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780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涉及净化水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中和反应池,中和反应池连接有沉淀池,沉淀池底部设置成开口结构,沉淀池内靠近开口处设置有内腔,沉淀池内设置有位于内腔上方的用于堆积泥沙杂质的漏斗型沉淀槽,内腔内设置用于阻隔泥沙杂质的封堵板,封堵板的一端连接有设置在沉淀池外的液压缸,沉淀池底部设置有位于开口正下方的排污管,排污管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清理泥沙杂质时省时省力、功能齐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
本技术涉及净化水设备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都会产生大量污水,为保护环境,污水排放治理一直是人类研究的问题,污水乱排放危害很大,一般来说,污水乱排放的危害有:污染地表水,如琥珀、江河,导致水体水质变差,甚至影响水体功能;污染土壤,导致土壤出现酸碱化、盐碱化等,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无法种植;另外还会影响景观、产生恶臭等等,总之,污水乱排放是不允许的。为了使污水能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再循环利用,一般都要采用净化水设备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净化过程大体分为三个步骤:(1)中和反应,将污水和反应药剂搅拌混和在一起,降低污水的酸碱度;(2)静置沉淀,将中和反应后的污水排放到沉淀池里,使泥沙杂质沉淀到水层下方;(3)排放或循环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将达到排放标准的水直接排出去,或者将水通过过滤装置使其达到再利用的标准。其中在静置沉淀这一过程中,大量泥沙杂质沉积到水底后,时间越久就会堆积得越厚,甚至散发恶臭,因此需要定期清洗掉这些泥沙杂质,而现有净化水设备结构都比较简单,清理泥沙杂质时都是通过人工将其铲除,费时费力,操作不便,清理过程中还容易损坏设备。故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净化水设备清理内部堆积的泥沙杂质时靠人工清理而费时费力、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包括中和反应池,中和反应池连接有沉淀池,沉淀池底部设置成开口结构,沉淀池内靠近开口处设置有内腔,沉淀池内设置有位于内腔上方的用于堆积泥沙杂质的漏斗型沉淀槽,内腔内设置用于阻隔泥沙杂质的封堵板,封堵板的一端连接有设置在沉淀池外的液压缸,沉淀池底部设置有位于开口正下方的排污管,排污管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杆。进一步地,排污管内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旋输送杆的支撑架,螺旋输送杆顶部连接有锥齿轮A,排污管侧壁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一端连接有与锥齿轮A啮合的锥齿轮B,转动轴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进一步地,中和反应池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药剂投放管,中和反应池上方设置有动力室,动力室内设置有两个互相啮合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均连接有位于中和反应池内的搅拌混合机构。进一步地,搅拌混合机构包括与驱动齿轮连接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进一步地,中和反应池底部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连接有与沉淀池连通的导管,导管内部腔体为梯形圆柱结构。进一步地,沉淀池连接有位于沉淀槽上方的主流管,主流管连接有换向阀,换向阀分别连接有排放管和引流管,引流管上设置有吸水泵,引流管另一端连接有净化池,净化池内设置有过滤层,净化池连接有位于过滤层下方的放水管。进一步地,净化池连接有位于过滤层下方的回流管,回流管上设置有增压泵,回流管另一端连接有伸入沉淀池内的位于沉淀槽上方的喷头。工作原理:从进水管排入污水,同时从药剂投放管加入反应药剂,两个反向旋转的搅拌混合机构工作,将污水和反应药剂在中和反应池内充分搅拌均匀后,打开电磁阀,使污水通过导管流入沉淀池,并静置一段时间,使污水中的泥沙杂质沉积在沉淀槽内,杂质层上方为达到排放标准的水层,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换向阀控制水流通向排放管或者引流管,排放管可直接将水排出去,引流管将水引到净化池内,经过过滤层后储存起来以便再利用,当沉淀槽内的泥沙杂质堆积较多时,通过液压缸将封堵板从内腔中抽出,使沉淀槽与开口相通,泥沙杂质在自重作用下流到排污管内,在排污管内的螺旋输送杆作用下快速被挤压输送出去,后续再集中处理,同时回流管可将储存在净化池内的水引流到沉淀池内,通过喷头将沉淀槽上残余泥沙杂质冲洗干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当沉淀槽内的泥沙杂质堆积较多需要清理时,通过液压缸将封堵板从内腔中抽出,使沉淀槽与开口相通,漏斗型的沉淀槽利于泥沙杂质集中排出,泥沙杂质在自重作用下流到排污管内,在排污管内的螺旋输送杆作用下快速被挤压输送出去,避免对排污管造成堵塞,后续再对泥沙杂质集中处理,省去了人工铲除泥沙杂质的工序,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也方便。