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紫欣专利>正文

一种能用于假肢打磨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068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用于假肢打磨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后杆、夹紧装置、第一转轴、延伸装置、减震装置和锁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能用于假肢打磨的支撑装置,当需要调节打磨位置时,可以先将锁扣打开,然后可以将中杆从上杆内拉出,将下杆从中杆内拉出,并通过第一螺栓将上杆、下杆和中杆固定,可以通过第一转轴将上座旋转至合适位置,通过第二转轴在旋转座内的旋转将下盒旋转至合适位置,使下盒前端面的夹紧装置到达适宜位置,握把为使用者提供抓握作用,解决了不具备能够对打磨角度和高度进行调节的功能,导致打磨角度和高度单一以至于打磨过程中身体容易发麻的问题。

A Support Device for Grinding Prosthetic Limb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pport device which can be used for prosthetic limb polishing, including a base, a rear rod, a clamping device, a first rotating shaft, an extension device, a shock absorber and a lock. The support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for prosthetic limb polishing. When the polishing position needs to be adjusted, the lock can be opened first, and then the middle rod can be pulled out from the upper rod and the lower rod can be pulled out from the middle rod. Pull out and fix the upper rod, the lower rod and the middle rod through the first bolt. The upper rod can be rotated to the appropriate position through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nd the lower box can be rotated to the appropriate position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in the rotating seat, so that the clamping device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lower box can reach the appropriate position. The grip provides the gripping function for the user,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not having the ability to adjust the grinding angle and height. The function of the knuckle leads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grinding angle and height are so single that the body tends to feel numb during the grind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用于假肢打磨的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支撑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能用于假肢打磨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假肢就是用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为弥补截肢者或肢体不完全缺损的肢体而专门设计和制作装配的人工假体,它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体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假肢在打磨过程中,都需要对假肢进行支撑,方便打磨工作的开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支撑装置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的支撑装置:不具备能够对打磨角度和高度进行调节的功能,导致打磨角度和高度单一以至于打磨过程中身体容易发麻,不具备能够使支撑装置进行更好的拆卸和对打磨工作进行减震的功能,导致支撑装置拆卸维修麻烦和震动力较大容易损坏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用于假肢打磨的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支撑装置:不具备能够对打磨角度和高度进行调节与不具备能够使支撑装置进行更好的拆卸和对打磨工作进行减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用于假肢打磨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后杆、夹紧装置、第一转轴、延伸装置、减震装置和锁扣,所述底座顶端面左端中部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顶端设置有