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0721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包括主支架、水平设置在主支架上的编织平台、第一经篾固定台、第二经篾固定台、纬篾放料机构以及控制器;第一经篾固定台设置在编织平台的一端,第二经篾固定台设置在编织平台的另一端,第一经篾固定台包括第一台体、均匀设置在第一台体上的移动装置和固定设置在移动装置靠近编织平台一侧的第一夹持机构,第二经篾固定台靠近编织平台一侧均匀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移动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纬篾放料机构包括上料机和放料箱,上料机将纬篾输送进放料箱内,放料箱设置在编织平台中部通过编织平台两侧的轨道与编织平台滑动连接,经篾一端通过夹持机构固定在第一经篾固定台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经篾固定台上。

An Automatic Bamboo Mat Knit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bamboo mat brai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racket, a braiding platform horizontally arranged on the main bracket, a first warp mat fixing platform, a second warp mat fixing platform, a weft mat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controller; a first warp mat fixing platform is located at one end of the braiding platform, a second warp mat fixing platform is locat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braiding platform, and a first warp mat fixing platform includes a first body, a weft mat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controller. The mobile device and the first clamping mechanism are even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body and fixed on the side of the mobile device near the braiding platform. The second warp bar fixed platform is evenly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braiding platform with the second clamping mechanism, which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ler. The weft bar feed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eeder and a feeding box. The feeder conveys the weft bar into the feeding box, and the feeding box is arranged in the feeding box.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raiding platform is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braiding platform through the tracks on both sides of the braiding platform. One end of the warp bar is fixed on the first warp bar fixed platform through the clamping mechanism, and the other end is fixed on the second warp bar fixed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属于竹制品加工

技术介绍
竹席一般以水竹、毛竹、油竹等竹子为原料,并将竹皮劈成篾丝,经蒸煮、浸泡等工艺后以手工经纬编织而成的。竹席按用料不同,又可分为青席、黄席、花席和染色篾花席。青席全部由青蔑编织而成,黄席全部用黄篾编织,花席青黄相间,色泽鲜明,染色蔑花席则将竹蔑染成各种颜色,织出花纹图案,一般用于装饰,竹席的编织方法有许多种,例如压一挑一、压二挑二、压三挑三、花编等等,不同的编织方法编织出来的竹席花纹也不一样。传统的竹席为人工编织制成,一张竹席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而且需要编织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否则容易造成返工,效率低下;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代替人工编织的竹席编织机,但是一台机器只能编织一种花纹,要编织出其他花纹的话还需要再使用一台机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能够代替传统的人力编织,并且一台机器能够采用不同的编织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包括主支架、水平设置在主支架上的编织平台、第一经篾固定台、第二经篾固定台、纬篾放料机构以及设置在编织平台上的控制器;第一经篾固定台设置在编织平台的一端,第二经篾固定台设置在编织平台的另一端,第一经篾固定台包括第一台体、均匀设置在第一台体上的移动装置和固定设置在移动装置靠近编织平台一侧的第一夹持机构,第二经篾固定台靠近编织平台一侧均匀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移动装置可上下移动,移动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纬篾放料机构包括上料机和放料箱,上料机设置在编织平台一侧将水平纵向放置的纬篾输送至放料箱,放料箱水平纵向设置在编织平台上且两端通过编织平台两侧的轨道与编织平台滑动连接,经篾的一端通过第一夹持机构固定在第一经篾固定台上,另一端水平横向穿过放料箱上设置的横向通口固定在第二夹持机构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为尖嘴夹或扁嘴夹。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电控液压推杆和连接块;电控液压推杆竖直设置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接收其发出的控制电信号,连接块固定设置在电控液压推杆的一端,第一夹持机构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包括机架、电机、主动辊、从动辊与包辊带;机架固定设置在编织平台一侧,电机固定设置在机架远离编织平台的一侧,主动辊设置在机架靠近第一经篾固定台的一端,主动辊的转轴与电机的转轴连接,从动辊设置在机架另一端,包辊带覆盖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进一步的,所述放料箱包括箱体、进料传送带、限位挡板和引导件;箱体靠近上料机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箱体两端与轨道连接处设置有电动转轮,电动转轮与控制器电连接;进进料传送带一端靠近进料口设置,另一端靠近包辊带设置,进料传送带与控制器电连接,进料传送带与上料机上表面形成倾斜夹角;限位挡板设置于进料传送带的一侧,引导件设置于进料传送带的另一侧,引导件用于将纬篾从包辊带过渡引导至进料传送带上。