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315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S2、T型模头挤出;S3:测厚;S4、电晕处理;S5、牵引;S6、卷取;S7、分切;S8、包装。本CPP膜的加工工艺,通过熔体流延骤冷生产的方法,使其无拉伸、非定向的平挤薄膜膜,其特点是生产速度快,产量高,薄膜透明性、光泽性、厚度均匀性良好,并且由于是平挤薄膜,后续工序如印刷、复合等极为方便,通过PP分子排列有序,有利于提高薄膜的透明性、光泽及厚薄均匀度,并且适用于液体及硬物包装的安全性能比较好,可在冰箱内存放,同时通过测厚,进行薄膜的厚度,从而控制制品的冲击强度,使包装的安全性有了保证。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CP Fil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CP film,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ingredient, S2, T die extrusion, S3: thickness measurement, S4, corona treatment, S5, traction, S6, coiling, S7, slitting, S8, packaging.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his CPP film, by means of melt casting and quenching, makes it non-stretching and non-directional flat-extruded film.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fast production speed, high output, good transparency, gloss and uniformity of film thickness. Because it is flat-extruded film, follow-up processes such as printing and compounding are very convenient. It is advantageous to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of film through orderly arrangement of PP molecules. Brightness, gloss and thickness uniformity, and suitable for liquid and hard packaging has good safety performance. It can be stored in refrigera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thickness of film can be measured to control the impact strength of products, so that the safety of packaging can be guarant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CPP膜加工
,具体为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CPP膜是进口的第一线,该生产线是进口的捻裹糖果专用的应用程序,作为替代传统使用的破璃纸的程度,PVC薄膜。从那时起,至少6个以上,主要有3层共挤线,已安装今天至少一个或多个行是仅有10-12个月之遥。CPP薄膜的潜力估计由2000年的10000万吨左右,覆盖的领域,如包装袋,复合膜,软泡膜,扭曲缠绕,文具产品,保健产品。然而这种CPP膜在生产过程中生存速度慢,产量低,并且性能较差,各种性能的平衡性较差,因此无法跟上现在社会所需求的数量与质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选用专有牌号的树脂,一般要求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12g/10min的树脂,有一定熔体流动性,生产树脂为PP共聚物;S2、T型模头挤出:首先将共聚聚丙烯原料加热至120—170℃,共聚型聚丙烯的加工温度控制在220—240℃,将加热熔融后的树脂经机头流延到表面光洁的冷却辊上,冷却辊的温度控制在25—35℃之间;S3:测厚:进行控制模唇之间的间隙,设置稍高于所需的膜厚度,将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4—250μm之间;S4、电晕处理:利用高频发生器(H1F1G)产生的大量等离子气体及臭氧与聚烯烃表面分子直接或间接作用,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保持在6-12g/10min;S5、牵引:使用230—250℃的温度将树脂温度升高,使其表面张力必须达到38—42dyn/cm之间;S6、卷取:所述卷取工艺的张力控制在8—12N之间;S7、分切;S8、包装。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T型机头要采用精密加工机头,常用的是渐减歧管衣架式机头。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冷却辊的表面应经过精加工,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15mm,转速应稳定。优选的,所述步骤S6测厚工具应采用β射线或红外测厚仪对薄膜厚度进行监测。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配料的混合料筒温度应设置在180—240℃之间。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冷却辊的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80—120℃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熔体流延骤冷生产的方法,使其无拉伸、非定向的平挤薄膜膜,其特点是生产速度快,产量高,薄膜透明性、光泽性、厚度均匀性良好,各向性能平衡性优异,并且由于是平挤薄膜,后续工序如印刷、复合等极为方便,因而广泛的应用于纺织品、鲜花、食品、日用品的包装,通过PP分子排列有序,有利于提高薄膜的透明性、光泽及厚薄均匀度,并且适用于液体及硬物包装的安全性能比较好,可在冰箱内存放,同时通过测厚,进行薄膜的厚度,从而控制制品的冲击强度,使包装的安全性有了保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选用专有牌号的树脂,一般要求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12g/10min的树脂,有一定熔体流动性,生产树脂为PP共聚物;S2、T型模头挤出:首先将共聚聚丙烯原料加热至150℃,使得蒸煮级的抗冲击强度明显高于非蒸煮级的,共聚型聚丙烯的加工温度控制在240℃,将加热熔融后的树脂经机头流延到表面光洁的冷却辊上,冷却辊的温度控制在30℃,使其结晶度与透明管等比例适应需求;S3:测厚:进行控制模唇之间的间隙,设置稍高于所需的膜厚度,将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00μm;S4、电晕处理:利用高频发生器(H1F1G)产生的大量等离子气体及臭氧与聚烯烃表面分子直接或间接作用,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保持在6-12g/10min;S5、牵引:使用240℃的温度将树脂温度升高,使其表面张力必须达到38dyn/cm之间,减少保存时间,增大加工效果;S6、卷取:所述卷取工艺的张力控制在10N;S7、分切;S8、包装。