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及其连接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12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7:35
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及其连接节点结构,其中,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包括有角件本体;所述角件本体为矩形立体结构;在角件本体的顶面或者底面上依次开设有螺栓孔和定位孔,并且定位孔呈长条状;在角件本体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上开设有吊装孔,并且吊装孔与螺栓孔对应设置;所述角件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设有竖向的内隔板;所述螺栓孔和定位孔分别位于内隔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角件的强度和刚度较低以及相邻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不易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及其连接节点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及其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以集装箱等模块化建筑的飞速发展,模块化建筑就像堆积木一样被人们任意组合成各种造型来满足各种功能和外观的需求;虽然模块化建筑具有可预制定做、可移动运输、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但是,目前模块化建筑还存在因角件开孔面积过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角件的连接强度和刚度,从而使相邻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不易得到保证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及其连接节点结构,要解决传统角件的强度和刚度较低以及相邻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不易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包括有角件本体;所述角件本体为矩形立体结构;在角件本体的顶面或者底面上依次开设有螺栓孔和定位孔,并且定位孔呈长条状;在角件本体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上开设有吊装孔,并且吊装孔与螺栓孔对应设置;所述角件本体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设有竖向的内隔板;所述螺栓孔和定位孔分别位于内隔板的两侧。优选的,所述螺栓孔至少有两个,且沿着角件本体顶面或者底面的长轴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定位孔的长轴方向与角件本体的顶面或者底面的长轴方向垂直。优选的,所述定位孔的竖向切面呈漏斗状,且定位孔的直径由外而内先逐渐减小。优选的,所述吊装孔呈矩形,且位于内隔板一侧;其中吊装孔的顶边距离角件本体顶部的距离与角件本体的顶面的厚度相适应,不小于20mm;吊装孔的底边距离角件本体底部的距离与角件本体的底面的厚度相适应,不小于20mm;吊装孔的宽度与一组螺栓孔连线的长度相适应。一种含有角件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有两个下层模块结构、两个上层模块结构和连接组件;其中,两个上层模块结构与两个下层模块结构对应布置;所述角件布置有四个,分别为上层模块角件和下层模块角件;所述上层模块角件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上层模块结构中相邻的底角位置处,在上层模块角件的底面上依次开设有螺栓孔和定位孔;所述下层模块角件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下层模块结构中相邻的顶角位置处,在下层模块角件的顶面上依次开设有螺栓孔和定位孔;所述上层模块角件与下层模块角件镜像对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连接板、连接螺栓和定位柱;所述连接板水平设置在两个上层模块角件与下层模块角件的连接位置处;所述定位柱穿设在上层模块角件和下层模块角件中对应的定位孔中;所述连接螺栓穿设在上层模块角件和下层模块角件中对应的螺栓孔中,将两个上层模块结构与两个下层模块结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层模块结构包括有上层模块角柱和连接在上层模块角柱下端的上层模块梁;所述上层模块角件设置在上层模块角柱和上层模块梁的连接位置处;所述下层模块结构包括有下层模块角柱和连接在下层模块角柱上端的下层模块梁;所述下层模块角件设置在下层模块角柱和下层模块梁的连接位置处。优选的,所述上层模块角件的螺栓孔位于靠近两个上层模块结构连接端的一侧,上层模块角件的吊装孔朝向上层模块结构的外侧;所述下层模块角件的螺栓孔位于靠近两个下层模块结构连接端的一侧,下层模块角件的吊装孔朝向下层模块结构的外侧。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位于两个上层模块角件的底部还设有调平上层模块结构的调平板。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上端呈锥状,定位柱的中部、沿环向设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上部卡在上层模块角件的定位孔中,凸起下部卡在下层模块角件的定位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由于角件开设的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角件的强度和刚度,本技术在定位孔与螺栓孔之间增设内隔板,对其薄弱的板面起到了加强作用,从而增强了本技术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2、传统的角件开孔面积偏多,不仅对角件的加工进度造成了影响,还明显的削弱了角件的抗变形能力,而本技术中的角件虽然具有传统角件的吊装孔、螺栓孔、定位锥孔,但开孔面积明显偏小,且仅在两个面上开孔,角件至少有四个面是全封闭的,这种设计相比传统的角件,其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明显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角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角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连接节点结构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中连接节点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角件本体、1.1-连接盒、1.2-定位盒、2-螺栓孔、3-定位孔、4-吊装孔、5-内隔板、