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中裕专利>正文

捕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535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捕虫装置,其包含一本体、一第一盖体及一排水部;第一盖体包含一第一穿孔;藉此当使用者欲捕捉昆虫时,首先将腐烂的水果等已发酵的食物置入本体内部,再将第一盖体盖上,由于昆虫喜爱发酵食物的味道,因此会被吸引而从第一穿孔飞入本体内部,而因为大多的昆虫具有趋光性,因此会在本体内部上方持续飞行直到体力不支而掉落底部,达到捕捉昆虫的目的;此外,藉由在本体上邻近底部处设置一排水部,因此发酵食物所产生的液体更可以经由排水部排出回收再利用,当成肥料灌溉于农田,更具有环保意义。

Insect catc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is an insect trap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first cover and a drainage part; the first cover contains a first perforation; accordingly, when the user wants to catch insects, he first places fermented food such as rotten fruits into the body, and then covers the first cover. Because insects like the taste of fermented food, he will be attracted from the first perforation and fly into the body. Because most insects have phototaxis, they will continue to fly above the body until they fall to the bottom because of lack of physical strength to catch insects. In addition, by setting a drainage part near the bottom of the body, the liquid produced by fermented food can be discharged and recycled through the drainage part, which can be used as fertilizer to irrigate farmland and is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ignific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捕虫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捕虫装置,尤指一种利用容器放置腐败食物吸引昆虫飞入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田园里的农作物常受到各种果蝇及飞虫的危害,至今仍是一大困扰的问题,害虫不仅危害农作物及家畜,而且会传播各式的病菌进而影响到人类;不光是在野外,现代的市区由于有厨余等废弃食物的弃置,果蝇或蚤蝇也已变成都市环境卫生害虫干扰性害虫之一,因此现有各式各样的捕虫装置因应而生,除了一般常见的捕蚊灯之外,也有一些利用风扇结合捕蚊灯或是蒸气及喷雾式药剂等的捕虫装置。然而,现有的捕虫装置需靠长时间消耗电力来维持捕虫装置的运作,例如捕蚊灯,捕捉到昆虫的瞬间除了会有巨大的声响外,也容易将昆虫的尸体散落到各处,而具有风扇的捕蚊灯长时间的风扇运转噪音,也造成环境二次污染;此外,如果采用药剂的喷洒方式如果人类吸入过量也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因此,现有技术的捕虫装置,有待进一步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捕虫装置,其可藉由将腐烂的水果等已发酵的食物置入本体内部吸引昆虫飞入达到捕捉昆虫的目的外,也可以回收发酵食物所产生的液体当成肥料灌溉于农田。为达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捕虫装置,其中包含:一本体,其包含相连通的一内部空间及一上方开口;一第一盖体,其覆盖该本体的该上方开口,且包含;一第一穿孔,其贯穿于该第一盖体,且该第一穿孔的内径小于该本体的该上方开口的内径;一排水部,其穿设于该本体,且可选择性地与该内部空间连通,该排水部相邻于该本体的底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藉由在本体的上方开口设置一第一盖体,且在第一盖体上贯穿一内径小于开口的第一穿孔,当使用者欲捕捉昆虫时,首先将腐烂的水果等已发酵的食物置入本体内部,再将第一盖体盖上,由于昆虫喜爱发酵食物的味道,因此会被吸引而从第一穿孔飞入本体内部,而因为大多的昆虫无法进行倒立的爬行,因此无法沿着第一穿孔的内部周缘倒立爬出第一穿孔,再加上尤其是蝇虫具有趋光性,因此会在本体内部上方持续飞行直到体力不支而掉落底部,如此便可达到捕捉昆虫的目的;此外,藉由在本体上邻近底部处设置一排水部,因此发酵食物所产生的液体更可以经由排水部排出回收再利用,当成肥料灌溉于农田,更具有环保意义。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捕虫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盖体,其设于该第一盖体上,且覆盖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一穿孔,该第二盖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下方开口,该下方开口与该第一穿孔相连通,该第二盖体上贯穿有至少一第二穿孔。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捕虫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第二穿孔贯穿于该第二盖体的侧壁面且与该容置空间连通。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捕虫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遮蔽帘,所述该至少一遮蔽帘设于所述该至少一第二穿孔的周缘,且所述该至少一遮蔽帘选择性地遮蔽所述该至少一第二穿孔。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捕虫装置,其中该第二盖体为透明的材质。