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和其建筑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990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其能够省略榫卯加工,使柱自立于下框架,即使较少的人数也能够在短期间内完成上梁。使榫卯通用化而形成榫卯代替部,该榫卯代替部用于使柱件(29)能够自立于下框架(18)的水平方向上的任意部位。上框架件和下框架件(18)构成为,将两种以上的不同板宽(V、Z)的3张锯板(4~6)沿板厚方向层叠,利用自积层的外层夹持中间层的外层锯板(4、6)的外层板宽(Z)与作为中间层被夹持的中间锯板(5)的中间板宽(V)之间的差值(D)来形成凹槽或凸条(12)的榫卯代替部。柱件(29)构成为,将3张锯板(23~25)以相同的材料长度(L)沿板厚方向层叠,利用使中间锯板(24)相对于外层锯板(23、25)在长度方向上错开差值(D)而在两端(26、27)形成凸部(22)或凹部(21),使该凸部(22)或凹部(21)紧密嵌合于凹槽或凸条(12)。

Buildings and their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uilding, which can omit tenon and mortise processing, make the column stand on the lower frame, and complete the upper beam in a short time even with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The mortise and tenon substitution part is formed by generalizing the mortise and tenon. The mortise and tenon substitution part is used to make the column (29) stand on any part of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lower frame (18). The upper frame member and the lower frame member (18) are composed of three saw plates (4-6) with two or more different width (V, Z) stacked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nd the mortise substitution part of the groove or convex strip (12) is formed by the difference (D) between the outer width (Z) of the outer saw plate (4, 6) holding the middle layer of the self-accumulating layer and the width (V) of the middle saw plate (5) holding the middle layer. The column (29) consists of three saw plates (23-25) stacked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plate with the same material length (L), and a convex (22) or a concave (21) is formed at both ends (26, 27) by staggering the difference (D) between the intermediate saw plate (24) and the outer saw plate (23, 25)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so that the convex (22) or concave (21) is closely embedded in the groove or convex (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建筑物和其建筑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和其建筑工艺方法。本申请以2016年11月3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特愿2016-232415为基础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该申请的方式将其引用于本申请。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与以往的木结构房屋相比,利用正在普及的框架壁工艺方法(日文:枠組壁工法)(以下,也称作“二乘四工艺方法”或“2×4工艺方法”)建造的建筑物(以下,也称作“二乘四建筑物”或“2×4建筑物”)具有能够缩短施工期间的特点。但是,由于该“2×4建筑物”将面板连结起来而构筑墙壁,因此存在要花费工夫将面板固定于准确的位置这样的缺点。