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52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出风口相对固定因此局部送风量和送风方向无法调节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侧面沿周向设置有进风栅,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所述面板框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通过相互转动的方式使出风口的局部形状改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实现了局部送风的轮换式调节,改善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性能。

Indoor Air Condition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ir conditioning, in particular to a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local air supply volume and direction of air supply of the existing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can not be adjusted due to the relatively fixed air outle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which includes an airframe, the side of the airframe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grille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and the bottom of the air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ace. The panel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utlet structure and a second outlet structure. The first outlet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outlet structure form the outlet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The first outlet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outlet structure change the local shape of the outlet through mutual rotation. The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of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rotation adjustment of local air supply and improves the air supply performance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室内机,具体涉及一种出风口的局部送风可调节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嵌入式空调室内机在安装完成后,出风口的结构和位置已经完全基本固定,如嵌入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栅和出风口均设置于机体的底部,其中,进风栅设置于底部的中部,出风口设置于底部的周向。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的过程为:室内空间的空气从进风栅进入机体进行降温/升温/除湿之后,从固定的出风口排出机体,重新进入室内空间。由于整机的送风方向相对固定。针对目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相对固定的方案,市面上出现了具有改进型的出风口结构的空调室内机。如专利(CN204388229U)公开了一种嵌入式空调器,嵌入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环绕所述进风口设置,且所述出风口包括主出风口和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的副出风口;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进风格栅的外侧且位于所述主出风口处;以及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所述副出风口。该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所述副出风口,副出风口主要用于实现出风量的改变,并且,是通过盖板的位置变化来实现出风量的改变。又如专利(CN204901978U)公开了一种天花嵌入式室内机,包括面板,以及第一导风装置,所述面板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面板在所述进风口的外周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叶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导风叶的侧边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导风叶通过第一固定轴连接于所述面板,并位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叶绕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以引导风在第一扫风方向上扫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风装置,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包括第二导风叶片组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导风叶片组包括第二导风叶,所述第二导风叶的侧边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导风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于所述面板,并位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风叶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以引导风在第二扫风方向上扫动;其中,所述第一扫风方向与所述第二扫风方向交错设置。该方案中,通过第一扫风方向和第二扫风方向上送风范围的叠加,增加了出风口的送风范围。显然,上述两种改进均是通过引入新部件(盖板或者导风叶)的方式来改变出风口的送风形式,并且对于送风形式的改善十分有限。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出风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出风口相对固定因此局部送风无法调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侧面沿周向设置有进风栅,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所述面板框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通过相互转动的方式使出风口的局部形状改变。通过第二出风结构与第一出风结构的相对转动,使出风口在周向的结构发生轮换,从而对于同一位置而言,不同时刻的出风口的形状可以发生改变,送风量/送风方向随之变化。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与所述面板框固定连接或者二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出风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转动。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齿轮,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以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结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机体或者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大致为盘状的第二出风结构容纳于与机体相对固定的第一出风结构的中部,固定于第一出风结构的驱动电机通过作为传动机构的齿轮/齿条副即可带动第二出风结构自转,从而实现了第二出风结构相对于第一出风结构的转动。齿条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在第二出风结构上内嵌有环状的齿条,或者在第二出风结构上延伸出环状条,在环状条上加工出齿条。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划分为多个送风区域,所述多个送风区域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不同。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包括若干个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不同的送风区域。在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过程中,随着各个送风区域沿第二出风结构的周向轮换,从而使出风口的局部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发生改变,有效地避免了固定式出风口由于任意局部位置的送风量和送风方向单一而导致的局部风量过大、局部送风死角等现象,实现了轮换式的定向送风,便于整个室内空间的热交换,改善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性能,明显提升了用户体验。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导流组件,所述进风栅、所述导流组件和所述出风口共同形成允许空气流动的路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风扇,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扇。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用于引导空气在所述路径中的流动的导向结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结构固定于所述轴流风扇的上方;或者所述导向结构固定于所述轴流风扇并处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叶片组的下方;或者所述导向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二出风结构的上表面。1)将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上方的结构可以是:导向结构为环状盘,环状盘的中部预留出安装风扇电机的位置,环状盘固定于机体的底盘下侧;2)将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下方的结构可以是:导向结构为弧面结构,将弧面结构固定于面板框上的第二出风结构的上表面。作为一种优选,弧面结构的外缘与出风口的内缘恰好光滑衔接;3)将导向结构固定于所述轴流风扇并处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叶片组的下方(即将导向结构加装至轴流风扇)的结构可以是:轴流风扇包括风扇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导向结构,轴流风扇的叶片组安装于导向结构的上表面,或者直接将叶片组安装于导向结构上方的输出轴上。通过轴流风扇的设置,空气流经进气栅进入机体之后经导流之后直接沿风扇电机的轴向出风,相比于斜流风扇而言,减少了空气的压力损失。通过导向结构的设置,在风扇的叶片组对空气进行一次导流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导流,也就是说,通过叶片组和导向结构对进风栅与出风口之间的空气流进行扰动和导向,优化了空气流在机体内的流动路径。尤其是在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下方的情形下,减少了轴流风扇的自重,降低了风扇电机的负荷,降低了整机的噪音,从而提高了整机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通过将第二出风结构设置为能够相对第一出风结构转动形式,并通过将第二出风结构的上侧面的结构改进为具有多个送风量和/或送风方向变化的送风区域,即向第二出风结构沿周向的局部设计为异形结构,实现了出风口的轮换式定向送风,避免了由于送风单一导致的用户体验欠佳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圆形嵌入式空调室内机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附图中: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示意图;图3示出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4A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B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侧面沿周向设置有进风栅,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框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通过相互转动的方式使出风口的局部形状改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侧面沿周向设置有进风栅,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框上设置有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形成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出风结构和所述第二出风结构通过相互转动的方式使出风口的局部形状改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与所述面板框固定连接或者二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出风结构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结构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使所述第二出风结构转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齿轮,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以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机体或者所述第一出风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义高飞赵心蕾董德智朱训智刘景升陈冬铃刘新波谭普兆蔡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