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575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蔹250~400g、蒲公英250~400g、连翘200~300g、黄芩200~300g、黄连200~300g、牡丹皮200~300g、盐酸克林霉素20~30g、替硝唑20~30g、水杨酸10~20g、扁桃酸20~30g、柠檬酸10~20g、透明质酸钠100~200g、丁二醇30~40g、月桂氮酮10~30g。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药物协同作用达到清热解毒、抗细菌、抗炎性反应、调节毛囊口异常角质、抑制油脂分泌、维持皮肤水油平衡的多重功效。

A compound extern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acn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ound extern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acn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which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weight raw materials: white clam 250-400 g, dandelion 250-400 g, Forsythia 200-300 g, Scutellaria 200-300 g, Coptis 200-300 g, peony peel 200-300 g, clindamycin hydrochloride 20-30 g, tinidazole 20-30 g, salicylic acid 10-20 g, mandelic acid 20-30 g, citric acid 10-20-20 g, penetration. Sodium Minerate 100-200 g, Butanediol 30-40 g, Azone 10-30 G. The invention achieves multiple functions of clearing heat and detoxifying, anti-bacteria, anti-inflammatory reaction, regulating abnormal cutin of hair follicle mouth, inhibiting oil secretion and maintaining water-oil balance of skin through drug sy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治疗痤疮的药物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炎性痤疮是由于皮肤毛囊口角化过度导致皮脂腺阻塞,继发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感染所引发的一种炎性皮肤病。中医认为痤疮病机为肺热、血热或湿热上攻瘀结于头面部和胸背部而得。痤疮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和胸背部的红色炎性丘疹、脓疱、结节、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身心健康。目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物有抗生素类(如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等)、维A酸类药物(阿达帕林凝胶等)及中药等,但大多疗效不理想、作用机制单一或副作用较大,缺少一种既能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对抗炎性介质反应,同时又能调节毛囊皮脂腺开口异常角质、抑制油脂分泌、维持皮肤水油平衡的中西医结合的复方外用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炎性痤疮治疗药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采用多种中药组分以及多种西药组分配比后制得,能够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对抗炎性介质反应、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异常角质、抑制油脂分泌、维持皮肤水油平衡,而且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一种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蔹250~400g、蒲公英250~400g、连翘200~300g、黄芩200~300g、黄连200~300g、牡丹皮200~300g、盐酸克林霉素20~30g、替硝唑20~30g、水杨酸10~20g、扁桃酸20~30g、柠檬酸10~20g、透明质酸钠100~200g、丁二醇30~40g、月桂氮酮10~30g。进一步的,所述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蔹250g、蒲公英250g、连翘200g、黄芩200g、黄连200g、牡丹皮200g、盐酸克林霉素20g、替硝唑20g、水杨酸10g、扁桃酸20g、柠檬酸20g、透明质酸钠100g、丁二醇30g、月桂氮酮10g。进一步的,所述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蔹300g、蒲公英300g、连翘250g、黄芩250g、黄连250g、牡丹皮250g、盐酸克林霉素25g、替硝唑25g、水杨酸15g、扁桃酸25g、柠檬酸25g、透明质酸钠150g、丁二醇35g、月桂氮酮15g。进一步的,所述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蔹400g、蒲公英400g、连翘300g、黄芩300g、黄连300g、牡丹皮300g、盐酸克林霉素30g、替硝唑30g、水杨酸20g、扁桃酸30g、柠檬酸30g、透明质酸钠200g、丁二醇40g、月桂氮酮20g。一种制备上述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称取白蔹、蒲公英、连翘、黄芩、黄连和牡丹皮,混合后研磨成粉状,并加入到200~300ml的纯化水之中混合搅拌均匀,在35℃的条件下反应24h之后,加入75%乙醇500~800ml,搅拌均匀,浸渍14天,每隔3天搅拌15min,而后分离、过滤,取滤液备用;b、称取替硝唑,加入到100摄氏度的200~300ml纯化水之中搅拌溶解,再加盐酸克林霉素、水杨酸、扁桃酸、柠檬酸、透明质酸钠、丁二醇搅拌溶解,加入95%乙醇500~800ml,搅拌均匀后过滤,取滤液备用;c、称取步骤a中制得的滤液和步骤b中制得的滤液按1:1混合,加热至45~50℃,加月桂氮酮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即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白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抗炎性反应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清泄上焦肺火的功效;黄连具有泻火燥湿、主泄中焦心火和胃火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