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立铭专利>正文

电动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07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窗帘,它包括有上轨、下轨、叶片拉绳组、传动组件、电动遥控器和若干活动块组,传动组件中用以捲收拉绳的传动轴与马达之间通过可挠性连接件进行柔性连接,电动遥控器上装有电池的电池座可拆卸地卡盖于壳体的装设孔上,活动块组由内侧组块、外侧组块和数量可变化的若干连接组块所构成,并套置于上轨、下轨和电动遥控器壳体的端部的开口上。借助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电源更换方便、易于调整窗帘宽度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窗帘,尤其涉及一种电动窗帘
技术介绍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现今市面上常见的电动窗帘80主要包括有一组上、下对应的上轨81和下轨82、处于它们之间的可折叠收合的若干叶片83以及数根连接该叶片83的拉绳,在上轨81内部设置有电动传动器84,该电动传动器84主要包括有电子控制组件(图中未表示)、马达841和传动杆842,该传动杆842与拉绳连接并由马达841驱动,另外,上轨81前侧设置有可安装电池85的电池室811及其可拆卸的电池室盖812,该电池85向电动传动器84提供电源。当使用者操纵电动传动器84时,该电动传动器84的电子控制组件可控制马达841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杆842旋转,并进而通过各拉绳控制叶片83的上升收合或下降展开。然而上述公知电动窗帘80在使用中存在有如下一些问题1、更换电池不方便当使用者更换电池85时,需要依序进行拆下电池室盖812、更换电池85和装回电池室盖812等步骤。由于该电池室811位于上轨81上,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而更换电池的全过程操作又必须在靠近电池室811的空间位置上进行,所以使用者需要自始至终高举双手进行上述所有步骤,因此换电池的操作十分费力。倘若再需要借助桌椅登高,就更加了操作的不安全因素。2、改变窗帘整体宽度比较困难目前市售的电动窗帘80一般具有固定的数种常用尺寸规格,尽管消费者事先测量自家门窗宽度后再行选购,但还是难免所购规格与自家门窗实际宽度有所出入,因此,在施工安装的过程中就必须对叶片83的长度进行剪裁,使其符合门窗的宽度。然而叶片83虽然可以通过剪裁方式来符合门窗的宽度,但对上轨81及下轨82而言,就难以通过直接进行裁切来改变长度了。因此现有电动窗帘80的安装调整比较困难。再说,既使上轨81及下轨82可以裁切,但仍可能破坏窗帘的整体外观而影响其美观性。3、使用寿命较短该电动传动器84的传动杆842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弯曲变形,由于传动杆842直接与马达841的驱动端固接,所以当马达841带动传动杆842旋转时,容易因马达841与传动杆842之间的偏心而造成马达841动力负荷的增加,从而在长时间使用后造成马达841的损坏,导致该电动窗帘80使用寿命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更换方便、易于调整宽度和使用寿命较长的电动窗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窗帘,它包括有上轨、下轨、叶片拉绳组、传动组件、电动遥控器和若干活动块组;所述上轨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长形轨座;所述下轨为设于上轨下方两端具有开口的长形轨座;所述叶片拉绳组位于上轨和下轨之间,包括有若干叶片、一端连接下轨另一端伸入上轨内的第一拉绳以及用以串接叶片且一端伸入上轨内的第二拉绳;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上轨内部,包括有马达、传动轴、可挠性连接件和枢接座,该马达具有一旋转动力端,传动轴通过枢接座枢接于上轨的内部,其一端通过可挠性连接件与马达的旋转动力端连接,该传动轴与伸入上轨内的第一拉绳相连接;所述电动遥控器设置于上轨一端的开口处,包括有壳体、电池座、马达和电子控制组件,该壳体的前侧设有讯号接收器和装设孔,装设孔内设置有导电件,壳体朝向上轨的一端设有供第二拉绳穿过的通孔,另一端形成开口,马达装设于壳体内部且与导电件构成电路连接,该马达具有一旋转动力端,该旋转动力端上设置有与第二拉绳连接的卷线轮,该电池座可拆卸地卡盖于壳体的装设孔上,其上装有可与导电件接触的电池,电子控制组件设置于壳体内部并与讯号接收器、电动遥控器的马达和传动组件的马达相连接;所述活动块组套置于上轨开口、下轨开口以及电动遥控器壳体的开口上,该活动块组由一内侧组块、一外侧组块和一个或多个组接于内、外侧组块之间的连接组块通过螺纹联接件紧固连接而构成,该内侧组块一侧具有能与上轨开口、下轨开口及电动遥控器壳体开口相互衔接的组接部。本技术所述电动窗帘的活动块组的内侧组块上设有螺孔,外侧组块和各连接组块上各自设有对应于该螺孔的通孔,所述螺纹联接件一端具有螺纹部,另一端为头部,该螺纹联接件穿过外侧组块的通孔和连接组块的通孔旋固于内侧组块的螺孔内;所述电动遥控器的壳体在装设孔的一侧内缘设有定位槽,在另一侧内缘设有凹部,所述电池座对应于该定位槽的位置处具有凸部,相对的另一侧则具有卡钩,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供该卡钩扣接的卡接部;在所述电动遥控器壳体的内部位于卷线轮的前方设置有抵托第二拉绳的转轴;所述活动块组的各连接组块朝向内侧组块的一侧具有卡接凸缘,另一侧设有可与该卡接凸缘相卡接的定位凹槽,所述内侧组块相对于组接部的另一侧设有与卡接凸缘相卡接的定位凹槽,所述外侧组块朝向连接组块的一侧具有可卡入连接组块定位凹槽中的卡接凸缘;所述电动遥控器的讯号接收器与壳体相分离并以一导线与电子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可挠性连接件可以为中空软管;所述可挠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固接件和第二固接件,该第一固接件朝向马达的一侧设有供旋转动力端固接的定位孔,第二固接件朝向传动轴的一侧设有供该传动轴一端固接的定位孔。