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103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针对当感应杆接触不良或出现故障时,无法感应,容易造成危险的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第一移动板上设有固定件以及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第一感应组件与第二感应组件,第一感应组件与第二感应组件均通过固定件固定,第二移动板设有与第一感应组件以及第二感应组件对应的感应块组件,当门锁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同时与感应块组件抵接以感应。通过设置两组感应组件,当其中一组感应组件接触不良或出现故障,无法感应时,仍有另外一组感应组件正常接触感应,延长了故障感应杆的维修期和感应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能。

An Induction Mechanism for Door Lock of Elevator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duction mechanism for door lock of elevator floor.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induction rod can not be induction when the contact of the induction rod is bad or the fault occurs, it is easy to cause danger,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scheme is provided. Including the first mov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moving plate, the first moving plate is equipped with fixtures and induction devices. The induction device includes the first induction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induction component. The first induction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induction component are fixed by fixtures. The second moving plate is equipped with induction compon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induction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induction component. When the door lock is locked, The first induction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induction assembly are simultaneously connected with the induction block assembly for induction. By setting two groups of induction components, when one group of induction components contacts badly or fails to induction, there is still another group of induction components normal contact induction, which prolongs the maintenance period of the fault induction rod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induction device, and improves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检测电梯门已关紧,保证电梯的安全运作,电梯门锁结构上设有感应机构,电梯门锁结构包括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分别固定于电梯的两门板上,第一移动板固定有感应杆,感应杆连接有导线,第二移动板上对应设有感应块,当电梯门关闭时,门板运动带动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相向运动,至感应杆与感应块抵接时,电梯门紧闭,同时感应杆和感应块间形成安全电流回路以感应,电梯门不再相向运动。但是,当感应杆接触不良或出现故障时,在电梯门紧闭,感应杆与感应块抵接时,电流回路无法形成,无法感应,电梯门会继续相向运动,出现两扇电梯门碰撞被弹开、继续碰撞被弹开的循环状态,容易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具有保证电梯安全运作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上设有固定件以及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第一感应组件与第二感应组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与第二感应组件均通过固定件固定,所述第二移动板设有与感应组件对应的感应块组件,当门锁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同时与感应块组件抵接以感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组感应组件,当其中一组感应组件接触不良或出现故障,无法感应时,仍有另外一组感应组件正常接触感应,保证电梯能安全运作,同时延长了故障感应杆的维修期,降低了电梯出现故障的频率,延长了感应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能。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第一感应杆与第二感应杆,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第三感应杆与第四感应杆,所述第一感应杆与第三感应杆两端平齐,所述第二感应杆与第四感应杆两端平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感应杆与第三感应杆两端平齐以及第二感应杆与第四感应杆两端平齐的设置,保证了两组不同感应杆的端部置于同一平面上并能同时与感应块的其中一平面抵接,保证了一组感应块组件能同时抵接两组感应组件,不需要对应设置两组感应块组件,达到了结构简单、节省材料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杆与第二感应杆不在同一水高度上,所述第三感应杆与第四感应杆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感应块组件包括第一感应块与第二感应块,所述第一感应块与第一感应杆以及第三感应杆对应,所述第二感应块与第二感应杆以及第四感应杆对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感应块和第二感应块要分别与其对应的同一组感应组件的两根感应杆都同时抵接,才能形成感应,保证了在形成感应时,电梯门一定是处于紧闭状态,增强了检测的可靠性,提高了安全性。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可拆卸。