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13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以解决现有卷帘门不能两面翻转的问题;它包括复数个相互勾接的门片,所述上、下框杆型材及组设于上、下框杆型材之间的透光板体,所述上、下框杆型材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且结构相同,在框杆型材底部的板体夹持部和位于型材顶部的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为一具有转接内弧面和转接外弧面的勾板,所述转接内弧面由不同半径的圆弧面与一段斜面光滑过渡连接构成,该转接内弧面的斜面由型材的顶部一侧起延伸并与型材的垂直线夹角大于90°;所述转接外弧面具有与转接内弧面相同的圆弧面;相邻两框杆型材的转接部的勾板相互勾接,实现相邻门页的翻转;勾板转接部均为曲线面,转动起来没有阻挡,因此能很顺利地向左、右两边翻转。(*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卷帘门,特别涉及一种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
技术介绍
以前使用的卷帘门为铁制卷帘门,它是由若干个金属门片构件相互勾接而成。此种金属门片大多为密闭、不透光的门片,故由此种金属门片组成的卷帘门,一经放下,即完全关闭门户,屋内不但因外界光线照不进来而黑暗无光外,外界的气流也无法流入屋内,使屋内、外空气无法形成对流而使屋内闷热无比。为此通常于铁制卷帘门上段门片上穿凿多数槽缝,这样虽然能改善卷帘门内的透光性及透气性,但效果并不明显,屋内依旧昏暗、闷热。为弥补以前的铁制卷帘门所存在的缺点,专利号为00257586.8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透光、透气门片的卷帘门,能改善透光、透气效果、使室内采光好、空气流通;它包括数个相互勾接的门片;门片含有上、下框杆及组设于上、下框杆之间的透光板体;上框杆顶端向上突设勾板,并于勾板上穿设透气槽;下框杆底端凹设勾接穴部;于上、下框杆之间联设联接杆;一门片上框杆勾板勾接于相邻另一门片下框杆底端的勾接穴部内,勾板上的透气槽显露于勾接穴外,并于该上、下框杆两端固接挡块。此种卷帘门通过上、下框杆之间的透光板和上框杆的勾板中穿设的透气槽使卷帘门具有很好的透光性和透气性,并通过勾板连接相邻的门片。但是,上述的具有很好的透光性和透气性的卷帘门中,其上框杆勾板勾接于相邻另一门片下框杆底端的勾接穴部内,勾板的板体与门片的上框体处于垂直状态,勾板的勾部和板体的连接处有与上框体平行的直边,在门片向直边方向翻转的时候,相邻的门片就会有阻挡,无法使门片翻转足够的角度;所以这种卷帘门只能单一方向的翻转收拢,在安装的时候需要分辨收拢的方向,常常会安装成相反的方向,既不美观,对安装和使用也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以解决现有卷帘门不能两面翻转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包括复数个相互勾接的门片,所述上、下框杆型材及组设于上、下框杆型材之间的透光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框杆型材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且结构相同,在框杆型材底部的板体夹持部和位于型材顶部的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为一具有转接内弧面和转接外弧面的勾板,所述转接内弧面由不同半径的圆弧面与一段斜面光滑过渡连接构成,该转接内弧面的斜面由型材的顶部一侧起延伸并与型材的垂直线夹角大于90°;所述转接外弧面具有与转接内弧面相同的圆弧面。在本技术的框杆型材至少一侧设置有夹持卷帘门联接杆的夹槽。板体夹持部和夹槽具有收口和容纳腔。在所述型材内设置有可容纳边挡的固定孔。在本技术中,所述上、下框杆型材之间联设至少一联接杆,所述联接杆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其包括板体及分设突设于板体顶、底端截面形状与上、下框杆型材夹槽截面形状相对应并扣合的突钩部。在本技术中,所述上、下框杆型材的夹槽内扣设有抵靠于联接杆突钩部侧缘的挡条;所述挡条的截面形状与上、下框杆型材夹槽截面形状相对应。在所述上、下框杆型材两端固接有边挡。本技术还可以在所述边挡上设置有垂直弯折的联接侧翼,该联接侧翼与上、下框杆型材连接。本技术的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相邻两框杆型材的转接部的勾板相互勾接,即可实现相邻门页的翻转。