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743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包括阻流体和底板;所述底板通过螺栓与河底坡面连接固定,阻流体通过活动螺丝连接固定在底板上;所述阻流体包括组合块和塑料棒体,组合块上等距设有若干个圆孔,塑料棒体放置在圆孔中,形成塑料棒体簇;所述组合块通过固定螺孔固定在底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阻流体,形成既可以消水能,又可以制造缓流区的的生态廊道,可以解决因水上漂流活动导致河道水流过于湍急从而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上行活动受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属于河道水生态修复、水生动物保护和旅游规划
,尤其是高扰动下溪流的水生动物保护。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获得足够的绿色能源,满足饮用水以及防洪需求,一座座挡水建筑物建造在河道中,迫使河流生境破碎化,限制了水生动物活动区域,阻隔了水生动物基因交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挑战自然成为现代人们追求的时尚。漂流运动以其特有的运动形式成为现代人们融入自然,挑战自然的工具。在全国各地很多供人类漂流的娱乐景点,是通过修建壅水建筑物以及将河道渠道化来制造漂流效果。堰的修建增加了水头落差,加快了水流速度,再加上渠道化的河道成为了水生动物不可逾越的障碍。为了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近年来针对大型水利水电项目进行的鱼类保护措施有:水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分层取水、过鱼设施修建、鱼类增殖放流等。其中过鱼设施中的鱼道就是通过人工修建的过水渠道来实现鱼类过坝或者通过其他水流障碍。目前鱼道有竖缝式鱼道、池室鱼道、丹尼尔式鱼道等,这些鱼道均是通过木板或者由钢混结构砌成的挡墙来达到消能的目的,缺点是一旦实施则无法改变,加上鱼道中的流态是否与鱼类行为相符合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导致鱼道的过鱼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同时针对小水电、低水头档水堰的水生动物保护措施,除了拆除挡水建筑物外还未开展其他形式的鱼类迁徙路线修复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已开发或者即将被开发用来提供水上漂流活动的溪流,还未有与水生动物迁徙路线修复相关的报道。要想提供鱼类上下游动的生态廊道,原鱼道设计无法兼顾水上漂流活动和水生动物迁徙这两种功能。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既能为水生动物迁徙提供通道又能满足人类休闲娱乐要求的新型生态廊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该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既能为水上漂流运动提供激流,又可以为水生动物提供上下行的生态廊道。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包括阻流体和底板;所述底板通过螺栓与河底坡面连接固定,阻流体通过活动螺丝连接固定在底板上;所述阻流体包括组合块和塑料棒体,组合块上等距设有若干个圆孔,塑料棒体放置在圆孔中,形成塑料棒体簇,所述组合块通过活动螺丝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有等距阵列的若干个螺孔。所述组合块的截面为方形或三角形。所述塑料棒体由若干个圆柱形细长塑料棒组成,在塑料棒体的底部设有塑料棒体圆柱形底座。所述圆孔包括内圆孔和外圆孔,外圆孔设在内圆孔的外侧。所述塑料棒体圆柱形底座的直径等于外圆孔的直径,塑料棒体的直径小于内圆孔的直接。所述内圆孔的深度大于外圆孔的深度,外圆孔的深度等于塑料棒体圆柱形底座的高度。所述组合块上设有固定螺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构建阻流体,形成既可以消水能,又可以制造缓流区的的生态廊道,可以解决因水上漂流活动导致河道水流过于湍急从而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上行活动受阻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形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塑料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组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逆水型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顺水型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渐变型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正弦型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同侧竖缝型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异侧竖缝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阻流体,2-底板,3-组合块,4-固