与现有公知的电动窗帘相比较,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作为电源的电池装置在电池座内,而电池座可方便地从位于本技术所述的电动窗帘上部的电动遥控器壳体上的装设孔上卸下,所以更换电池的操作可以在卸下电池座后随地进行,而不必高举双手悬空操作,因此电池更换十分方便。2、本技术设有可自由拆装于上、下轨两端的活动块组,而且该活动块组可通过组合不同数量的连接组块而调整长度,因此使所述电动窗帘的宽度可方便地进行调整,而且还不影响其美观。3、应用马达与传动轴通过可挠性连接件进行连接的结构,使马达带动传动轴运转时,有效地降低其偏心引起的动力负荷,从而达到延长电动窗帘使用寿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电动窗帘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轨和传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上轨和传动组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动遥控器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电动遥控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应用布帘时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活动块组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活动块组的组合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活动块组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活动块组又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技术活动块组装于一般百折窗帘时的立体外观图。图13为本技术活动块组装于一般百叶窗帘时的立体外观图。图14为本技术活动块改变长度后的剖视图。图15为本技术传动组件旋转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一详细具体的说明。首先请参阅图2本技术的外观图,图示电动窗帘包括有上轨10、下轨20、叶片拉绳组30、传动组件40、电动遥控器50和若干活动块组60。所述上轨10为一中空长形轨座,其两端分别具有开口11。所述下轨20为一设于上轨10下方的长形轨座,其两端分别亦具有开口21。所述叶片拉绳组30位于上轨10和下轨20之间,其包括有若干叶片31、第一拉绳32及第二拉绳33。该叶片31可为百叶窗帘叶片或百折窗帘叶片,在如图所示的本实施例中,该叶片31为百叶窗帘叶片。所述第一拉绳32的一端连接下轨20,另一端伸入上轨10内部,第二拉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上轨(10)、下轨(20)、叶片拉绳组(30)、传动组件(40)、电动遥控器(50)和若干活动块组(60);所述上轨(10)为两端具有开口(11)的中空长形轨座;所述下轨(20)为设于上轨(10)下方两端具有开口(21)的长形轨座;所述叶片拉绳组(30)位于上轨(10)和下轨(20)之间,包括有若干叶片(31)、一端连接下轨(20)另一端伸入上轨(10)内的第一拉绳(32)以及用以串接叶片(31)且一端伸入上轨(10)内的第二拉绳(33);所述传动组件(40)设置于上轨(10)内部,包括有马达(41)、传动轴(42)、可挠性连接件(43)和枢接座(44),该马达(41)具有一旋转动力端(411),传动轴(42)通过枢接座(44)枢接于上轨(10)的内部,其一端通过可挠性连接件(43)与马达(41)的旋转动力端(411)连接,该传动轴(42)与伸入上轨(10)内的第一拉绳(32)相连接;所述电动遥控器(50)设置于上轨(10)一端的开口(11)处,包括有壳体(51)、电池座(52)、马达(53)和电子控制组件,该壳体(51)的前侧设有讯号接收器(517)和装设孔(513),装设孔(513)内设置有导电件(516),壳体(51)朝向上轨(10)的一端设有供第二拉绳(33)穿过的通孔(514),另一端形成开口(515),马达(53)装设于壳体(51)内部且与导电件(516)构成电路连接,该马达(53)具有一旋转动力端(531),该旋转动力端(531)上设置有与第二拉绳(33)连接的卷线轮(532),该电池座(52)可拆卸地卡盖于壳体(51)的装设孔(513)上,其上装有可与导电件(516)接触的电池(521),电子控制组件设置于壳体(51)内部并与讯号接收器(517)、电动遥控器(50)的马达(53)和传动组件(40)的马达(41)相连接;所述活动块组(60)套置于上轨(10)开口(11)、下轨(20)开口(21)以及电动遥控器(50)壳体(51)的开口(515)上,该活动块组(60)由一内侧组块(61)、一外侧组块(63)和一个或多个组接于内、外侧组块(61、63)之间的连接组块(62)通过螺纹联接件(64)紧固连接而构成,该内侧组块(61)一侧具有能与上轨(10)开口(11)、下轨(20)开口(21)及电动遥控器(50)壳体(51)开口(515)相互衔接的组接部(6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铭
申请(专利权)人:郑立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