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827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传递齿轮、旋转力接收头、输出臂、驱动机构、力传递机构和驱动力传递机构复位的轴向复位机构。旋转力接收头与传递齿轮在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相对固定,输出臂固定在旋转力接收头上,力传递机构套设在旋转力接收头上,力传递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受力部、接合槽和配合部,配合部与传递齿轮内部的第一导向部配合,驱动机构向第一受力部施加沿着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且背向凸爪端的作用力,第一受力部在该作用力下带动力传递机构沿着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在输出臂与接合槽接合的位置和输出臂与接合槽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该旋转力传递组件能够提高落机顺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的处理盒及其旋转力传递组件与辊,以及该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把图像形成于打印介质如纸张上的设备,包括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一体机等,通常包括主机及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机内的处理盒。其中,处理盒上设置有旋转元件和接收打印机等主机提供的旋转驱动力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元件至少包括显影元件、感光鼓、充电元件中的一种,处理盒安装至主机之后,旋转力传递组件与主机的传动轴配合并接收驱动机构提供的旋转力,进而带动旋转元件转动。公布号为CN102067042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处理盒,现其旋转力传递组件采用圆球式万向节。这种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齿轮中脱出,或者偏离方向,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这种现象更易出现,此外,圆球式万向节结构比较难与主机的传动轴啮合,从而造成圆球式万向节的传输功能丧失或工作不稳定。为了使圆球式万向节能够与主机的驱动机构配合,通常需要设置扭簧及限位件来对其进行定位,这便增加了零部件的数量,使处理盒的结构复杂化。另外,现有的另外一种处理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齿轮,所述传递齿轮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沿着平行于所述传递齿轮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旋转力接收头,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与所述传递齿轮连接并用于接收旋转驱动力,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与所述传递齿轮在所述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相对固定;输出臂,所述输出臂固定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上并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径向上自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侧壁向外延伸;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套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上,所述力传递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受力部、接合槽和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配合;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向所述第一受...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齿轮,所述传递齿轮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沿着平行于所述传递齿轮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旋转力接收头,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与所述传递齿轮连接并用于接收旋转驱动力,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与所述传递齿轮在所述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相对固定;输出臂,所述输出臂固定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上并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径向上自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侧壁向外延伸;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套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上,所述力传递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受力部、接合槽和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配合;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向所述第一受力部施加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且背向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的作用力,所述第一受力部在该作用下带动所述力传递机构沿着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在所述输出臂与所述接合槽接合的位置和所述输出臂与所述接合槽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轴向复位机构,所述轴向复位机构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力传递机构上,所述轴向复位机构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容纳腔的端壁上,所述轴向复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力传递机构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机构包括推送件和旋转力传递件,所述推送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件均套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上,所述推送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件沿着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布置,所述旋转力传递件抵接在所述推送件远离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一侧;所述第一受力部位于所述推送件上,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的外周壁上,所述接合槽位于所述旋转力传递件靠近所述推送件的一端,所述推送件推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在所述输出臂与所述接合槽接合的位置和所述输出臂与所述接合槽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槽具有依次连接的限位壁、底壁和导向壁,所述限位壁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设置,所述输出臂的端部位于所述接合槽中并与限位壁邻接,所述限位壁用于限制所述输出臂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周向上的位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壁为弧形壁,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的周向上,所述弧形壁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弧形壁的第二端与所述旋转力传递件的端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朝所述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所述推送件还包括主体部、限位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主体部套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上,所述第二导向部自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凸爪端一侧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部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上,所述限位部自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台配合限制所述推送件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上的位移。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内径。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复位机构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外,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力传递机构上,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容纳腔的端壁上。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位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所述推杆具有第二受力部和施力部,所述第二受力部和所述施力部分别位于所述推杆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所述施力部用于向所述第一受力部施加作用力,所述第二受力部用于接受外力。9.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锋何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