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劲性桩的组合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07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劲性桩的组合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基面,所述支撑基面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基面底部两端均固定有支撑导柱,所述支撑导柱的上下两端通过固定端头分别与支撑基面和桩基主体相固定,所述支撑导柱与支撑基面之间安装有限位板,所述桩基主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防护支架,且防护支架底部两端均固定有辅助桩基,所述桩基主体内部填充有水泥骨料,所述桩基主体底部设置有固定桩柱,且固定桩柱的一端设置有尖角头,所述桩基主体的顶端设置有环槽,所述支撑导柱贯穿环槽延伸至桩基主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个大型主桩配合两个辅助桩基,可提高顶部支撑基面的稳定性,同时具备安装方便,缓冲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劲性桩的组合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劲性桩的组合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简称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桩基。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桩基静载测试技术是随着桩基础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桩基静载测试技术就逐步发展起来。传统静载荷试验采用手动加压、人工操作、人工记录的方式进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基本建设规模的逐年加大,特别是灌注桩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桩基静载测试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至今,桩基静载试验作为一项方法成立,理论上无可争议的桩基检测技术。目前的插劲性桩的组合支护结构支撑效果较差,未设置缓冲保护机构,导致上方荷载过重,对桩基造成严重压损,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新型的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劲性桩的组合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劲性桩的组合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桩基支撑防护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劲性桩的组合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基面,所述支撑基面表面设置有凹槽,且凹槽内部设置有混凝土板,所述支撑基面底部两端均固定有支撑导柱,所述支撑导柱的上下两端通过固定端头分别与支撑基面和桩基主体相固定,所述支撑导柱与支撑基面之间安装有限位板,且支撑导柱的外侧安装有缓冲构件,所述桩基主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防护支架,且防护支架底部两端均固定有辅助桩基,所述桩基主体内部填充有水泥骨料,所述桩基主体底部设置有固定桩柱,且固定桩柱的一端设置有尖角头,所述桩基主体的顶端设置有环槽,所述支撑导柱贯穿环槽延伸至桩基主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支撑导柱的一端穿过桩基主体与顶压块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顶压块设置在桩基主体的内部,且顶压块与支撑导柱之间通过螺柱固定。优选的,所述辅助桩基长度为2m,且辅助桩基沿支撑导柱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支撑导柱的一端通过螺栓固件与防水卷材相固定,且防水卷材包裹在支撑导柱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缓冲构件位于支撑基面和桩基主体之间,且缓冲构件设置有两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桩基主体底部设置有固定桩柱,桩基主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防护支架,防护支架底部两端均固定有辅助桩基,通过在主桩基的两端均设置有辅助桩基,在打桩过程中,辅助桩基可对主桩基起到支撑保护作用,用来承受上方支撑基面传递过来的一部分荷载,有效减缓了主桩基的承载压力,对主桩基起到安全支护作用,同时辅助桩基沿支撑导柱呈对称分布,使得各个支撑组件之间受力均匀,提高了支撑防护效果;(2)支撑导柱的外侧安装有缓冲构件,缓冲构件位于支撑基面和桩基主体之间,通过安装有缓冲构件,可以有效减缓上方支撑基面传递来的荷载,通过吸收一部分荷载力,可减轻上方荷载对下方桩基的压力,对桩基起到良好的支护作用,同时支撑导柱的一端通过螺栓固件与防水卷材相固定,防水卷材可有效防止地基内部水分子渗入进支撑导柱内部,起到防水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