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海专利>正文

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15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其结构包括机体、螺栓、传感器、连接块、处理器、连接装置、固定安装板、弹簧、挡板、安装板,机体顶部外表面中端与连接装置相贴合,螺栓安装于机体顶部外表面左端,传感器右侧面与连接块左侧面相贴合,连接块正前方与处理器后侧面相连接,处理器右侧面与机体左侧面相贴合,连接装置与固定安装板顶部外表面相连接,在结构上设有连接装置,通过电磁板对连接板进行受力,带动移动块向下移动,使其动触点和静触点相贴合,然后通过导线传输给电路板,电路板通过连接导线给线圈通电,线圈产生电磁力,使其电磁板有吸附力,然后电磁板对其进行吸附固定,简化固定方式,且双重固定,提高固定性能。

A Motorcycle Sensor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orcycle sensor connec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bolts, sensors, connecting blocks, processors, connecting devices, fixed mounting plates, springs, baffles and mounting plates. The middle end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top of th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device, the bolts are installed at the left end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top of the body,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sens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side of the connecting block. The front of the connecting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ck side of the processor, the right side of the process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side of the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top of the fixed mounting plate. A connect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structure.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forc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board, which drives the moving block to move downward, so that the moving and static contacts are connected. Then, the connecting device is transmitted to the circuit board through wires, and the circuit board is connected. The coil is electrified by connecting wires. The coil generates electromagnetic force, which makes the electromagnetic plate have adsorptive force. Then the electromagnetic plate adsorbs and fixes the coil, simplifies the fixing method, and double fixes the coil, so as to improve the fixing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属于摩托车构件领域。
技术介绍
传感器应用在摩托车上,系统中大多由电感传感器来监控车速,传感器通过与随车轮同步转动的齿圈作用,输出一组准正弦交流电信号,其频率和振幅与轮速有关,该输出信号传往电控单元,实现对轮速的实时监控。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1094213.1的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包括传感器和减震底筒,所述减震底筒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支架,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焊接在减震底筒上,但是该现有技术一般在安装于摩托车上都用螺栓进行安装固定,螺栓安装较为繁琐,且螺栓老化后容易松动,固定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的一般在安装于摩托车上都用螺栓进行安装固定,螺栓安装较为繁琐,且螺栓老化后容易松动,固定性能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其结构包括机体、螺栓、传感器、连接块、处理器、连接装置、固定安装板、弹簧、挡板、安装板,所述机体顶部外表面中端与连接装置相贴合,所述螺栓安装于机体顶部外表面左端,所述传感器右侧面与连接块左侧面相贴合,所述连接块正前方与处理器后侧面相连接,所述处理器右侧面与机体左侧面相贴合,所述连接装置与固定安装板顶部外表面相连接,所述挡板左侧面与固定安装板右侧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板底部与机体右侧面相焊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电磁板、线圈、连接板、移动块、动触点、复位弹簧、静触点、固定板、隔板、导线、外壳、电路板、连接导线,所述电磁板安装于外壳内侧顶部,所述线圈设于电磁板外表面,所述连接板安装于外壳内侧上端,所述移动块设于连接板下方并相连接,所述动触点设有两个并安装于移动块底部两端,所述复位弹簧设于移动块下方并相连接,所述静触点设有两个并安装于固定板顶部两端,所述固定板位于隔板正上方并相连接,所述隔板安装于外壳内侧下端,所述导线前端与固定板相贴合,所述电路板安装于外壳内侧底部,所述连接导线前端与线圈相连接,所述连接导线末端与电路板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安装板后侧面与机体正前方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安装于固定安装板顶部外表面右端。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固定安装板顶部外表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螺栓为圆柱体结构并且直径为60cm。