定螺孔,5-内圆孔,6-外圆孔,7-圆柱形细长塑料棒,8-塑料棒体,9-塑料棒体圆柱形底座,10-塑料棒体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4所示,一种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包括阻流体1和底板2;所述底板2通过螺栓与河底坡面连接固定,阻流体1通过活动螺丝连接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阻流体1包括组合块3和塑料棒体8,组合块3上等距设有若干个圆孔,塑料棒体8放置在圆孔中,形成塑料棒体簇10;所述组合块3通过活动螺丝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底板2上设有等距阵列的若干个螺孔;组合块3可以有规则的组成不同形状的生态廊道。所述组合块3的截面为方形或三角形两种基本形状,并且两种基本形状可以组合成梯形体和平行四边形体,即可以随时根据不同流量下、不同漂流效果以及不同过鱼效果情况下,进行改造优化。所述塑料棒体8由若干个圆柱形细长塑料棒7组成,圆柱形细长塑料棒7具有一定柔韧性,既能壅水消能形成急流区和缓流区,又不会阻隔从上游水池漂往下游水池的漂流船,在塑料棒体8的底部设有塑料棒体圆柱形底座9。所述圆孔包括内圆孔5和外圆孔6,外圆孔6设在内圆孔5的外侧。所述塑料棒体圆柱形底座9的直径等于外圆孔6的直径,塑料棒体8的直径小于内圆孔5的直接。所述内圆孔5的深度大于外圆孔6的深度,外圆孔6的深度等于塑料棒体圆柱形底座9的高度。所述组合块3上设有固定螺孔4。实施例如上所述,一种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主要包括底板2、组合块3、圆柱形细长塑料棒7。底板2和组合块3由不锈钢塑料板材料制作而成,底板2厚度为1cm~5cm左右,组合块3厚度为1cm~8cm。圆柱型细长塑料棒7由塑料制作而成,具有一定抗冲击能力和柔韧性。多根圆柱型细长塑料棒7固定在塑料棒体底座9上形成了塑料棒体8,圆柱型细长塑料棒7高约20~60cm,直径一般0.5cm~2cm左右;多个塑料棒体8分别从组合块3底部穿过,形成塑料棒体簇10,这时的组合块3和塑料棒体簇10形成了阻流体1,阻流体1通过螺丝固定在底板2上;其中塑料棒体圆柱形底座9直径等于组合块3的外圆孔6直径,多根圆柱型细长塑料棒7形成塑料棒体8,塑料棒体8的直径约等于但小于组合块3的孔直径5并且组合块3的外圆孔6深度小于组合块3的内孔深度,且组合块3的外圆孔6深度等于塑料棒体圆柱形底座9的高度。因此塑料棒体8可以从组合块3底部的原孔穿过,塑料棒体圆柱形底座9填补组合块3的外圆孔6,保证了插入组合块3的塑料体8不会被水流冲走。组合块3有方形体和三角形体两种基本型式,这两种型式可以组合成梯形体和平行四边形体,又由于底板2具有螺孔阵列,保证了阻流体1通过螺丝以多种型式与底板2接触固定,有对称朝向上游的逆水型、对称朝向下游的顺水型、阻流体渐变型、可形成水流主流呈正弦波的正弦型、长阻流体在一边的同侧竖缝型以及异侧竖缝型等,如图5~10所示。进一步地,组合块3在多种组合型式下,形成了不同内部结构的生态廊道,从而形成不同水流流态。不同流态给水上漂流者制造了不同的体验感,同时不同的组合型式在阻流体后方制造了不同的缓流区,为鱼类在克流上溯过程中提供休息区。阻流体通过螺丝连接底板,底板通过螺栓连接渠道化的河床,能根据漂流享受效果和过鱼效果随时变换组合形式。进一步地,廊道内部结构组装完成后,可在底板上铺设鹅卵石,铺设厚度低于组合块厚度,以便为水生动物迁徙提供仿自然底坡。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每一个部件体积不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装或者临时拆除再利用,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不仅适用于为水上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包括阻流体(1)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通过螺栓与河底坡面连接固定,阻流体(1)通过活动螺丝连接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阻流体(1)包括组合块(3)和塑料棒体(8),组合块(3)上等距设有若干个圆孔,塑料棒体(8)放置在圆孔中,形成塑料棒体簇(10),所述组合块(3)通过活动螺丝固定在底板(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包括阻流体(1)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通过螺栓与河底坡面连接固定,阻流体(1)通过活动螺丝连接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阻流体(1)包括组合块(3)和塑料棒体(8),组合块(3)上等距设有若干个圆孔,塑料棒体(8)放置在圆孔中,形成塑料棒体簇(10),所述组合块(3)通过活动螺丝固定在底板(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设有等距阵列的若干个螺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块(3)的截面为方形或三角形两种基本型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装的集水生动物迁徙和漂流功能的生态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棒体(8)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志军罗思王猛单承康马卫总魏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