桩基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导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基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板;2、支撑基面;3、支撑导柱;4、限位板;5、缓冲构件;6、桩基主体;7、防护支架;8、顶压块;9、水泥骨料;10、辅助桩基;11、固定桩柱;12、尖角头;13、环槽;14、防水卷材;15、螺栓固件;16、固定端头;1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劲性桩的组合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基面2,支撑基面2表面设置有凹槽17,且凹槽17内部设置有混凝土板1,支撑基面2底部两端均固定有支撑导柱3,支撑导柱3的上下两端通过固定端头16分别与支撑基面2和桩基主体6相固定,支撑导柱3与支撑基面2之间安装有限位板4,且支撑导柱3的外侧安装有缓冲构件5,桩基主体6的两端均安装有防护支架7,且防护支架7底部两端均固定有辅助桩基10,桩基主体6内部填充有水泥骨料9,桩基主体6底部设置有固定桩柱11,且固定桩柱11的一端设置有尖角头12,桩基主体6的顶端设置有环槽13,支撑导柱3贯穿环槽13延伸至桩基主体6的内部。进一步,支撑导柱3的一端穿过桩基主体6与顶压块8相连接。进一步,顶压块8设置在桩基主体6的内部,且顶压块8与支撑导柱3之间通过螺柱固定。进一步,辅助桩基10长度为2m,且辅助桩基10沿支撑导柱3呈对称分布,通过在主桩基的两端均设置有辅助桩基10,在打桩过程中,辅助桩基10可对主桩基起到支撑保护作用,用来承受上方支撑基面2传递过来的一部分荷载,有效减缓了桩基主体6的承载压力,对桩基主体6起到安全支护作用,同时辅助桩基10沿支撑导柱3呈对称分布,使得各个支撑组件之间受力均匀,提高了支撑防护效果。进一步,支撑导柱3的一端通过螺栓固件15与防水卷材14相固定,且防水卷材14包裹在支撑导柱3的外侧,防水卷材14可有效防止地基内部水分子渗入进支撑导柱3内部,起到防水作用。进一步,缓冲构件5位于支撑基面2和桩基主体6之间,且缓冲构件5设置有两组,通过安装有缓冲构件5,可以有效减缓上方支撑基面2传递来的荷载,通过吸收一部分荷载力,可减轻上方荷载对下方桩基的压力,对桩基起到良好的支护作用。工作原理:使用时,支撑基面2表面设置有凹槽17,凹槽17内部设置有混凝土板1,将预制的混凝土板1放入进支撑基面2的凹槽17中,支撑基面2底部两端均固定有支撑导柱3,支撑导柱3的上下两端通过固定端头16分别与支撑基面2和桩基主体6相固定,桩基主体6的两端均安装有防护支架7,且防护支架7底部两端均固定有辅助桩基10,辅助桩基10长度为2m,辅助桩基10沿支撑导柱3呈对称分布,通过在主桩基的两端均设置有辅助桩基10,在打桩过程中,辅助桩基10可对主桩基起到支撑保护作用,用来承受上方支撑基面2传递过来的一部分荷载,有效减缓了桩基主体6的承载压力,对桩基主体6起到安全支护作用,同时辅助桩基10沿支撑导柱3呈对称分布,使得各个支撑组件之间受力均匀,提高了支撑防护效果,支撑导柱3的外侧安装有缓冲构件5,缓冲构件5位于支撑基面2和桩基主体6之间,且缓冲构件5设置有两组,通过安装有缓冲构件5,可以有效减缓上方支撑基面2传递来的荷载,通过吸收一部分荷载力,可减轻上方荷载对下方桩基的压力,对桩基起到良好的支护作用,该设备通过采用一个大型主桩配合两个辅助桩基,可提高顶部支撑基面2的稳定性,同时具备安装方便,缓冲效果好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劲性桩的组合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基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面(2)表面设置有凹槽(17),且凹槽(17)内部设置有混凝土板(1),所述支撑基面(2)底部两端均固定有支撑导柱(3),所述支撑导柱(3)的上下两端通过固定端头(16)分别与支撑基面(2)和桩基主体(6)相固定,所述支撑导柱(3)与支撑基面(2)之间安装有限位板(4),且支撑导柱(3)的外侧安装有缓冲构件(5),所述桩基主体(6)的两端均安装有防护支架(7),且防护支架(7)底部两端均固定有辅助桩基(10),所述桩基主体(6)内部填充有水泥骨料(9),所述桩基主体(6)底部设置有固定桩柱(11),且固定桩柱(11)的一端设置有尖角头(12),所述桩基主体(6)的顶端设置有环槽(13),所述支撑导柱(3)贯穿环槽(13)延伸至桩基主体(6)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劲性桩的组合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基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面(2)表面设置有凹槽(17),且凹槽(17)内部设置有混凝土板(1),所述支撑基面(2)底部两端均固定有支撑导柱(3),所述支撑导柱(3)的上下两端通过固定端头(16)分别与支撑基面(2)和桩基主体(6)相固定,所述支撑导柱(3)与支撑基面(2)之间安装有限位板(4),且支撑导柱(3)的外侧安装有缓冲构件(5),所述桩基主体(6)的两端均安装有防护支架(7),且防护支架(7)底部两端均固定有辅助桩基(10),所述桩基主体(6)内部填充有水泥骨料(9),所述桩基主体(6)底部设置有固定桩柱(11),且固定桩柱(11)的一端设置有尖角头(12),所述桩基主体(6)的顶端设置有环槽(13),所述支撑导柱(3)贯穿环槽(13)延伸至桩基主体(6)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厚斌张孝峰须立杰张红伟战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