2、对污水进行中和反应时,先从进水管排入污水,同时从药剂投放管加入反应药剂,两个搅拌混合机构在互相啮合的两个驱动齿轮作用下反向旋转,形成不规则水流,能快速将污水和反应药剂在中和反应池内被充分搅拌均匀,搅拌混合机构上的搅拌叶片上开设有若干通孔,能减少水的阻力,中和反应结束后,打开电磁阀,使污水通过导管流入沉淀池,导管内部腔体为梯形圆柱结构,防止污水往下流的过程中粘附到导管内壁上,减少清洁工作。3、当沉淀池内的水和杂质分层后,需要将水排出沉淀池,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换向阀控制水流通向排放管或者引流管,排放管可直接将水排出去,引流管可将水引到净化池内,经过过滤层后储存起来以便再利用,需要使用时打开放水管即可,灵活性高,功能齐全。4、净化池连接有位于过滤层下方的回流管,回流管上设置有增压泵,回流管另一端连接有伸入沉淀池内的位于沉淀槽上方的喷头,沉淀槽内的杂质泥沙排出去后还会残留部分残渣,通过回流管将净化池内储存的水引流到沉淀池内,并通过喷头将沉淀槽上残余泥沙杂质冲洗干净,冲洗过后的污水从排出管中出来后再集中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对泥沙杂质的清理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中和反应池,2-沉淀池,3-内腔,4-泥沙杂质,5-沉淀槽,6-封堵板,7-液压缸,8-排污管,9-螺旋输送杆,10-支撑架,11-锥齿轮A,12-转动轴,13-锥齿轮B,14-驱动电机,15-进水管,16-药剂投放管,17-驱动齿轮,18-搅拌混合机构,18.1-搅拌轴,18.2-搅拌叶片,18.2.1-通孔,19-电磁阀,20-导管,21-主流管,22-换向阀,23-排放管,24-引流管,25-吸水泵,26-净化池,27-过滤层,28-放水管,29-回流管,30-增压泵,31-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包括中和反应池1,中和反应池1连接有沉淀池2,沉淀池2底部设置成开口结构,沉淀池2内靠近开口处设置有内腔3,沉淀池2内设置有位于内腔3上方的用于堆积泥沙杂质4的漏斗型沉淀槽5,内腔3内设置用于阻隔泥沙杂质4的封堵板6,封堵板6的一端连接有设置在沉淀池2外的液压缸7,沉淀池2底部设置有位于开口正下方的排污管8,排污管8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杆9。本实施例中,当沉淀槽内的泥沙杂质堆积较多需要清理时,通过液压缸将封堵板从内腔中抽出,使沉淀槽与开口相通,漏斗型的沉淀槽利于泥沙杂质集中排出,泥沙杂质在自重作用下流到排污管内,在排污管内的螺旋输送杆作用下快速被挤压输送出去,避免对排污管造成堵塞,后续再对泥沙杂质集中处理,省去了人工铲除泥沙杂质的工序,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也方便。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排污管8内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旋输送杆9的支撑架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包括中和反应池(1),中和反应池(1)连接有沉淀池(2),其特征在于,沉淀池(2)底部设置成开口结构,沉淀池(2)内靠近开口处设置有内腔(3),沉淀池(2)内设置有位于内腔(3)上方的用于堆积泥沙杂质(4)的漏斗型沉淀槽(5),内腔(3)内设置用于阻隔泥沙杂质(4)的封堵板(6),封堵板(6)的一端连接有设置在沉淀池(2)外的液压缸(7),沉淀池(2)底部设置有位于开口正下方的排污管(8),排污管(8)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杆(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包括中和反应池(1),中和反应池(1)连接有沉淀池(2),其特征在于,沉淀池(2)底部设置成开口结构,沉淀池(2)内靠近开口处设置有内腔(3),沉淀池(2)内设置有位于内腔(3)上方的用于堆积泥沙杂质(4)的漏斗型沉淀槽(5),内腔(3)内设置用于阻隔泥沙杂质(4)的封堵板(6),封堵板(6)的一端连接有设置在沉淀池(2)外的液压缸(7),沉淀池(2)底部设置有位于开口正下方的排污管(8),排污管(8)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排污管(8)内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旋输送杆(9)的支撑架(10),螺旋输送杆(9)顶部连接有锥齿轮A(11),排污管(8)侧壁设置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一端连接有与锥齿轮A(11)啮合的锥齿轮B(13),转动轴(12)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环保净化水设备,其特征在于,中和反应池(1)分别连接有进水管(15)和药剂投放管(16),中和反应池(1)上方设置有动力室,动力室内设置有两个互相啮合的驱动齿轮(17),驱动齿轮(17)均连接有位于中和反应池(1)内的搅拌混合机构(18)。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利保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