所述步骤S2中的T型机头要采用精密加工机头,常用的是渐减歧管衣架式机头。所述步骤S2中的冷却辊的表面应经过精加工,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15mm,转速应稳定。所述步骤S6测厚工具应采用β射线或红外测厚仪对薄膜厚度进行监测。所述步骤1中配料的混合料筒温度应设置在240℃。所述步骤2中冷却辊的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100℃。实施例2: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选用专有牌号的树脂,一般要求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12g/10min的树脂,有一定熔体流动性,生产树脂为PP共聚物;S2、T型模头挤出:首先将共聚聚丙烯原料加热至120℃,得出非蒸煮级指不能做蒸煮袋内层基材,只能用于普通包装薄膜,共聚型聚丙烯的加工温度控制在220℃,将加热熔融后的树脂经机头流延到表面光洁的冷却辊上,冷却辊的温度控制在25℃之间,使结晶度减小,增大透明度;S3:测厚:进行控制模唇之间的间隙,设置稍高于所需的膜厚度,将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4μm;S4、电晕处理:利用高频发生器(H1F1G)产生的大量等离子气体及臭氧与聚烯烃表面分子直接或间接作用,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保持在6-12g/10min;S5、牵引:使用230℃的温度将树脂温度升高,使其表面张力必须达到40dyn/cm,使保存时间与加工效果相匹配;S6、卷取:所述卷取工艺的张力控制在8N;S7、分切;S8、包装。所述步骤S2中的T型机头要采用精密加工机头,常用的是渐减歧管衣架式机头。所述步骤S2中的冷却辊的表面应经过精加工,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15mm,转速应稳定。所述步骤S6测厚工具应采用β射线或红外测厚仪对薄膜厚度进行监测。所述步骤1中配料的混合料筒温度应设置在180℃。所述步骤2中冷却辊的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120℃。实施例3: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选用专有牌号的树脂,一般要求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12g/10min的树脂,有一定熔体流动性,生产树脂为PP共聚物;S2、T型模头挤出:首先将共聚聚丙烯原料加热至170℃,使得蒸煮级的抗冲击强度明显高于非蒸煮级的,共聚型聚丙烯的加工温度控制在200℃,将加热熔融后的树脂经机头流延到表面光洁的冷却辊上,冷却辊的温度控制在35℃,使结晶度增大,减小其透明度;S3:测厚:进行控制模唇之间的间隙,设置稍高于所需的膜厚度,将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4—250μm之间;S4、电晕处理:利用高频发生器(H1F1G)产生的大量等离子气体及臭氧与聚烯烃表面分子直接或间接作用,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保持在6-12g/10min;S5、牵引:使用250℃的温度将树脂温度升高,使其表面张力必须达到42dyn/cm,正价保存时间,减小加工效果;S6、卷取:所述卷取工艺的张力控制在12N;S7、分切;S8、包装。所述步骤S2中的T型机头要采用精密加工机头,常用的是渐减歧管衣架式机头。所述步骤S2中的冷却辊的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选用专有牌号的树脂,一般要求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12g/10min的树脂,有一定熔体流动性,生产树脂为PP共聚物;S2、T型模头挤出:首先将共聚聚丙烯原料加热至120—170℃,共聚型聚丙烯的加工温度控制在220—240℃,将加热熔融后的树脂经机头流延到表面光洁的冷却辊上,冷却辊的温度控制在25—35℃之间;S3:测厚:进行控制模唇之间的间隙,设置稍高于所需的膜厚度,将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4—250μm之间;S4、电晕处理:利用高频发生器(H1F1G)产生的大量等离子气体及臭氧与聚烯烃表面分子直接或间接作用,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保持在6-12g/10min;S5、牵引:使用230—250℃的温度将树脂温度升高,使其表面张力必须达到38—42dyn/cm之间;S6、卷取:所述卷取工艺的张力控制在8—12N之间;S7、分切;S8、包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CP膜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选用专有牌号的树脂,一般要求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12g/10min的树脂,有一定熔体流动性,生产树脂为PP共聚物;S2、T型模头挤出:首先将共聚聚丙烯原料加热至120—170℃,共聚型聚丙烯的加工温度控制在220—240℃,将加热熔融后的树脂经机头流延到表面光洁的冷却辊上,冷却辊的温度控制在25—35℃之间;S3:测厚:进行控制模唇之间的间隙,设置稍高于所需的膜厚度,将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4—250μm之间;S4、电晕处理:利用高频发生器(H1F1G)产生的大量等离子气体及臭氧与聚烯烃表面分子直接或间接作用,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保持在6-12g/10min;S5、牵引:使用230—250℃的温度将树脂温度升高,使其表面张力必须达到38—42dyn/cm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松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