由于勾板转接部均为曲线面,转动起来没有阻挡,因此能很顺利地向左、右两边翻转,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框杆型材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框杆型材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框杆型材向左翻转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框杆型材向右翻转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框杆型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框杆型材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框杆型材向左翻转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所示框杆型材向右翻转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种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上、下框杆型材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且结构相同,包括位于型材1底部的板体夹持部2和位于型材1顶部的转接部3,转接部3为一具有转接内弧面31和转接外弧面32的勾板33,由半径R3.2、R1.2、R4.7、R6.7的圆弧面与一段斜面311光滑过渡连接构成,该斜面311与R6.7圆弧相切,由型材1的顶部一侧起延伸,并与型材1的垂直线夹角为100°,转接外弧面32由半径R3.2、R1.2、R4.7、R6.7的圆弧面光滑过渡连接构成。板体夹持部2具有收口21和容纳腔22,在框杆型材1两侧设置有夹持卷帘门联接杆的夹槽4。夹槽4具有收口41和容纳腔42。在型材1内设置有可容纳边挡的固定孔11。参看图2,相邻两框杆型材的转接部3的勾板33相互勾接,即可实现相邻门页的翻转。参看图3,当上一门页向左翻转时,上一框杆型材的转接内弧面31将与下一框杆型材的转接外弧面32吻合,实现转动。参看图4,当上一门页向左翻转时,上一框杆型材的转接外弧面32将与下一框杆型材的转接内弧面31吻合,实现转动。参见图5,本技术的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由若干门片10相互勾接,透光板体5以其顶、底缘的橡胶套51嵌套于上、下框杆型材1的板体夹持部2的容纳腔22内,数联接杆6分别以其顶、底端突钩部61滑动扣合于上、下框杆型材1两侧的夹槽4的容纳腔42内,以稳固联接上、下框杆型材1,界定上、下框杆型材1的间距,并以其板体62贴靠于透光板体5上,挡条7滑动扣置于上、下框杆型材1的容纳腔42和收口41内,并抵靠于联接杆6突钩部61侧缘,以阻挡联接杆6左、右位移,限定两相邻联接杆6间距,如此便组成稳定的门片。边档8两端固接于上、下框杆型材1的固定孔11中,以阻挡相互勾接的两相邻上、下框杆型材1滑脱、分离。参见图6、图7、图8、图9,在框杆型材1两侧设置没有夹持卷帘门连接杆的夹槽4。其余同实施例1。参见图10,本技术的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由若干门片10相互勾接,透光板体5以其顶、底缘的橡胶套51嵌套于上、下框杆型材1的板体夹持部2的容纳腔22内,边档8′两端固接于上、下框杆型材1的固定孔11中,以阻挡相互勾接的两相邻上、下框杆型材1滑脱、分离。在该边挡8′上设置有垂直弯折的联接侧翼81′,该联接侧翼81′与上、下框杆型材连接,以稳固联接上、下框杆型材1,界定上、下框杆型材1的间距,联接侧翼81′中间一部分贴靠于透光板体5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包括复数个相互勾接的门片,所述上、下框杆型材及组设于上、下框杆型材之间的透光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框杆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页可双面翻转的透光卷帘门,包括复数个相互勾接的门片,所述上、下框杆型材及组设于上、下框杆型材之间的透光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框杆型材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且结构相同,在框杆型材底部的板体夹持部和位于型材顶部的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为一具有转接内弧面和转接外弧面的勾板,所述转接内弧面由不同半径的圆弧面与一段斜面光滑过渡连接构成,该转接内弧面的斜面由型材的顶部一侧起延伸并与型材的垂直线夹角大于90°;所述转接外弧面具有与转接内弧面相同的圆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门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