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834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用以解决桥接线的消影问题。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上绝缘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交叉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断开设置;还包括透明的第三触控电极、至少一第一桥接线和至少一第二桥接线;第三触控电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交叉位置对应区域,且第三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均绝缘设置;第一桥接线用于桥接第三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一方;第二桥接线用于桥接第三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另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Mobile、Pad、Notebook等产品都有使用触摸屏,采用触控的方式也是未来的一个主流方向。在这些产品中,通常触控的结构都是采用单层多点或者架桥的设计方式,在架桥的设计方式中,通常可以分为金属桥接线和氧化铟锡(ITO)桥接线,而金属桥接线相对于ITO桥接线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可以省一道光罩制程,金属桥接线的设计方式能够使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花费降低,生产时间减少,优势十分明显。常规的金属桥接线通常是在触摸屏触控节点的位置通过架桥来实现,一般金属桥接线都比较大,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触摸屏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图中未示出)上的触控驱动电极11、触控感应电极12和绝缘部件13,触控驱动电极11和触控感应电极12交叉设置,在交叉位置处,触控驱动电极11断开,断开的触控驱动电极11通过跨接线14导通,跨接线14通过绝缘部件13与触控感应电极12绝缘设置,跨接线14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为250微米(μm),现有技术金属桥接线的长度至少需大于250μm,导致金属桥接线的消影效果差,严重影响产品的竞争力。此外,目前由于市场上的二合一的产品越来越多,其搭载主动笔的方案使得触摸屏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采用金属桥接线的方式,因此,金属桥接线的消影问题必须得到尽快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用以解决桥接线的消影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绝缘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交叉位置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设置;还包括透明的第三触控电极、至少一第一桥接线和至少一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交叉位置对应区域,且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桥接线用于桥接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一方;所述第二桥接线用于桥接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另一方。由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由于该触控面板包括透明的第三触控电极,第三触控电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交叉位置对应区域,且第三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均绝缘设置,并且该触控面板还包括用于桥接第三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一方的第一桥接线,以及用于桥接第三触控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另一方的第二桥接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第三触控电极将常规的跨接线分拆成第一桥接线和第二桥接线,由于第三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以及桥接线的空间分离,使得人眼难以捕捉,进而能够改善桥接线的光学消影效果。较佳地,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绝缘设置;在所述交叉位置对应区域,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围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交叉位置对应区域的边缘区域连续分布。较佳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较佳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材料相同。较佳地,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同层设置。较佳地,还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用于绝缘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绝缘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较佳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同层设置。较佳地,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桥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一方的接触点到所述第一桥接线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二桥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另一方的接触点到所述第二桥接线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的值等于所述第二长度的值。较佳地,所述第一长度的值为60微米到150微米。较佳地,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桥接线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接触点到所述第二桥接线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为60微米到150微米。较佳地,所述第一桥接线呈折线状。较佳地,所述第二桥接线呈折线状。较佳地,所述第一桥接线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桥接线的形状相同。较佳地,所述第一桥接线包括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所述第一分段、所述第二分段和所述第三分段依次串联,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二分段之间的夹角呈钝角,所述第三分段与所述第二分段之间的夹角呈钝角,且所述第一分段的首端和所述第三分段的尾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分段的两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上通过构图工艺制作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第三触控电极和绝缘层;其中:在交叉位置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交叉位置对应区域;所述绝缘层用于使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均绝缘;在完成上述步骤的衬底基板上采用构图工艺制作至少一第一桥接线和至少一第二桥接线;其中:所述第一桥接线用于桥接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一方;所述第二桥接线用于桥接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另一方。较佳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采用同一次构图工艺制作形成。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a和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的第一桥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ncell类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GS类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用以解决桥接线的消影问题。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附图中各膜层厚度和区域大小、形状不反应各膜层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如图2a、图2b和图3所示,图3为图2a对应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20、位于衬底基板20上绝缘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在交叉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21断开设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还包括透明的第三触控电极23、至少一第一桥接线251和至少一第二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绝缘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交叉位置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设置;还包括透明的第三触控电极、至少一第一桥接线和至少一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交叉位置对应区域,且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桥接线用于桥接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一方;所述第二桥接线用于桥接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另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绝缘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交叉位置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设置;还包括透明的第三触控电极、至少一第一桥接线和至少一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交叉位置对应区域,且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桥接线用于桥接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一方;所述第二桥接线用于桥接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另一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绝缘设置;在所述交叉位置对应区域,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围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交叉位置对应区域的边缘区域连续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材料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同层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用于绝缘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绝缘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桥接线和所述第二桥接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同层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桥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一方的接触点到所述第一桥接线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二桥接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断开的另一方的接触点到所述第二桥接线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的值等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冬张雷许邹明王静李亚英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