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蜂箱的除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5327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08:43
本申请公开了养殖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蜂箱的除螨装置,包括蜂箱和施药机构,施药机构包括装液筒、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外筒、内筒和进箱管,装液筒和外筒均与蜂箱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和装液筒的中部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和装液筒的底部连通,内筒的顶部设有进液孔,内筒的底部设有出液孔,外筒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进箱管的内壁设有海绵层,进箱管的一端伸出到蜂箱外,进箱管包括第一进箱管和第二进箱管,第一出液管的一端和第一进箱管的中部连通,第二出液管的一端和第二进箱管的中部连通,内筒内设有间隙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本方案能够防止蜜蜂将蜂螨尸体带入到蜂箱内。

A Mite Removal Device for Beehives

This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mite removal device for beehives in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reeding equipment, including beehives and spraying mechanisms. The spray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lling cylinder, a first connecting tube, a second connecting tube, an outer cylinder, an inner cylinder and an inner cylinder. The filling cylinder and an outer cylinder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beehives,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tube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lling cylinder, and one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tube and the filling liquid.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is connected, the top of the inner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hole,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n outlet hole,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outlet pipe and a second outlet pipe,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sponge layer, and one end of the inlet pipe extends out of the beehive. The inlet pipe includes the first inlet pipe and the second inlet pipe,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out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rst inlet pipe and the second outlet pip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inlet tube is connected, and the inn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mechanism with clearance to drive its rotation. The scheme can prevent bees from bringing the corpse of bee mites into the h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蜂箱的除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蜂箱的除螨装置。
技术介绍
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己大量发现,蜜蜂科的许多种类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古代就有对蜜蜂及其用途的记载。不少种类的产物或行为与医学(如蜂蜜、王浆、蜂毒)、农业(如作物传粉)、工业(如蜂蜡、蜂胶)有密切关系,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悬崖养蜂是一种将蜂箱放置于悬崖上养殖蜜蜂的方式,其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方式,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蜂箱的放置位置较高,其所处环境的较为安静,还能够保证蜂箱所处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其受到其他动物的干扰。蜜蜂在外出采蜜时不可避免的会粘上蜂螨,而目前通常通过药物对蜂螨进行治理,药物处理是指对蜂箱内施加药水,由于药水易挥发,需要定期的向蜂箱内施加药水,从而杀死蜂螨。而上述方式在将蜂螨杀死后,蜂螨的尸体依旧残留在蜂箱内,并且由于蜂螨体型微小,难以去除,对蜂产品产生污染,另外由于蜂箱所处位置较高,定期向蜂箱内施加药水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用于蜂箱的除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蜂螨的尸体残留在蜂箱内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蜂箱的除螨装置,包括蜂箱和施药机构,施药机构包括装液筒、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外筒、内筒和进箱管,装液筒和外筒均与蜂箱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和装液筒的中部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和装液筒的底部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均与外筒的顶部连通且处于同一圆周;内筒转动连接在外筒的底内壁上,内筒的顶部和外筒的顶内壁抵持,内筒的底部和外筒的底内壁抵持,内筒的顶部设有进液孔,内筒的底部设有出液孔,第一连接管和外筒的连通处与进液孔、出液孔处于同一圆周,外筒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进箱管的内壁设有海绵层,进箱管的一端伸出到蜂箱外,进箱管包括第一进箱管和第二进箱管,第一出液管的一端和第一进箱管的中部连通,第二出液管的一端和第二进箱管的中部连通,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外筒的连通处与出液孔处于同一圆周,内筒内设有间隙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蜂箱内设置有施药机构,初始时内筒顶部的进液孔与第一连接管和顶部的连通处连通,由于内筒的顶部和外筒的顶内壁抵持,内筒的底部和外筒的底内壁抵持,因此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和进液孔后进入到内筒内,此时出液孔与第一出液管和外筒的底部的连通处连通,药液通过出液孔进入到第一出液管内,第一出液管的一端是和第一进箱管的中部连通,药液通过第一出液管流入到第一进箱管内,并浸润到海绵上,这样当蜜蜂通过第一进箱管进入到蜂箱内时,蜜蜂的身体和海绵接触产生摩擦,药液涂抹在蜜蜂的身体上,通过蜜蜂身上蜂螨的尸体被刮蹭到海绵上,这样便避免蜜蜂将蜂螨尸体带入到蜂箱内。