其原因在于,由于将面板用钉子紧固于施工为平面状的地板的周缘,因此,该构造的建筑物容易向前后左右发生位置偏移。另外,与先固定于地板的面板相邻地陆续固定的面板需要在同一平面上准确地连结起来。当未将相邻的面板呈平面状连结起来时,会在内饰材料的表面产生凹凸而无法漂亮地建造建筑物(日文:仕上げる)。为了将相邻的面板在同一平面上准确地连结起来,作业人员需要在面板的室内侧和室外侧这两侧支承面板并调整固定位置。屋内侧的作业人员能够在地板之上安全地支承面板。然而,室外侧的作业人员需要在支架之上支承面板。在构筑两层的墙壁时,要在较高的支架上进行作业,且支承较重的面板是相当危险的作业。特别是,当面板向室外侧倾斜时,支架上的作业人员需要支承面板,成为极危险的状态。并且,为了使施工效率良好而使1张面板形成为较大,该面板的重量有时达到100kg以上,在较高的支架之上支承该面板的作业极为危险。对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一种技术:解决了上述缺点的“2×4建筑物”能将面板简单且效率良好地固定于准确的位置并使作业安全。更具体而言,面板包括挂钩突起,该挂钩突起位于室内侧且向侧缘突出。挂钩突起在旁边相邻的面板的室内侧卡定。通过如此将挂钩突起连结于相邻的面板,能够防止面板倒下并能够将面板固定于规定位置。另一方面,对于与“2×4建筑物”不同的原木房屋(日文:ログハウス)的构造,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一种技术:使交叉部的干燥均匀化而消除缺损、应变,且谋求雨水的处理而防止雨水进入室内。更具体而言,(a)在榫卯部穿设用于在左右的交叉方向上谋求嵌合的嵌合凹部、用于在上下的交叉方向上谋求嵌合的上部缺口凹部和下部缺口凹部,在榫卯部的内部形成芯部,在该嵌合凹部和主体部相连接的四个角部,沿着圆木料的长度方向形成呈45゜平面的接合侧面,在该芯部的顶端面形成沿着圆木料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半圆柱状的圆弧凸面(日文:円曲凸面),在该芯部的底部形成与该圆弧凸面相对应地沿着直角方向延伸的圆弧凹面(日文:円曲凹面),且在该芯部的两侧面穿设用于将落下的水向下方引导的纵状槽,(b)在主体部的上表面并排设置至少两列以上的凸条堤,使该凸条提的外侧为与上下的圆木料重叠的接合面,在被该凸条提夹持的间隙部形成用于在上下重叠时形成若干间隙的主体空隙部,且在主体部的下表面穿设用于与该凸条提相嵌合的凹槽,(c)在基部形成了向外侧倾斜的排水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8590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7-139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为了使施工效率良好而使1张面板形成得较大,该面板的重量有时达到100kg以上,在较高的支架之上支承该面板的作业极为危险。”那样,能够想到,在“2×4建筑物”的施工现场,基本上不可避免地要由多个人来安装1张重量达到100kg以上的面板的作业。对此,期望的是,在“2×4建筑物”的施工现场,不需要由多个人来安装较大且较重的面板的作业,想利用1根比较轻的柱子来安装该面板。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对于具有使形成于一个木材的凸条提和形成于另一个木材的凹槽、嵌合凹部相嵌合的榫卯部的原木房屋的构造,能够期待如下效果,即,能够使交叉部的干燥均匀化而消除缺损、应变,且能够谋求雨水的处理而防止雨水进入室内。然而,即使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的、使凸条提和凹槽、嵌合凹部相嵌合的榫卯部,其也并不是作为用于消除在“2×4建筑物”的施工现场由多个人安装1张重量达到100kg以上的面板的作业的对策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建筑物:在施工现场,不需要由多个人来安装较大且较重的面板的作业,使比较轻的能由一个人支承的柱子单独地自立于上框架的水平方向上的自由的位置或下框架的水平方向上的自由的位置,能够由较少的人数在短期间内完成上梁。另外,提供如下一种建筑物:通过省略对水平构件实施的与柱子固有的竖立设置位置相对应的榫卯部加工而进行简化,从而提高了生产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做出的,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建筑物(100),其是具有将水平构件(10)和垂直构件(20)嵌合地组装起来而成的结构件的木结构的建筑物,其中,在所述结构件的嵌合部形成有榫卯代替部,该榫卯代替部用于使所述垂直构件(20)能够自立地紧密嵌合于所述水平构件(10)的水平方向上的任意部位,所述水平构件(10)构成上框架件(19)和下框架件(17、18),由遍布所述水平构件(10)的长度方向的全长(K)地产生的凹槽(11)或凸条(12)形成所述榫卯代替部,所述垂直构件(20)构成柱件(29)或框架壁(50),所述柱件(29)在两端(26、27)形成有能够紧密嵌合于所述凹槽(11)的凸部(22)、或者能够紧密嵌合于所述凸条(12)的凹部(21)。