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表面精加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69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表面精加工工具,其抑制了在工件的内周面的加工的出入口部的变形或几何公差的恶化,并且能够加工需要较大的抛光量的材质的工件。对工件的内周面进行精加工的内表面精加工工具,具有:心轴(1),其能够与工件相对旋转,并且具有多边形形状部(14);和框架(3),其为旋转自如地外嵌于心轴(1)的筒状,并且具有沿着心轴(1)的轴向的轴心,对在心轴(1)的外周面上滚动的多个第一辊(51)和多个第二辊(52)进行保持。多边形形状部(14)仅使多个第二辊(52)向框架(3)的径向出没的同时旋转。

Inner Surface Finishing Too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ner surface finishing tool, which restrain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ntry and exit parts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workpiece or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geometric tolerance, and can process the workpiece of materials requiring larger polishing quality. The inner surface finishing tool for finishing the inner and outer surface of the workpiece has: a mandrel (1), which can rotate relative to the workpiece, and has a polygon shape part (14); and a frame (3), which is a cylinder-shaped part embedded freely in the mandrel (1) and has an axis along the axis of the mandrel (1), a plurality of first rollers (51)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rollers (5) rolling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andrel (1). 2) Maintain. The polygon shape part (14) rotates only a plurality of second rollers (52) to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frame (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表面精加工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工件的内周面进行精加工的内表面精加工工具。
技术介绍
在汽车产业、电子设备产业、半导体产业中的任一个行业中,正在推进部件的高精度化。另外,在要求镜面精加工作为精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的部件中,严格规定尺寸公差或几何公差的部件也在变多。在严格规定正圆度、圆筒度等几何公差的部件中,寻求能够进行满足要求精度的精加工的内表面精加工工具。作为内表面精加工工具,已知有一种辊抛光工具,其对工件的内周面进行使辊一面按压一面旋转而提高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硬度的加工(例如,实开昭62-2515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多边形形状的轴的旋转使辊振动而同时进行硬化加工和抛光加工的辊硬化工具。以往的辊硬化工具在使用时使金属表面塑性变形,因此有时会赋予大的压力(抛光量)。在此,抛光量是指工具径与加工前的内径之差。在这种情况下,在工件的内周面的加工的出入口部产生塌边等变形,有可能使正圆度、圆筒度等几何公差恶化。以往的辊硬化工具通过将辊断续地击打在工件上而对工件的内周面进行精加工。因此,当赋予大的抛光量时,会阻碍保持辊的框架(保持器)的旋转,妨碍行星运动,有可能无法均匀地对工件的内周面整个面进行加工。因此,以往的辊硬化工具仅限于在能够以比较小的抛光量进行加工的铝等弹性系数低的材质的工件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在工件的内周面的加工的出入口部的变形或几何公差的恶化,并且能够加工需要较大的抛光量的材质的工件的内表面精加工工具。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对工件的内周面进行精加工的内表面精加工工具,具有:心轴,其能够与所述工件相对旋转,并且具有多边形形状部;和框架,其为旋转自如地外嵌于所述心轴的筒状,并且具有沿着所述心轴的轴向的轴心,对在所述心轴的外周面滚动的多个第一辊和多个第二辊进行保持,所述多边形形状部仅使多个所述第二辊向所述框架的径向出没的同时旋转。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表面精加工工具,抑制了在工件的内周面的加工的出入口部的变形或几何公差的恶化,并且能够加工需要较大的抛光量的材质的工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内表面精加工工具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是将上半部分用截面图表示的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图3A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辊的侧视图,图3B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二辊的侧视图。图4是第一辊处于与多边形形状部的平坦部对向的周向位置时沿着轴向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心轴13主体部14多边形形状部15平坦部16凸部3框架5辊51第一辊52第二辊7工具径调整机构100内表面精加工工具W工件Wa内周面D1第一辊的直径D2第二辊的直径DA工具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于共同的构成要素或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内表面精加工工具100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1的上半部分是截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图3A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辊51的侧视图,图3B是表示图1所示的第二辊52的侧视图。