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移动装置,使得经篾可以以不同方式上下移动,使得有多种编织方式。2、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纬篾放料机构在编织平台上移动放置,使编织过程在编织平台上完成,不会让竹席掉落至地上。3、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料机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放料箱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放料箱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引导件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主支架、2-编织平台、21-轨道、3-第一经篾固定台、31-第一台体、32-移动装置、321-电控液压推杆、322-连接块、33-第一夹持机构、34-第二夹持机构、4-第二经篾固定台、5-纬篾放料机构、51-上料机、511-机架、512-电机、513-主动辊、514-从动辊、515-包辊带、52-放料箱、521-箱体、522-进料传送带、523-限位挡板、524-引导件、525-电动转轮、53-进料口、54-横向通口、6-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包括主支架1、水平设置在主支架1上的编织平台2、第一经篾固定台3、第二经篾固定台4、纬篾放料机构5以及设置在编织平台2上的控制器6;第一经篾固定台3设置在编织平台2的一端,第二经篾固定台4设置在编织平台2的另一端,第一经篾固定台3包括第一台体31、均匀设置在第一台体31上的移动装置32和固定设置在移动装置32靠近编织平台2一侧的第一夹持机构33,第二经篾固定台4靠近编织平台2一侧均匀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34,移动装置32可上下移动,移动装置32与控制器6电连接;纬篾放料机构5包括上料机51和放料箱52,上料机51设置在编织平台2一侧将水平纵向放置的纬篾输送至放料箱52,放料箱52水平纵向设置在编织平台2上且两端通过编织平台2两侧的轨道21与编织平台2滑动连接,经篾的一端通过第一夹持机构33固定在第一经篾固定台3上,另一端水平横向穿过放料箱52上设置的横向通口54固定在第二夹持机构34上。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3和第二夹持机构34为尖嘴夹或扁嘴夹。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32包括电控液压推杆321和连接块322;电控液压推杆321竖直设置且与控制器6电连接接收其发出的控制电信号,连接块321固定设置在电控液压推杆321的一端,第一夹持机构33与连接块32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参见图3,所述上料机51包括机架511、电机512、主动辊513、从动辊514与包辊带515;机架511固定设置在编织平台2一侧,电机512固定设置在机架511远离编织平台2的一侧,主动辊513设置在机架511靠近第一经篾固定台3的一端,主动辊513的转轴与电机512的转轴连接,从动辊514设置在机架511另一端,包辊带515覆盖在主动辊513和从动辊514上。进一步的,参见图4至图6,所述放料箱52包括箱体521、进料传送带522、限位挡板523和引导件524;箱体521靠近上料机51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53,箱体521两端与轨道21连接处设置有电动转轮525,电动转轮525与控制器6电连接;进料传送带522一端靠近进料口53设置,另一端靠近包辊带515设置,进料传送带522与控制器6电连接,进料传送带522与上料机51上表面形成倾斜夹角;限位挡板523设置于进料传送带522的一侧,引导件524设置于进料传送带522的另一侧,引导件524用于将纬篾从包辊带515过渡引导至进料传送带522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将多根经篾穿过放料箱52上的横向通口54并把两端分别夹持在第一经篾固定台3和第二经篾固定台4的夹持机构33上,将纬篾堆放在上料机51的包辊带515上;根据需求选择编织方式后,启动控制器6,控制器6分别发送电信号给电控液压推杆321、电机512、进料传送带522以及电动转轮525;电控液压推杆321带动第一夹持机构33交叉上下移动,使经篾一端按规律上下移动;电机512带动包辊带515转动,纬篾通过包辊带515传输至引导件524处,并通过引导件524进入进料传送带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水平设置在主支架(1)上的编织平台(2)、第一经篾固定台(3)、第二经篾固定台(4)、纬篾放料机构(5)以及设置在编织平台(2)上的控制器(6);第一经篾固定台(3)设置在编织平台(2)的一端,第二经篾固定台(4)设置在编织平台(2)的另一端,第一经篾固定台(3)包括第一台体(31)、均匀设置在第一台体(31)上的移动装置(32)和固定设置在移动装置(32)靠近编织平台(2)一侧的第一夹持机构(33),第二经篾固定台(4)靠近编织平台(2)一侧均匀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34),移动装置(32)可上下移动,移动装置(32)与控制器(6)电连接;纬篾放料机构(5)包括上料机(51)和放料箱(52),上料机(51)设置在编织平台(2)一侧将水平纵向放置的纬篾输送至放料箱(52),放料箱(52)水平纵向设置在编织平台(2)上且两端通过编织平台(2)两侧的轨道(21)与编织平台(2)滑动连接,经篾的一端通过第一夹持机构(33)固定在第一经篾固定台(3)上,另一端水平横向穿过放料箱(52)上设置的横向通口(54)固定在第二夹持机构(3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水平设置在主支架(1)上的编织平台(2)、第一经篾固定台(3)、第二经篾固定台(4)、纬篾放料机构(5)以及设置在编织平台(2)上的控制器(6);第一经篾固定台(3)设置在编织平台(2)的一端,第二经篾固定台(4)设置在编织平台(2)的另一端,第一经篾固定台(3)包括第一台体(31)、均匀设置在第一台体(31)上的移动装置(32)和固定设置在移动装置(32)靠近编织平台(2)一侧的第一夹持机构(33),第二经篾固定台(4)靠近编织平台(2)一侧均匀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34),移动装置(32)可上下移动,移动装置(32)与控制器(6)电连接;纬篾放料机构(5)包括上料机(51)和放料箱(52),上料机(51)设置在编织平台(2)一侧将水平纵向放置的纬篾输送至放料箱(52),放料箱(52)水平纵向设置在编织平台(2)上且两端通过编织平台(2)两侧的轨道(21)与编织平台(2)滑动连接,经篾的一端通过第一夹持机构(33)固定在第一经篾固定台(3)上,另一端水平横向穿过放料箱(52)上设置的横向通口(54)固定在第二夹持机构(3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3)和第二夹持机构(34)为尖嘴夹或扁嘴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竹席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32)包括电控液压推杆(321)和连接块(322);电控液压推杆(321)竖直设置且与控制器(6)电连接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灵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闽清双棱竹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