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建筑物(100),其中,所述水平构件(10)通过将两种以上的不同板宽(U、V、W、Z)的3张锯板(1~3、4~6)沿板厚方向层叠而构成上框架件(19)和下框架件(17、18),并通过在所述3张锯板的积层中的自外层夹持中间层的外层锯板(1、3、4、6)的外层板宽(W、Z)与作为所述中间层被夹持的中间锯板(2、5)的中间板宽(U、V)之间设置的差值,而由遍布长度方向的全长(K)地产生的凹槽(11)或凸条(12)形成所述榫卯代替部,所述垂直构件(20)通过将3张锯板(23~25)沿板厚方向层叠而构成柱件(29)或框架壁(50),在所述柱件(29)中,所层叠的全部锯板(23~25)为相同的材料长度(L),通过使中间锯板(24)相对于所述3张锯板的积层中的自外层夹持中间层的外层锯板(23、25)在长度方向上错开所述差值(D),从而在所述柱件(29)的两端(26、27)形成有能够紧密嵌合于所述凹槽(11)的凸部(22)、或者能够紧密嵌合于所述凸条(12)的凹部(21)。另外,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建筑物(100),其中,所述下框架件(17、18)朝上地设置所述凸条(12),所述柱件(29)以使形成有凹部(21)的下端(26)朝下且以使形成有凸部(22)的上端(27)朝上的方式竖立设置,使所述柱件(29)的所述凹部(21)紧密嵌合于所述下框架件(17、18)的所述凸条(12)而使所述柱件(29)能够自立,所述上框架件(19)能够以使所述上框架件(19)的所述凹槽(11)自上方朝下地紧密嵌合于所述自立后的所述柱件(29)的所述凸部(22)的方式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其是具有将水平构件和垂直构件嵌合地组装起来而成的结构件的木结构的建筑物,其中,在所述结构件的嵌合部形成有榫卯代替部,该榫卯代替部用于使所述垂直构件能够自立地紧密嵌合于所述水平构件的水平方向上的任意部位,所述水平构件构成上框架件和下框架件,遍布所述水平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全长地产生的凹槽或凸条形成所述榫卯代替部,所述垂直构件构成柱件或框架壁,所述柱件在两端形成有能够紧密嵌合于所述凹槽的凸部、或者能够紧密嵌合于所述凸条的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30 JP 2016-2324151.一种建筑物,其是具有将水平构件和垂直构件嵌合地组装起来而成的结构件的木结构的建筑物,其中,在所述结构件的嵌合部形成有榫卯代替部,该榫卯代替部用于使所述垂直构件能够自立地紧密嵌合于所述水平构件的水平方向上的任意部位,所述水平构件构成上框架件和下框架件,遍布所述水平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全长地产生的凹槽或凸条形成所述榫卯代替部,所述垂直构件构成柱件或框架壁,所述柱件在两端形成有能够紧密嵌合于所述凹槽的凸部、或者能够紧密嵌合于所述凸条的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其中,所述水平构件通过将两种以上的不同板宽的3张锯板沿板厚方向层叠而构成上框架件和下框架件,通过在所述3张锯板的积层中的自外层夹持中间层的外层锯板的外层板宽与作为所述中间层被夹持的中间锯板的中间板宽之间设置的差值,从而遍布长度方向的全长地产生凹槽或凸条,该凹槽或凸条形成所述榫卯代替部,所述垂直构件通过将3张锯板沿板厚方向层叠而构成柱件或框架壁,在所述柱件中,所层叠的全部锯板为相同的材料长度,通过使中间锯板相对于所述3张锯板的积层中的自外层夹持中间层的外层锯板在长度方向上错开所述差值,从而在所述柱件的两端形成有能够紧密嵌合于所述凹槽的凸部、或者能够紧密嵌合于所述凸条的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物,其中,所述下框架件朝上地设置所述凸条,所述柱件以使形成有凹部的下端朝下且使形成有凸部的上端朝上的方式竖立设置,使所述柱件的所述凹部紧密嵌合于所述下框架件的所述凸条而使所述柱件能够自立,所述上框架件能够以使所述上框架件的所述凹槽自上方朝下地紧密嵌合于所述自立的所述柱件的所述凸部的方式进行架设。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其中,对于所述两种以上的不同板宽的3张锯板,作为板宽较宽的板材,使用了厚度38mm×宽度140mm的206木料、厚度38mm×宽度184mm的208木料、或厚度38mm×宽度235mm的210木料,作为板宽较窄的板材,使用了厚度38mm×宽度89mm的204木料、或厚度38mm×宽度114mm的205木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其中,替代所述3张锯板,由实木材、集成材或单板层积材构成为同等的形状。6.一种建筑物,其是具有将水平构件和垂直构件嵌合地组装起来而成的结构件的木结构的建筑物,其中,该建筑物包括:带凸条的侧托梁,其通过将板宽比构成所述水平构件的侧托梁的板宽宽出差值的背侧托梁面接合于该侧托梁的背侧而形成为一张板,通过所述差值而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和彦永吉盛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饭田产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