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的右侧(柄11侧)作为“后”,将图1的左侧作为“前”或“头”。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表面精加工工具100具有心轴1和筒状的框架3。心轴1安装在作为加工机的加工中心(未图示)上并旋转。框架3旋转自如地外嵌于心轴1。通过将框架3插入工件W的内周面Wa(参照图4)并使心轴1旋转,对内周面Wa进行精加工。框架3为圆筒形状,具有后侧的第一框架31和前侧的第二框架32。第一框架31与第二框架32通过螺钉紧固而可分离地连接。框架3保持多个辊5,所述辊5通过心轴1的旋转而在心轴1的外周面滚动。多个辊5具有多个第一辊51和多个第二辊52。另外,使用辊5作为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的总称。心轴1整体为圆棒形状,在轴向的后端侧具有安装在加工中心等加工机(未图示)上的柄11。心轴1在前端侧具有主体部13,在大致中央部具有中间部12。主体部13具有随着朝向心轴1的前端侧(图1的左侧)而缩径的锥形状。主体部13在大致中央具有多边形形状部14。多边形形状部14具有平坦部15和凸部16。平坦部15是从主体部13的外周面稍微凹陷的表面平坦的部分,沿着心轴1的圆周方向隔着微小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凸部16位于相邻的两个平坦部15之间,在与主体部13的外周面相同的面(相同径)从平坦部15稍微突出。如图2所示,多边形形状部14的截面成为以凸部16为顶点、以平坦部15为边的大致多边形(在此为大致正十边形)。即,多边形形状部14在轴直角方向截面图中为大致多边形。另外,从平坦部15到凸部16,以第二辊52能够顺利地滚动的方式形成平缓的曲率的面。详细情况如后所述,如图1所示,当将框架3外嵌于心轴1时,第一辊51跨越比多边形形状部14靠前方的主体部13和靠后方的主体部13而配置。由此,第一辊51不与平坦部15接触而与主体部13的外周面接触。第二辊52仅与多边形形状部14接触。另外,柄11除了如本实施方式的笔直形状之外,还可以采用锥形状等、适合于安装的加工机的各种形状。在框架3的同一圆周上,交替地隔开间隔地配置有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辊5以如下方式安装在框架3上:辊5(第一辊51、第二辊52)的轴心沿着框架3、心轴1的轴向配置。如图3A、图3B所示,第一辊51的长度L1大于第二辊52的长度L2。第二辊52的直径D2小于第一辊51的直径D1。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具有随着朝向心轴1的后端侧(图3A、图3B的右侧)而缩径的锥形状、即与主体部13相反方向的锥形状。即,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的前端部的直径D1、D2稍大于后端部的直径D1a、D2a。在此,辊5的锥度比是主体部13的锥度比的1/2。如图1所示,多边形形状部14的轴向长度L3大于第二辊52的长度L2,且小于第一辊51的长度L1。图4是第一辊51处于与平坦部15对向的周向位置时沿着轴向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第一辊51的轴向的两端部分别位于多边形形状部14的轴向的两端部的外侧。因此,第一辊51的两端部与主体部13的外周面接触,在第一辊51的大致中央部与平坦部15之间产生少许的间隙C。即,第一辊51的两端部被主体部13的外周面支撑,第一辊51的大致中央部不与平坦部15的表面接触。另外,如图1所示,多边形形状部14的轴向的两端部分别位于第二辊52的轴向的两端部的外侧。因此,第二辊52能够与平坦部15接触。因此,第二辊52在与平坦部15接触时位于径向内侧,在与凸部16接触时位于径向外侧。即,多边形形状部14仅使多个辊5中的多个第二辊52向框架3的径向出入的同时旋转。内表面精加工工具100具有通过使框架3沿轴向移动而调整工具径DA(参照图2)的工具径调整机构7。工具径DA是连结多个辊5的外周的包络圆的直径。第一辊51的长度L1是即使通过工具径调整机构7使心轴1与框架3的轴向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也始终跨越平坦部15的长度。即,即使操作工具径调整机构7,第一辊51也不与平坦部15的表面接触。如图4所示,当将内表面精加工工具100插入工件W的内周面Wa时,成为辊5(第一辊51和第二辊52)夹置在主体部13与内周面Wa之间的状态。由于心轴1、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表面精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精加工工具对工件的内周面进行精加工,并且具有:心轴(1),所述心轴(1)能够与所述工件相对旋转,并且具有多边形形状部(14);和框架(3),所述框架(3)为旋转自如地外嵌于所述心轴(1)的筒状,并且具有沿着所述心轴(1)的轴向的轴心,对在所述心轴(1)的外周面上滚动的多个第一辊(51)和多个第二辊(52)进行保持,所述多边形形状部(14)仅使多个所述第二辊(52)向所述框架(3)的径向出没的同时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23 JP 2017-1600771.一种内表面精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精加工工具对工件的内周面进行精加工,并且具有:心轴(1),所述心轴(1)能够与所述工件相对旋转,并且具有多边形形状部(14);和框架(3),所述框架(3)为旋转自如地外嵌于所述心轴(1)的筒状,并且具有沿着所述心轴(1)的轴向的轴心,对在所述心轴(1)的外周面上滚动的多个第一辊(51)和多个第二辊(52)进行保持,所述多边形形状部(14)仅使多个所述第二辊(52)向所述框架(3)的径向出没的同时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表面精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5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辊(52)的长度,所述第一辊(51)和所述第二辊(52)交替并隔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框架(3)的同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内慎也武藤充
申请(专利权)人:杉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