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丽花专利>正文

一种山体湖泊河道入水口阶梯式沉淀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7790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体湖泊河道入水口阶梯式沉淀净化系统,包括:第三拦水坝、三级沉淀池、第二拦水坝;所述第一拦水坝位于山体湖泊河道的入水口处,且第一拦水坝为沉淀净化系统的初级净化装置;所述第三拦水坝位于山体湖泊河道的出水口处;所述第二拦水坝设置于第三拦水坝与第一拦水坝之间,且第二拦水坝为沉淀净化系统的二级净化装置;所述第一拦水坝上部设置有过滤格栅网,且过滤格栅网与第一拦水坝通过过滤格栅网支撑架相连接。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小、净化方便快捷,使用范围广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体湖泊河道入水口阶梯式沉淀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山体湖泊河道入水口阶梯式沉淀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湖泊、河道是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是部分区域生活用水的来源,因此,保护水系,防治水污染,保持水环境不被破坏,是关系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河流多在山涧中汇集而成,而一旦遇到暴雨或连续的阴雨天雨水就会顺流而下,而山上的松散尤其颗粒大的固态物质像砂石泥土枯草树叶等就会随着水流进入河道长年累月可以使河道淤塞河床升高。现有的河道治理方法主要为底泥疏浚,“清淤挖泥”可减少积存河底的大量有机碳、氨、磷等营养物质,增大河道的蓄水量。是减少内源性污染,防止水体发黑发臭的有效途径。但是大规模清淤,可能会破坏河道原有的生物种群和生存环境,削弱其自净功能,对生态修复带来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体湖泊河道入水口阶梯式沉淀净化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破坏生态削弱河道的自净功能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一种山体湖泊河道入水口阶梯式沉淀净化系统,包括:第三拦水坝、三级沉淀池、第二拦水坝、二级沉淀池、第一拦水坝、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体湖泊河道入水口阶梯式沉淀净化系统,包括:第三拦水坝(1)、三级沉淀池(2)、第二拦水坝(3)、二级沉淀池(4)、第一拦水坝(5)、一级沉淀池(6)、过滤格栅网(7)、钢丝防护网(8)、碎石(9)、石块(10)、防冲击石阶(11)、过滤格栅网支撑架(701)、第一拦水坝钢筋混凝土框架(501)、第二拦水坝钢筋混凝土框架(3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拦水坝(5)位于山体湖泊河道的入水口处,且第一拦水坝(5)为沉淀净化系统的初级净化装置;所述第三拦水坝(1)位于山体湖泊河道的出水口处;所述第二拦水坝(3)设置于第三拦水坝(1)与第一拦水坝(5)之间,且第二拦水坝(3)为沉淀净化系统的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体湖泊河道入水口阶梯式沉淀净化系统,包括:第三拦水坝(1)、三级沉淀池(2)、第二拦水坝(3)、二级沉淀池(4)、第一拦水坝(5)、一级沉淀池(6)、过滤格栅网(7)、钢丝防护网(8)、碎石(9)、石块(10)、防冲击石阶(11)、过滤格栅网支撑架(701)、第一拦水坝钢筋混凝土框架(501)、第二拦水坝钢筋混凝土框架(3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拦水坝(5)位于山体湖泊河道的入水口处,且第一拦水坝(5)为沉淀净化系统的初级净化装置;所述第三拦水坝(1)位于山体湖泊河道的出水口处;所述第二拦水坝(3)设置于第三拦水坝(1)与第一拦水坝(5)之间,且第二拦水坝(3)为沉淀净化系统的二级净化装置;所述第一拦水坝(5)上部设置有过滤格栅网(7),且过滤格栅网(7)与第一拦水坝(5)通过过滤格栅网支撑架(701)相连接;所述第一拦水坝(5)的内部设置有石块(10);所述第二拦水坝(3)的内部设置有碎石(9);所述第一拦水坝钢筋混凝土框架(501)与第二拦水坝钢丝混凝土框架(301)前后两面分别设置有钢丝防护网(8),且钢丝防护网(8)与第一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丽花汪文凤
申请(专利权)人:黄丽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