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一郎专利>正文

一种隐形防盗窗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588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防盗窗纱,具体是指一种隐形的防盗窗纱,其结构特点是在现有的窗纱结构基础上,在窗纱线中编织入一根导通的金属线,金属线的两端与发射器连接,形成导通。其中的金属线可是一股金属导线、也可以是两股相互绝缘的金属导线组成。金属线的横向间距一般控制为3~8厘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安装在窗户、阳台、门框上,连接一套报警主机就可以既防蚊又防盗,而且隐形又美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使用于家庭、办公场所等地。(*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盗窗纱,尤其是指一种隐形的防盗窗纱。 技术背景由于目前社会治安问题的存在,窗户是不良人员进入家庭、办公场所的主 要入口,为了更好地实现窗户的美观、目前市场上的铁笼式防盗窗越来越不受 人们的欢迎。而一般的窗纱,只能起到阻挡蚊、绳等功效,根本起不到阻挡不 良分子的行为,所以现实中,对于窗户的防护工作只起到片面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有效实现双重 目的的功效。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纱,是在现有的窗纱结构基础上,在窗纱线中编织入一根 导通的金属线,金属线的两端与发射器连接,形成导通。作为优选,上述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纱,所述的金属线是外层涂有绝缘层、 内层为金属导体的金属线。作为更优选择,上述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纱,所述的金属线是两个互相绝缘 的金属导体组成的金属线。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不良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把金属导 线剪断、再联接,使报警装置等失去作用的现象,使不良分子实施不良行为时 难度更大,具有不可能性。作为优选,上述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纱,所述的金属线之间的横向间隔为3 8 厘米。当然,这个间距只是为了适应目前市场的需求而提出,对于其中的间距 本身并不影响技术效果,但是一个良好的技术效果还是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即使用场合、使用目的的不同,而采用相对有效的间隔距,目前所选择的一个 间隔距是较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值。本技术的结构主要是通过在窗纱内设置一个金属线,与发射器连接, 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系统,发射器可以是一个信息装置、也可以是一个报警装 置。从原理上来讲,若不良分子想进入室内,想通过窗户的话,则只能通过破 坏窗纱的方式实现,而破坏窗纱则因窗纱线内或窗纱线混同在一起有金属线, 并与发射器连接,会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等,则可以有效防止不良分子不良企图 的实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在窗户、阳台、门框上,连接一套报警主 机就可以既防蚊又防盗,而且隐形又美观。附图说明图1窗纱结构图1、窗纱普通材料2、金属线3、发射器4、窗纱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作具体陈述隐形防盗窗纱的编织方式基本与普通窗纱的织造方式相同,当一片隐形防 盗窗纱编织完成并装置于窗户后,可以起到设计时的目的。其中的窗纱普通材 料1的主要功效是用于防止蚊、绳等,同时也可以使人不容易发现其中与金属线2的明显区分,不易使人察觉。把安装的金属线2之间的横间距设置为5厘 米,在安装时,必须把金属线2的两端连接到发射器3上,形成弱电导通状态。 整修纱窗的窗纱格4可以根据纱窗的不同用途而大小有所区别,这样就可以有 效实现设计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隐形防盗窗纱,其特征在于在现有的窗纱结构基础上,在窗纱普通材料(1)中编织入一根导通的金属线(2),金属线(2)的两端与发射器(3)连接,形成导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线(2) 是外层涂有绝缘层、内层为金属导体的金属线(2)。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线(2) 是两个互相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的金属线(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防盗窗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线(2) 之间的横向间隔为3~8厘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布了一种防盗窗纱,具体是指一种隐形的防盗窗纱,其结构特点是在现有的窗纱结构基础上,在窗纱线中编织入一根导通的金属线,金属线的两端与发射器连接,形成导通。其中的金属线可是一股金属导线、也可以是两股相互绝缘的金属导线组成。金属线的横向间距一般控制为3~8厘米。本技术的优点是安装在窗户、阳台、门框上,连接一套报警主机就可以既防蚊又防盗,而且隐形又美观。本技术可广泛使用于家庭、办公场所等地。文档编号E06B9/00GK201106387SQ20072011370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4日专利技术者詹一郎 申请人:詹一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形防盗窗纱,其特征在于在现有的窗纱结构基础上,在窗纱普通材料(1)中编织入一根导通的金属线(2),金属线(2)的两端与发射器(3)连接,形成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詹一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