6-上层模块角件、7-下层模块角件、8-连接板、9-连接螺栓、10-定位柱、11-上层模块角柱、12-上层模块梁、13-下层模块角柱、14-下层模块梁、15-调平板、16-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这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包括有角件本体1;所述角件本体1为矩形立体结构;在角件本体1的顶面或者底面上依次开设有螺栓孔2和定位孔3,并且定位孔3呈长条状;在角件本体1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上开设有吊装孔4,并且吊装孔4与螺栓孔2对应设置;所述角件本体1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设有竖向的内隔板5;所述螺栓孔2和定位孔3分别位于内隔板5的两侧,这是由于开设的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角件本体1的强度和刚度,增设内隔板5后就对角件本体1起到了加强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角件本体1由连接盒1.1和定位盒1.2拼合而成;其中连接盒1.1为由六块面板围合而成的矩形立体模块单元,并且吊装孔4与螺栓孔2开设在连接盒1.1上;所述定位盒1.2为由一块顶板、一块底板和三面侧板组成的缺墙面空间模块单元;其中,定位盒1.2中缺墙面一侧与连接盒1.1的左侧面或者连接盒1.1的右侧面对应连接,并且连接盒1.1与定位盒1.2相连接的一侧面成为连接盒1.1与定位盒1.2之间的内隔板5。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栓孔2至少有两个,且沿着角件本体1的顶面或者底面的长轴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定位孔3的长轴方向与角件本体1的顶面或者底面的长轴方向垂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螺栓孔2的个数还可以根据实际连接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而定,但是不易过多,最好不超过三个。本实施例中,螺栓孔2开孔形状视其位于角件本体1的顶面还是底面的不同而定;当螺栓孔2位于角件本体1的顶面时,其开孔形状为圆孔,螺栓孔2位于角件本体1的底面时,其开孔形状为长孔。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3的竖向切面呈漏斗状,且定位孔3的直径由外而内先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装孔4呈矩形,且位于内隔板5一侧;其中吊装孔4的顶边距离角件本体1顶部的距离与角件本体1的顶面的厚度相适应,为不小于20mm;吊装孔4的底边距离角件本体1底部的距离与角件本体1的底面的厚度相适应,为不小于20mm;吊装孔4的宽度与一组螺栓孔2连线的长度相适应。如图5-6所示,这种含有角件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有两个下层模块结构、两个上层模块结构和连接组件;其中,两个上层模块结构与两个下层模块结构对应布置;所述角件布置有四个,分别为上层模块角件6和下层模块角件7;所述上层模块角件6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上层模块结构中相邻的底角位置处,在上层模块角件6的底面上依次开设有螺栓孔2和定位孔3;所述下层模块角件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下层模块结构中相邻的顶角位置处,在下层模块角件7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包括有角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角件本体(1)为矩形立体结构;在角件本体(1)的顶面或者底面上依次开设有螺栓孔(2)和定位孔(3),并且定位孔(3)呈长条状;在角件本体(1)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上开设有吊装孔(4),并且吊装孔(4)与螺栓孔(2)对应设置;所述角件本体(1)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设有竖向的内隔板(5);所述螺栓孔(2)和定位孔(3)分别位于内隔板(5)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包括有角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角件本体(1)为矩形立体结构;在角件本体(1)的顶面或者底面上依次开设有螺栓孔(2)和定位孔(3),并且定位孔(3)呈长条状;在角件本体(1)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上开设有吊装孔(4),并且吊装孔(4)与螺栓孔(2)对应设置;所述角件本体(1)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设有竖向的内隔板(5);所述螺栓孔(2)和定位孔(3)分别位于内隔板(5)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孔(2)至少有两个,且沿着顶面或者底面的长轴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定位孔(3)的长轴方向与顶面或者底面的长轴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3)的竖向切面呈漏斗状,且定位孔(3)的直径由外而内先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多层模块化建筑的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孔(4)呈矩形,且位于内隔板(5)一侧;其中吊装孔(4)的顶边距离角件本体(1)顶部的距离与角件本体(1)的顶面的厚度相适应,不小于20mm;吊装孔(4)的底边距离角件本体(1)底部的距离与角件本体(1)的底面的厚度相适应,不小于20mm;吊装孔(4)的宽度与一组螺栓孔(2)连线的长度相适应。5.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件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个下层模块结构、两个上层模块结构和连接组件;其中,两个上层模块结构与两个下层模块结构对应布置;所述角件布置有四个,分别为上层模块角件(6)和下层模块角件(7);所述上层模块角件(6)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上层模块结构中相邻的底角位置处,在上层模块角件(6)的底面上依次开设有螺栓孔(2)和定位孔(3);所述下层模块角件(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下层模块结构中相邻的顶角位置处,在下层模块角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增俊张健飞张庆昱陈宝光谢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集成房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