用手指握住所述驱动臂的驱动端,使驱动臂以轴部31为中心旋转90度,此时,定位臂34的两个短边与卡槽12的腹部122的两侧相抵接从而将定位臂34的位置予以固定;与此同时,所述驱动臂的抵靠端的弹性挡片32与所述板体2的内侧表面抵接,使所述板体2的两侧被所述抵靠壁11以及弹性挡片32所顶抵,从而将板体2固定;此时,所述驱动臂的驱动端平行于所述卡槽12,从而隐藏在框体1内,不妨碍框板压合结构的整体视觉效果。可见,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框板压合结构,不需要针对各种尺寸、形状的框体1分别开模来制造内框体1,只需要在框体1的既有卡槽12的基础上,增加若干个卡合件,即可简单、方便地完成框板压合,节约开模的精力与成本,适应性强,应用面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板压合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框体、板体以及数个压合件,其中:所述框体具有框围,框围的一侧具有向中心收缩的抵靠壁,框围的内壁具有周向上连续或不连续的卡槽;所述板体置入框体内,其一侧贴住所述抵靠壁;所述压合件能够嵌入所述卡槽中并能够相对于卡槽旋转,其具有能够在旋转过程中顶住或松开所述板体另一侧的弹性挡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板压合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框体、板体以及数个压合件,其中:所述框体具有框围,框围的一侧具有向中心收缩的抵靠壁,框围的内壁具有周向上连续或不连续的卡槽;所述板体置入框体内,其一侧贴住所述抵靠壁;所述压合件能够嵌入所述卡槽中并能够相对于卡槽旋转,其具有能够在旋转过程中顶住或松开所述板体另一侧的弹性挡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具有宽度较小的口部以及宽度较大的腹部;所述压合件具有中间的轴部以及一体连接在轴部两端的驱动臂与定位臂,所述轴部与所述卡槽的口部相对,所述定位臂能够嵌入所述卡槽的腹部,所述驱动臂具有所述弹性挡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一端为板面抵靠端,板面抵靠端远离所述轴部的一侧形成有所述弹性挡片。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片朝框围中心方向弯曲成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板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为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宝典泛欧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