由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和装液筒的中部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和装液筒的底部连通,当装药筒内的药液的液面下降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和装液筒的中部连通处时,药液便不在通过第一连接管流出。经过一段时间后,驱动机构控制内筒转动一定的角度,由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均与外筒的顶部连通且处于同一圆周,第一连接管和外筒的连通处和进液孔、出液孔处于同一圆周,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外筒的连通处与出液孔出于同一圆周,因此内筒顶部的进液孔转动到第二连接管和外筒连通处的正下方,内筒底部的出液孔转动动到第二出液管和外筒连通处的正上方,由于内筒的遮挡,第一出液管不再导通,液体通过进液孔、出液孔和第二出液管后流入到第二进箱管中,并将第二进箱管内的海绵润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方案通过在进箱管内壁设置海绵层,通过药液润湿海绵层,蜜蜂在进入到进箱管时,其身体和海绵层发生摩擦,药液均匀涂抹到蜜蜂身体上,蜜蜂身体上的蜂螨尸体被刮蹭到海绵上,这样便能防止蜜蜂将蜂螨带入到蜂箱内。2、利用驱动机构带动内筒间隙转动,使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轮流导通,这样便不用周期性的爬上悬崖向蜂箱内加入药液。进一步,所述海绵层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所示第一海绵层和第一海绵层之间留有间隙。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之间留有间隙,这样可以避免第一海绵层被润湿,这样第一海绵层保持干燥状态其摩擦力更大,利于将蜜蜂身体上的蜂螨尸体挂除。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蓄电池、控制器、主动齿轮和内齿轮,所述内筒的底部设有圆口,所述伺服电机位于圆口内并于外筒的底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伺服电机转动连接,所述内齿轮套接在内筒的内壁,所述主动齿轮和内齿轮啮合,所述伺服电机、控制器均匀蓄电池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和伺服电机电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转动,伺服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内齿轮带动内筒转动。进一步,所述海绵层包括第一海绵层的内壁设有多个凸起。第二海绵层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涂抹药液,而凸点起到的作用是刮蹭蜂螨尸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蜂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内筒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内筒的仰视图;图4为图1中内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一进箱管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进箱管1、第一出液管2、第二出液管3、内筒4、外筒5、第二连接管6、蜂箱7、装液筒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进箱管10、进液孔11、出液孔12、控制器13、蓄电池14、内齿轮15、主动齿轮16、伺服电机17、第二海绵层18、第一海绵层19、凸起20。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用于蜂箱的除螨装置,包括蜂箱7和施药机构,施药机构包括装液筒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6、外筒5、内筒4、进箱管,装液筒8和外筒5均与蜂箱7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9的一端和装液筒8的中部连接,第二连接管6的一端和装液筒8的底部连通,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6的另一端均与外筒5的顶部连通且处于同一圆周;内筒4转动连接在外筒5的底内壁上,内筒4的顶部和外筒5的顶内壁抵持,内筒4的底部和外筒5的底内壁抵持,内筒4的顶部设有进液孔11,内筒4的底部设有出液孔12,第一连接管9和外筒5的连通处与进液孔11、出液孔12处于同一圆周面,外筒5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液管2和第二出液管3,进箱管的内壁设有海绵层,进箱管的一端伸出到蜂箱7外,进箱管包括第一进箱管1和第二进箱管10,第一出液管2的一端和第一进箱管1的中部连通,第二出液管3的一端和第二进箱管10的中部连通,第一出液管2、第二出液管3和外筒5的连通处与出液孔12出于同一圆周面,内筒4内设有间隙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7、蓄电池14、控制器13、主动齿轮16和内齿轮15,内筒4的底部设有圆口,伺服电机17位于圆口内并于外筒5的底内壁固定连接,主动齿轮16和伺服电机17转动连接,内齿轮15套接在内筒4的内壁,主动齿轮16和内齿轮15啮合,伺服电机17、控制器13均匀蓄电池14电连接,控制器13和伺服电机17电连接;向装液筒8内装入药液,初始时内筒4顶部的进液孔11与第一连接管9和外筒5顶部的连通处连通,由于内筒4的顶部和外筒5的顶内壁抵持,内筒4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蜂箱的除螨装置,包括蜂箱和施药机构,其特征在于:施药机构包括装液筒、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外筒、内筒和进箱管,装液筒和外筒均与蜂箱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和装液筒的中部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和装液筒的底部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均与外筒的顶部连通且处于同一圆周;内筒转动连接在外筒的底内壁上,内筒的顶部和外筒的顶内壁抵持,内筒的底部和外筒的底内壁抵持,内筒的顶部设有进液孔,内筒的底部设有出液孔,第一连接管和外筒的连通处与进液孔、出液孔处于同一圆周,外筒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进箱管的内壁设有海绵层,进箱管的一端伸出到蜂箱外,进箱管包括第一进箱管和第二进箱管,第一出液管的一端和第一进箱管的中部连通,第二出液管的一端和第二进箱管的中部连通,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外筒的连通处与出液孔处于同一圆周,内筒内设有间隙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蜂箱的除螨装置,包括蜂箱和施药机构,其特征在于:施药机构包括装液筒、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外筒、内筒和进箱管,装液筒和外筒均与蜂箱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和装液筒的中部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和装液筒的底部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均与外筒的顶部连通且处于同一圆周;内筒转动连接在外筒的底内壁上,内筒的顶部和外筒的顶内壁抵持,内筒的底部和外筒的底内壁抵持,内筒的顶部设有进液孔,内筒的底部设有出液孔,第一连接管和外筒的连通处与进液孔、出液孔处于同一圆周,外筒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进箱管的内壁设有海绵层,进箱管的一端伸出到蜂箱外,进箱管包括第一进箱管和第二进箱管,第一出液管的一端和第一进箱管的中部连通,第二出液管的一端和第二进箱管的中部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亚昌刘安成徐贤学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超记蜂蜜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