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固定件的拆卸,方便更换感应杆,达到了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板上设有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包括导向管以及连通导向管的集风口,所述集风口与水平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导向管远离集风口一端连通有第一出风管与第二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管口朝向第一感应块,所述第二出风管管口朝向第二感应块,所述导向管内径由连通集风口一端向连通第一出风管与第二出风管一端逐渐缩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梯上升过程中,空气进入集风口并通入导向管,空气沿导向管运动。因导向管内径逐渐缩小,管内空气流动速度逐渐加快,最终加速的空气形成风并分别从朝向第一感应块和第二感应块的第一出风管管口和第二出风管管口喷出。因电梯门锁紧扣时,感应块组件与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均抵接,因此风会吹向两个感应块分别和四根感应杆的抵接处,达到自动除尘的效果,同时提高了感应效率,降低了感应杆和感应块出现接触不良的频率。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板上固定有集尘组件,所述集尘组件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一端设有朝向第二移动板的开口,所述盒体远离开口的一端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另一端连通储尘盒,所述储尘盒设有通孔,所述储尘盒在通孔孔口处设有封堵孔口的缓冲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灰尘被吹落后,沿风向运动,通过导管,进入储尘盒。同时,进入储尘盒的风经过缓冲件减慢速度后通过通孔排出,灰尘部分残留在缓冲件上,部分掉落在储尘盒内,达到自动收集灰尘的效果,操作简便。优选的,所述通孔设于储尘盒的侧壁上,所述通孔正对导管管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经导管口进入储尘盒,通孔正对管口设置,有利于增强缓冲件的缓冲作用和通孔的排气作用,提高效率。优选的,所述储尘盒底部开口,所述储尘盒底部设有通闭开口的门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改变门板与储尘盒的位置关系,可实现储尘盒底部的通闭,方便清洁储尘盒内部的灰尘,达到操作简便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盒体与导管连通一端的端部设为圆弧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盒体与导管连通端部的圆弧形设置,有利于导向盒体内的风进入导管,有利于灰尘的收集和储存。优选的,所述导向管与集风口的连接处为圆滑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管与集风口连接处的圆滑连接,有利于空气由集风口向导向管的过渡。提高了集风效率,有助于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而有利于增强出风管管口的风力,提高除尘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两组感应组件,保证了当其中一组出现故障或接触不良时,仍有另外一组正常感应,供电梯安全运行,同时延长了故障感应杆的维修期以及感应装置的寿命,降低了电梯故障频率,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能,另外,通过固定件的拆卸和安装完成故障感应杆的替换,操作简便;2.通过一组感应组件设置有两根感应杆,并对应两根感应杆设置两块感应块,提高了感应的准确率,保证感应块和感应杆在抵接感应时,门一定是处于紧闭状态;3.通过两组感应组件的对应感应杆的端部齐平设置,保证了一组感应块组件能同时与两组感应组件抵接感应,达到结构简单、节省材料的效果;4.在电梯上升过程中,通过收集空气并通过缩小导向管的内径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同时通过导向管引导加速的空气喷向第一感应块与第二感应块,可达到自动除尘的效果,提高了感应效率,同时降低了感应装置和感应块组件的故障频率;5.灰尘吹落后经圆弧形盒体的导向作用沿导管进入储尘盒,同时进入储尘盒的风通过通孔排出储尘盒,达到了自动收集灰尘的作用,提高了效率,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电梯层门门锁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隐藏了盒体、导管以及除尘箱的电梯层门门锁结构整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第一移动板;2、第二移动板;3、固定件;4、感应装置;41、第一感应组件;42、第二感应组件;411、第一感应杆;412、第二感应杆;421、第三感应杆;422、第四感应杆;5、感应块组件;51、第一感应块;52、第二感应块;6、绝缘底座组件;61、第一绝缘底座;62、第二绝缘底座;7、锁钩;8、除尘组件;81、集风口;82、导向管;821、第一出风管;822、第二出风管;9、固定支架;10、集尘组件;101、盒体;102、导管;103、储尘盒;1031、通孔;1032、缓冲件;1033、门板;1034、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参见图1和图2,包括第一移动板1,与第二移动板2,第一移动板1与第二移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板(1)与第二移动板(2),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移动板(1)上设有固定件(3)以及感应装置(4),所述感应装置(4)包括第一感应组件(41)与第二感应组件(42),所述第一感应组件(41)与第二感应组件(42)均通过固定件(3)固定,所述第二移动板(2)设有与感应组件对应的感应块组件(5),当门锁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41)和第二感应组件(42)同时与感应块组件(5)抵接以感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板(1)与第二移动板(2),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移动板(1)上设有固定件(3)以及感应装置(4),所述感应装置(4)包括第一感应组件(41)与第二感应组件(42),所述第一感应组件(41)与第二感应组件(42)均通过固定件(3)固定,所述第二移动板(2)设有与感应组件对应的感应块组件(5),当门锁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41)和第二感应组件(42)同时与感应块组件(5)抵接以感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感应组件(41)包括第一感应杆(411)与第二感应杆(412),所述第二感应组件(42)包括第三感应杆(421)与第四感应杆(422),所述第一感应杆(411)与第三感应杆(421)两端平齐,所述第二感应杆(412)与第四感应杆(422)两端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感应杆(411)与第二感应杆(412)不在同一水高度上,所述第三感应杆(421)与第四感应杆(422)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感应块组件(5)包括第一感应块(51)与第二感应块(52),所述第一感应块(51)与第一感应杆(411)以及第三感应杆(421)对应,所述第二感应块(52)与第二感应杆(412)以及第四感应杆(422)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3)可拆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层门门锁感应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移动板(2)上设有除尘组件(8),所述除尘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增李昌定郑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菱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