后杆,所述后杆右侧中部设置有延伸装置,所述延伸装置前端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延伸装置由上座、上杆、中杆、下杆、第一螺栓、下盒、旋转座、第二转轴和把手组成,所述上座左侧焊接有第一转轴,所述上座底端中部焊接有上杆,所述上杆内部设置有中杆,并且上杆底端和中杆上端通过第一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中杆内部设置有下杆,并且中杆底端和下杆上端通过第一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杆底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旋转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座位于下盒内部中端,所述下盒右侧中端焊接有把手,所述上座通过第一转轴与后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上座与下盒通过锁扣进行锁扣连接,所述下盒前端面中部焊接有夹紧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由承载盒、弹簧、上盒、底板、后夹环、第三转轴、前夹环、第二螺栓和橡胶层组成,所述承载盒内部设置有三根弹簧,并且承载盒通过弹簧与底板进行弹性连接,所述底板上端焊接有上盒,所述上盒内部后壁中端焊接有后夹环,所述后夹环前端设置有前夹环,并且后夹环和前夹环左侧通过第三转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后夹环和前夹环右端通过第二螺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后夹环和前夹环内壁均粘接有橡胶层,所述承载盒底端与底座进行焊接,所述后杆位于后夹环和前夹环之内。进一步的,所述后夹环左端和前夹环左端均呈拱形体,并且后夹环右端和前夹环右端均呈长方体状。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呈直径为5厘米的半圆柱体状,并且把手表面覆盖有防滑膜。进一步的,所述上盒右侧中端设置有一个长、宽分别为4厘米、3厘米的长方形缺口,并且后夹环右端和前夹环右端通过长方形缺口延伸出上盒外。进一步的,所述上盒呈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9厘米的长方体状,并且上盒顶端面中部设置有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圆孔。进一步的,所述后杆呈直径为5厘米、高为40厘米的圆柱体,并且后杆下端粘接有尼龙层。进一步的,所述上杆、中杆和下杆的长度均为8厘米,并且上杆、中杆和下杆内部均中空。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呈金属不锈钢材质,该材质的底座不易生锈。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呈高碳钢材质,该材质的弹簧使用寿命更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能用于假肢打磨的支撑装置,可以先将锁扣打开,然后可以将中杆从上杆内拉出,将下杆从中杆内拉出,可以通过第一转轴将上座旋转至合适位置,通过第二转轴在旋转座内的旋转将下盒旋转至合适位置,使下盒前端面的夹紧装置到达适宜位置,解决了不具备能够对打磨角度和高度进行调节的功能,导致打磨角度和高度单一以至于打磨过程中身体容易发麻的问题,可以先将第二螺栓拧下,然后通过第三转轴将前夹块和后夹块分开,将后杆抽出,弹簧能够通过在与底板发生弹性振动的过程中抵消后杆传输下来的震动力,解决了不具备能够使支撑装置进行更好的拆卸和对打磨工作进行减震的功能,导致支撑装置拆卸维修麻烦和震动力较大容易损坏支撑装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延伸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延伸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减震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上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后杆-2、夹紧装置-3、第一转轴-4、延伸装置-5、减震装置-6、锁扣-7、上座-51、上杆-52、中杆-53、下杆-54、第一螺栓-55、下盒-56、旋转座-57、第二转轴-58、把手-59、承载盒-61、弹簧-62、上盒-63、底板-64、后夹环-65、第三转轴-66、前夹环-67、第二螺栓-68、橡胶层-69、长方形缺口-10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5所示,一种能用于假肢打磨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后杆2、夹紧装置3、第一转轴4、延伸装置5、减震装置6和锁扣7,底座1顶端面左端中部设置有减震装置6,减震装置6顶端设置有后杆2,后杆2右侧中部设置有延伸装置5,延伸装置5前端设置有夹紧装置3,延伸装置5由上座51、上杆52、中杆53、下杆54、第一螺栓55、下盒56、旋转座57、第二转轴58和把手59组成,上座51左侧焊接有第一转轴4,上座51底端中部焊接有上杆52,上杆52内部设置有中杆53,并且上杆52底端和中杆53上端通过第一螺栓55进行螺栓连接,中杆53内部设置有下杆54,并且中杆53底端和下杆54上端通过第一螺栓55进行螺栓连接,下杆54底端通过第二转轴58与旋转座57进行转动连接,旋转座57位于下盒56内部中端,下盒56右侧中端焊接有把手59,上座51通过第一转轴4与后杆2进行转动连接,上座51与下盒56通过锁扣7进行锁扣连接,下盒56前端面中部焊接有夹紧装置3,减震装置6由承载盒61、弹簧62、上盒63、底板64、后夹环65、第三转轴66、前夹环67、第二螺栓68和橡胶层69组成,承载盒61内部设置有三根弹簧62,并且承载盒61通过弹簧62与底板64进行弹性连接,底板64上端焊接有上盒63,上盒63内部后壁中端焊接有后夹环65,后夹环65前端设置有前夹环67,并且后夹环65和前夹环67左侧通过第三转轴66进行转动连接,后夹环65和前夹环67右端通过第二螺栓68进行螺栓连接,后夹环65和前夹环67内壁均粘接有橡胶层69,承载盒61底端与底座1进行焊接,后杆2位于后夹环65和前夹环67之内。