抗过敏的功效;盐酸克林霉素具有杀灭革兰氏阳性菌及厌氧菌的作用;替硝唑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和皮肤螨虫的作用;水杨酸具有去除老化堆积角质、抑制油脂分泌、收缩毛孔、抑制毛囊深部炎症的作用;扁桃酸具有调节油脂分泌、抗菌消炎、淡化痘痕的作用;柠檬酸具有软化过厚堆积角质、溶解粉刺、消除色素沉着的作用;透明质酸钠具有强大的皮肤保湿作用;丁二醇具有小分子深层保湿和抑菌作用;月桂氮酮具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通过药物协同作用达到清热解毒、抗细菌、抗炎性反应、调节毛囊口异常角质、抑制油脂分泌、维持皮肤水油平衡的多重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复方药物能够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对抗炎性介质反应、调节毛囊皮脂腺开口异常角质、抑制油脂分泌、维持皮肤水油平衡,对表现为红斑、丘疹、脓疱、结节的炎性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无明显刺激作用,经临床试验验证,疗效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以下各试验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做进一步阐述。试验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根据预试验的结果,采用Horn氏法,设21500/kg、10000/kg、4640/kg、2150/kg4个剂量组,实验动物选用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克,每个剂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法给受试物,灌胃体积按0.4mL/10g体重计算,观察两周。试验结果:急性毒性属实际无毒级。试验2:多次皮肤刺激试验采用多次皮肤刺激试验方法,试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成年白色家兔4只,体重为2Kg左、右,试验前24小时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毛剪掉,去毛范围左、右侧为3×3平方厘米,分别设为试验侧和对照侧,取本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0.5mL涂抹在家兔试验侧皮肤上,每天涂抹一次,连续涂抹14天;对照侧涂抹蒸馏水,每天观察皮肤反应,实验结束取试验侧的涂抹部位皮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试验结果:全部受试皮肤均未见红斑、水肿及脱屑等皮肤刺激反应,多次皮肤刺激指数积分为零;病理组织学检查,表皮和真皮均未发现有病理改变,病理组织检查积分为零。根据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的评价标准评价,对皮肤无刺激性。试验3:皮肤刺激试验采用一次皮肤刺激试验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成年白色家兔4只,体重2~2.5Kg;试验前24小时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毛剪掉,分别设为试验侧和对照侧,取本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0.5mL滴在2.5×2.5cm大小的四层纱布上,将纱布敷贴在家兔试验侧的背部皮肤上,然后用一层玻璃纸覆盖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对照侧用滴有蒸馏水的纱布作对照,敷贴6小时,在除去纱布后的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观察皮肤局部反应。试验结果,去除纱布后的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试验侧皮肤局部无红斑与水肿形成,皮肤刺激反应强度评分为0分。根据皮肤刺激强度评价标准评价,对家兔皮肤无刺激作用。试验4:眼刺激试验用健康成年家兔4只,将本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滴入家兔的一侧眼结膜囊内,滴2滴,另一侧眼结膜囊内滴蒸馏水作对照。经滴眼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4天、7天后,检查家兔眼结膜、虹膜及角膜的损伤和恢复情况。试验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家兔两侧的眼均未见结膜、虹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等眼刺激反应,未见角膜混浊,急性眼刺激积分指数为零。根据对眼刺激强度的评价标准,本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对眼无刺激性。试验5:临床观察选择具有面部炎性痤疮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本药物,每天早中晚各涂擦患处3次,共4周。对照组使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使用方法同前。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20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蔹250~400g、蒲公英250~400g、连翘200~300g、黄芩200~300g、黄连200~300g、牡丹皮200~300g、盐酸克林霉素20~30g、替硝唑20~30g、水杨酸10~20g、扁桃酸20~30g、柠檬酸10~20g、透明质酸钠100~200g、丁二醇30~40g、月桂氮酮10~3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蔹250~400g、蒲公英250~400g、连翘200~300g、黄芩200~300g、黄连200~300g、牡丹皮200~300g、盐酸克林霉素20~30g、替硝唑20~30g、水杨酸10~20g、扁桃酸20~30g、柠檬酸10~20g、透明质酸钠100~200g、丁二醇30~40g、月桂氮酮10~3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蔹250g、蒲公英250g、连翘200g、黄芩200g、黄连200g、牡丹皮200g、盐酸克林霉素20g、替硝唑20g、水杨酸10g、扁桃酸20g、柠檬酸20g、透明质酸钠100g、丁二醇30g、月桂氮酮10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炎性痤疮的复方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蔹300g、蒲公英300g、连翘250g、黄芩250g、黄连250g、牡丹皮250g、盐酸克林霉素25g、替硝唑25g、水杨酸15g、扁桃酸25g、柠檬酸25g、透明质酸钠150g、丁二醇35g、月桂氮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智伟夏丽晔冯海瑕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