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捕虫装置,其中该第二盖体螺合于该本体。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捕虫装置,其中该第一盖体可分离地覆盖该本体的该上方开口。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捕虫装置,其中该排水部设于该本体的侧壁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的操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液体回收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本体20第一盖体21第一穿孔30第二盖体31第二穿孔50排水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捕虫装置包含一本体10、一第一盖体20、一第二盖体30及一排水部50。请参阅图3所示,本体10包含相连通的一内部空间及一上方开口11,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为一桶状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任何可用来盛装物品的容器皆可。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第一盖体20覆盖本体10的上方开口11,且包含一第一穿孔21贯穿于第一盖体20,第一穿孔21的内径小于本体10的上方开口11的内径,以形成一个较小的入口让昆虫进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20枢接于本体10且可分离地覆盖本体10的上方开口11,方便使用者放入发酵食物及清理本体10内部,但不以此为限,本体10与第一盖体20亦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而使用者可改从第一穿孔21放入发酵食物及清理本体10内部。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第二盖体30设于第一盖体20上,且覆盖第一盖体20的第一穿孔21,第二盖体30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下方开口32,下方开口32与第一穿孔21相连通;详言之,第二盖体30也可视为一桶状容器,且倒置盖设于第一盖体20用以覆盖第一盖体20的第一穿孔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30螺合于本体10且为透明的材质,以达到透光效果吸引趋光性昆虫于内部上方持续飞行消耗体力,但不以此为限,第二盖体30亦可采用其他具透光的材质或是其他如扣合等结合方式。请参阅图4所示,第二盖体30上贯穿有至少一第二穿孔31,其与第二盖体30的容置空间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穿孔31贯穿于第二盖体30的侧壁面,且具体而言,第二穿孔31环状分布于第二盖体30侧壁面且靠近第一盖体20处,使得爬行类的昆虫也可经由第一盖体20的上表面爬行经由第二穿孔31进入本体10内部,但不以此为限,第二穿孔31也可依使用者需求改变分布状态,例如分布于整个第二盖体30的外壁面。请参阅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捕虫装置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遮蔽帘40A,所述遮蔽帘40A设于所述第二穿孔31A的周缘,且所述遮蔽帘40A选择性地遮蔽所述第二穿孔31A;详言之,遮蔽帘40A为由多个相邻的条状结构所组成的一个面,且上方固定于第二盖体30A表面邻近于第二穿孔31A处,此外,设有遮蔽帘40A的第二穿孔31A的孔径较其他第二穿孔31A的孔径大;平常时遮蔽帘40A遮蔽第二穿孔31A,当昆虫通过时,则会被昆虫的身体掀起,待昆虫通过后回复原始状态遮蔽第二穿孔31A,但不以此为限,结构仅要能达到选择性的遮蔽第二穿孔31A即可,例如设计仅可由外向内单向通过的遮蔽帘或遮蔽板。请参阅图1及图6所示,排水部50穿设于本体10,可选择性地与本体10的内部空间连通,且排水部50相邻于本体10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排水部50设于本体10的侧壁上靠近底面处,藉此达到可将内部发酵所产生的液体排出的功效,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排水部50设于本体10底面,从底面将液体排出。请参阅图1、图3及图6所示,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将腐烂的水果等已发酵的食物藉由打开第一盖体20置入本体10内部,接着再将第一盖体20盖上,由于昆虫喜爱发酵食物的味道,因此会被吸引而来从锁固于第一盖体20上方的第二盖体30的第二穿孔31进入本体10内部,进而达到捕捉昆虫的目的。而因为大多数的昆虫,尤其是蝇虫具有趋光性,因此会在本体10内部上方经由第二穿孔31导入的光线处持续飞行直到体力不支而掉落到本体10内部空间的底部,加上某些昆虫无法进行倒立的爬行,因此即使用爬的也无法沿着第一穿孔21的内部周缘倒立爬出第一穿孔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30为透明材质,因此除了能够将更多光线导入本体10内部,也可以方便使用者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本体,其包含相连通的一内部空间及一上方开口;一第一盖体,其覆盖该本体的该上方开口,且包含;一第一穿孔,其贯穿于该第一盖体,且该第一穿孔的内径小于该本体的该上方开口的内径;一排水部,其穿设于该本体,且可选择性地与该内部空间连通,该排水部相邻于该本体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本体,其包含相连通的一内部空间及一上方开口;一第一盖体,其覆盖该本体的该上方开口,且包含;一第一穿孔,其贯穿于该第一盖体,且该第一穿孔的内径小于该本体的该上方开口的内径;一排水部,其穿设于该本体,且可选择性地与该内部空间连通,该排水部相邻于该本体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盖体,其设于该第一盖体上,且覆盖该第一盖体的该第一穿孔,该第二盖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下方开口,该下方开口与该第一穿孔相连通,该第二盖体上贯穿有至少一第二穿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中裕
申请(专利权)人:黄中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