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由不锈钢制成使其具有防锈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由碳钢制成。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在结构上设有连接装置,通过电磁板对连接板进行受力,带动移动块向下移动,使其动触点和静触点相贴合,然后通过导线传输给电路板,电路板通过连接导线给线圈通电,线圈产生电磁力,使其电磁板有吸附力,然后电磁板对其进行吸附固定,简化固定方式,且双重固定,提高固定性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机体-1、螺栓-2、传感器-3、连接块-4、处理器-5、连接装置-6、固定安装板-7、弹簧-8、挡板-9、安装板-10、电磁板-601、线圈-602、连接板-603、移动块-604、动触点-605、复位弹簧-606、静触点-607、固定板-608、隔板-609、导线-610、外壳-611、电路板-612、连接导线-6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机体1、螺栓2、传感器3、连接块4、处理器5、连接装置6、固定安装板7、弹簧8、挡板9、安装板10,所述机体1顶部外表面中端与连接装置6相贴合,所述螺栓2安装于机体1顶部外表面左端,所述传感器3右侧面与连接块4左侧面相贴合,所述连接块4正前方与处理器5后侧面相连接,所述处理器5右侧面与机体1左侧面相贴合,所述连接装置6与固定安装板7顶部外表面相连接,所述挡板9左侧面与固定安装板7右侧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板10底部与机体1右侧面相焊接,所述连接装置6包括电磁板601、线圈602、连接板603、移动块604、动触点605、复位弹簧606、静触点607、固定板608、隔板609、导线610、外壳611、电路板612、连接导线613,所述电磁板601安装于外壳611内侧顶部,所述线圈602设于电磁板601外表面,所述连接板603安装于外壳611内侧上端,所述移动块604设于连接板603下方并相连接,所述动触点605设有两个并安装于移动块604底部两端,所述复位弹簧606设于移动块604下方并相连接,所述静触点607设有两个并安装于固定板608顶部两端,所述固定板608位于隔板609正上方并相连接,所述隔板609安装于外壳611内侧下端,所述导线610前端与固定板608相贴合,所述电路板612安装于外壳611内侧底部,所述连接导线613前端与线圈602相连接,所述连接导线613末端与电路板612相贴合,所述固定安装板7后侧面与机体1正前方相焊接,所述弹簧8安装于固定安装板7顶部外表面右端,所述外壳611与固定安装板7顶部外表面相贴合,所述螺栓2为圆柱体结构并且直径为60cm,所述安装板10由不锈钢制成使其具有防锈作用,所述弹簧8由碳钢制成。本专利所说的外壳611为物理结构,用支承、连接电动机、传动机构、开关、手柄及附属装置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电动工具实体的最外层结构件,所述导线610,指的是用作电线电缆的材料,工业上也指电线,一般由铜或铝制成,也有用银线所制(导电、热性好),用来疏导电流或者是导热。在进行使用时把连接装置6放置在摩托车所需的位置上,然后通过电磁板601对连接板603进行受力,带动移动块604向下移动,使其动触点605和静触点607相贴合,然后通过导线610传输给电路板612,电路板612通过连接导线613给线圈602通电,线圈602产生电磁力,使其电磁板601有吸附力,然后电磁板601对其进行吸附固定。本技术解决了一般在安装于摩托车上都用螺栓进行安装固定,螺栓安装较为繁琐,且螺栓老化后容易松动,固定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其电磁板有吸附力,然后电磁板对其进行吸附固定,简化固定方式,且双重固定,提高固定性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机体(1)、螺栓(2)、传感器(3)、连接块(4)、处理器(5)、连接装置(6)、固定安装板(7)、弹簧(8)、挡板(9)、安装板(10),所述机体(1)顶部外表面中端与连接装置(6)相贴合,所述螺栓(2)安装于机体(1)顶部外表面左端,所述传感器(3)右侧面与连接块(4)左侧面相贴合,所述连接块(4)正前方与处理器(5)后侧面相连接,所述处理器(5)右侧面与机体(1)左侧面相贴合,所述连接装置(6)与固定安装板(7)顶部外表面相连接,所述挡板(9)左侧面与固定安装板(7)右侧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板(10)底部与机体(1)右侧面相焊接,所述连接装置(6)包括电磁板(601)、线圈(602)、连接板(603)、移动块(604)、动触点(605)、复位弹簧(606)、静触点(607)、固定板(608)、隔板(609)、导线(610)、外壳(611)、电路板(612)、连接导线(613),所述电磁板(601)安装于外壳(611)内侧顶部,所述线圈(602)设于电磁板(601)外表面,所述连接板(603)安装于外壳(611)内侧上端,所述移动块(604)设于连接板(603)下方并相连接,所述动触点(605)设有两个并安装于移动块(604)底部两端,所述复位弹簧(606)设于移动块(604)下方并相连接,所述静触点(607)设有两个并安装于固定板(608)顶部两端,所述固定板(608)位于隔板(609)正上方并相连接,所述隔板(609)安装于外壳(611)内侧下端,所述导线(610)前端与固定板(608)相贴合,所述电路板(612)安装于外壳(611)内侧底部,所述连接导线(613)前端与线圈(602)相连接,所述连接导线(613)末端与电路板(612)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传感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机体(1)、螺栓(2)、传感器(3)、连接块(4)、处理器(5)、连接装置(6)、固定安装板(7)、弹簧(8)、挡板(9)、安装板(10),所述机体(1)顶部外表面中端与连接装置(6)相贴合,所述螺栓(2)安装于机体(1)顶部外表面左端,所述传感器(3)右侧面与连接块(4)左侧面相贴合,所述连接块(4)正前方与处理器(5)后侧面相连接,所述处理器(5)右侧面与机体(1)左侧面相贴合,所述连接装置(6)与固定安装板(7)顶部外表面相连接,所述挡板(9)左侧面与固定安装板(7)右侧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板(10)底部与机体(1)右侧面相焊接,所述连接装置(6)包括电磁板(601)、线圈(602)、连接板(603)、移动块(604)、动触点(605)、复位弹簧(606)、静触点(607)、固定板(608)、隔板(609)、导线(610)、外壳(611)、电路板(612)、连接导线(613),所述电磁板(601)安装于外壳(611)内侧顶部,所述线圈(602)设于电磁板(601)外表面,所述连接板(603)安装于外壳(611)内侧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海
申请(专利权)人:杜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