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使用该热交换器作为冷却器的冰箱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992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2:54
热交换器具备传热管,传热管在管内部具有隔壁,隔壁以扭转的形状在管内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将管内部分割为两部分。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or using the heat exchanger as cooler and heat exchanger

The heat exchanger has a heat transfer tube. The heat transfer tube has a wall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tube. The wall extend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tube in a twisted shape, and the tub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使用该热交换器作为冷却器的冰箱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传热管作为构成要素的热交换器、使用该热交换器作为冷却器的冰箱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用作热交换器的构成要素的传热管,例如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如下传热管:为了使在管内流动的流体的热传递率提高,在传热管内部将多个肋连结,且使传热管在轴向上扭转为螺旋状。该以往的传热管成为如下机构:制冷剂以气液二相状态在管内流动时,液体部通过肋的间隙而向中心移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25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传热管利用上述机构,能够使在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从气体冷凝为液体,在加热管外的空气时能够高效地进行热交换。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传热管存在如下问题点:在使用于使制冷剂在管内蒸发而冷却管外的空气的冷却器的情况下,在管内的外侧存在液体制冷剂更能够高效地传热,因此在上述机构中不能够高效地冷却空气。另外,在具备储藏室和将压缩机、散热器、减压器及冷却器依次连接而构成的制冷循环的冰箱中,制冷剂的循环流量较少,雷诺数为100~3000左右,成为层流。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传热管中,存在如下问题点:由于气液二相制冷剂的液体部积存在传热管下部,所以当由多个肋分割传热管内时,无法均等地分割液体制冷剂,不能够均等地冷却传热管整体。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传热管作为构成要素的热交换器、使用该热交换器作为冷却器的冰箱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所述传热管将气液二相制冷剂的液体部均等地分开。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是具备传热管的热交换器,所述传热管在管内部具有隔壁,所述隔壁以扭转的形状在管内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将管内部分割为两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冰箱具有压缩机、散热器、减压器、上述热交换器及送风机,具备将所述压缩机、所述散热器、所述减压器及所述热交换器连通而构成的制冷循环。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是具备传热管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所述传热管至少由第一传热管和第二传热管构成,所述第一传热管在管内部具有将管内部分为两部分的扭转的形状的隔壁,所述第二传热管在管内部没有所述隔壁,在所述翅片的开口部中通过所述第一传热管后,将流体封入所述第一传热管并压缩,将所述第一传热管扩管。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由于构成在管内部具有在轴向上将管内部分为两部分的扭转的形状的隔壁的传热管,所以能够均等地分割气液二相制冷剂,并且能够搅拌气液二相制冷剂的液体部,热传递率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冰箱,由于使用上述热交换器作为冷却器,其中冷却器是制冷循环的一个构成,所以冷却器中的热传递率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由于利用流体将第一传热管扩管,所以与通常的热交换器同样地,第一传热管与翅片的紧贴度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结构图。图2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是示意地示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传热管的内部构造的一例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传热管所起到的效果的说明图。图5是示意地示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传热管的内部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传热管的隔壁的旋转位置的说明图。图7是用于说明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用于说明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构件的大小的关系有时与实际不同。另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是相同或者与其相当的部分,这点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通的。并且,在说明书全文中表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仅为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冰箱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制冷剂回路结构图。以下,基于图1说明冰箱100。该冰箱100能够利用制冷循环将冰箱100的内部冷却到目标温度。另外,冰箱100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4A作为冷却器4。用图2以后的图详细说明热交换器4A。如图1所示,冰箱100具备压缩机1、散热器2、减压器3、冷却器4及送风机5。而且,压缩机1、散热器2、减压器3及冷却器4连通并构成制冷循环。此外,散热器2由空气热交换器2a和散热管2b构成。另外,送风机5由向散热器2供给空气的送风机5a和向冷却器4供给空气的送风机5b构成。压缩机1吸入制冷剂并压缩该制冷剂而使之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即可,不特别限定类型。例如,能够利用往复、旋转、涡旋或者螺旋等各种类型来构成压缩机1。该压缩机1可以由能够利用变频器将转速控制为可变的类型的装置构成。压缩机1设置于机械室7,所述机械室7形成于冰箱100的底部。散热器2将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热散热到空气。如图1所示,与散热管2b相比,空气热交换器2a设置于制冷剂的流动上游侧。空气热交换器2a用来自压缩机1的排出制冷剂和从送风机5a供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空气热交换器2a设置于机械室7。散热管2b例如由铜管等构成,沿着冰箱100的壁面设置。送风机5a设置在机械室7的能够向空气热交换器2a供给空气的位置,并向空气热交换器2a供给空气。减压器3设置于散热管2b与冷却器4之间,使制冷剂减压并膨胀。减压器3能够控制为开度可变,例如可以由利用电子式膨胀阀的周密的流量控制部件、毛细管等廉价的制冷剂流量调节机构等来构成。冷却器4设置于冰箱100的冷却室8,将空气的热吸收到从减压器3流出的制冷剂,生成向冰箱100的储藏室6供给的冷气。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冷却器4的结构。送风机5b设置在冷却室8的能够向冷却器4供给空气的位置,使储藏室6的空气循环并向冷却器4供给空气。接着,说明冰箱100的工作。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空气热交换器2a及散热管2b。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空气热交换器2a及散热管2b中与冰箱100周围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散热而冷凝。冷凝的高压液体制冷剂由减压器3减压并成为低压,成为气液二相制冷剂。之后,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设置于冷却室8的冷却器4,所述冷却室8形成在冰箱100的内部。在冷却器4中,冰箱100的储藏室6的空气与气液二相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利用送风机5b使冰箱100的储藏室6的空气在冰箱内循环。然后,空气由气液二相制冷剂冷却并送到储藏室6,制冷剂成为低压气体制冷剂并从冷却器4流出。其后,成为低压气体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再次被加压并排出,在制冷循环中循环。接着,说明冰箱100中的冷却空气的流动。由冷却室8的冷却器4冷却的空气被送风机5b输送,流入各储藏室6,并冷却各储藏室6。冷却各储藏室6后的冷却空气被送风机5b输送,通过形成在冰箱100的内部的返回风路,再次流入冷却室8,并再次由冷却器4冷却。另外,将图1的用单点划线包围的部分作为热交换部20进行说明。也可以设置热交换部20而在用减压器3对制冷剂进行减压时,使热交换部20与冷却器4的出口配管进行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传热管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传热管在管内部具有隔壁,所述隔壁以扭转的形状在管内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将管内部分割为两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备传热管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传热管在管内部具有隔壁,所述隔壁以扭转的形状在管内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将管内部分割为两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隔壁在流路截面观察的情况下,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点间,相对于成为基准的方向的倾斜角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传热管具有直线部和弯曲部,在所述直线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隔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隔壁是到所述直线部的终端为止至少扭转一周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隔壁在制冷剂入口部成为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将连结部的下游侧的所述隔壁设为垂直,所述连结部是所述直线部与所述弯曲部的连结部且位于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侧。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传热管具备将所述直线部和所述弯曲部连接的平滑管。8.根据权利要求3、从属于权利要求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岛孔明田代雄亮关根加津典谷川贵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