其中,所述后夹环65左端和前夹环67左端均呈拱形体,并且后夹环65右端和前夹环67右端均呈长方体状,使后杆2能够被更好的夹紧。其中,所述把手59呈直径为5厘米的半圆柱体状,并且把手59表面覆盖有防滑膜,使把手59更易抓握。其中,所述上盒63右侧中端设置有一个长、宽分别为4厘米、3厘米的长方形缺口100,并且后夹环65右端和前夹环67右端通过长方形缺口100延伸出上盒63外,使前夹环67和后夹环65能够被打开。其中,所述上盒63呈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9厘米的长方体状,并且上盒63顶端面中部设置有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圆孔,使后杆2能够进入上盒63。其中,所述后杆2呈直径为5厘米、高为40厘米的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用于假肢打磨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后杆(2)和夹紧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轴(4)、延伸装置(5)、减震装置(6)和锁扣(7),所述底座(1)顶端面左端中部设置有减震装置(6),所述减震装置(6)顶端设置有后杆(2),所述后杆(2)右侧中部设置有延伸装置(5),所述延伸装置(5)前端设置有夹紧装置(3),所述延伸装置(5)由上座(51)、上杆(52)、中杆(53)、下杆(54)、第一螺栓(55)、下盒(56)、旋转座(57)、第二转轴(58)和把手(59)组成,所述上座(51)左侧焊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上座(51)底端中部焊接有上杆(52),所述上杆(52)内部设置有中杆(53),并且上杆(52)底端和中杆(53)上端通过第一螺栓(5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中杆(53)内部设置有下杆(54),并且中杆(53)底端和下杆(54)上端通过第一螺栓(5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杆(54)底端通过第二转轴(58)与旋转座(5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座(57)位于下盒(56)内部中端,所述下盒(56)右侧中端焊接有把手(59),所述上座(51)通过第一转轴(4)与后杆(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上座(51)与下盒(56)通过锁扣(7)进行锁扣连接,所述下盒(56)前端面中部焊接有夹紧装置(3),所述减震装置(6)由承载盒(61)、弹簧(62)、上盒(63)、底板(64)、后夹环(65)、第三转轴(66)、前夹环(67)、第二螺栓(68)和橡胶层(69)组成,所述承载盒(61)内部设置有三根弹簧(62),并且承载盒(61)通过弹簧(62)与底板(64)进行弹性连接,所述底板(64)上端焊接有上盒(63),所述上盒(63)内部后壁中端焊接有后夹环(65),所述后夹环(65)前端设置有前夹环(67),并且后夹环(65)和前夹环(67)左侧通过第三转轴(66)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后夹环(65)和前夹环(67)右端通过第二螺栓(68)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后夹环(65)和前夹环(67)内壁均粘接有橡胶层(69),所述承载盒(61)底端与底座(1)进行焊接,所述后杆(2)底部位于后夹环(65)和前夹环(67)之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用于假肢打磨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后杆(2)和夹紧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轴(4)、延伸装置(5)、减震装置(6)和锁扣(7),所述底座(1)顶端面左端中部设置有减震装置(6),所述减震装置(6)顶端设置有后杆(2),所述后杆(2)右侧中部设置有延伸装置(5),所述延伸装置(5)前端设置有夹紧装置(3),所述延伸装置(5)由上座(51)、上杆(52)、中杆(53)、下杆(54)、第一螺栓(55)、下盒(56)、旋转座(57)、第二转轴(58)和把手(59)组成,所述上座(51)左侧焊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上座(51)底端中部焊接有上杆(52),所述上杆(52)内部设置有中杆(53),并且上杆(52)底端和中杆(53)上端通过第一螺栓(5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中杆(53)内部设置有下杆(54),并且中杆(53)底端和下杆(54)上端通过第一螺栓(5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杆(54)底端通过第二转轴(58)与旋转座(5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座(57)位于下盒(56)内部中端,所述下盒(56)右侧中端焊接有把手(59),所述上座(51)通过第一转轴(4)与后杆(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上座(51)与下盒(56)通过锁扣(7)进行锁扣连接,所述下盒(56)前端面中部焊接有夹紧装置(3),所述减震装置(6)由承载盒(61)、弹簧(62)、上盒(63)、底板(64)、后夹环(65)、第三转轴(66)、前夹环(67)、第二螺栓(68)和橡胶层(69)组成,所述承载盒(61)内部设置有三根弹簧(62),并且承载盒(61)通过弹簧(62)与底板(64)进行弹性连接,所述底板(64)上端焊接有上盒(63),所述上盒(63)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紫欣
申请(专利权)人:郭紫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