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液位结构低温贮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49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液位结构低温贮槽,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内筒体、外筒体、液位计、第一引管和第二引管,所述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内,所述第一引管的一端通过内筒体的顶部连通内筒体的内部空腔,另一端连接液位计的一液位管端,所述第二引管的一端通过内筒体的底部连通内筒体的内部空腔,另一端连接液位计的另一液位管端,所述第一引管与第二引管均安装在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述液位计设置在外筒体上,所述第一引管与第二引管均穿设出外筒体后连接液位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液位结构低温贮槽通过在管路外面设置取压点,以减少漏点改善产品制作难度,提高维修性。

A New Low Temperature Tank with Liquid Level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tank with liquid level structure. The technical scheme essentially comprises an inner cylinder body, an outer cylinder body, a level gauge, a first lead pipe and a second lead pipe.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One end of the first lead pipe connects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through the top of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the other end connects the liquid level tube end of the liquid level meter, and the one end of the second lead pipe passes through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liquid level tube end of the level gauge. The first and second pipes are both installed between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and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The level gaug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The first pipes and the second pip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level gauge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The novel liquid level structure cryogenic storage tank of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leakage point, improve the difficulty of product manufacture and improve the maintainability by setting the pressure taking point outside the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液位结构低温贮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贮罐,更具体的说,它涉及新型液位结构低温贮槽。
技术介绍
低温贮罐普遍采用上下液位管,早期下液位管还设置了取压器,结构较繁,低温贮罐一个关键点就是获得较高真空,这就要求尽量少开孔以减少漏点,再者液位管管径较小,有堵住不通的现象,造成维修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结构简单,方便安装维修,提高测量精度,减少漏点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制作难度的低温贮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新型液位结构低温贮槽,包括内筒体、外筒体、液位计、第一引管和第二引管,所述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内,所述第一引管的一端通过内筒体的顶部连通内筒体的内部空腔,另一端连接液位计的一液位管端,所述第二引管的一端通过内筒体的底部连通内筒体的内部空腔,另一端连接液位计的另一液位管端,所述第一引管与第二引管均安装在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述液位计设置在外筒体上,所述第一引管与第二引管均穿设出外筒体后连接液位计。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气相管,所述气相管贯穿外筒体后连接内筒体的顶部,并连通内筒体的内部空腔,所述第一引管远离液位计的一端与气相管相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充液管,所述充液管贯穿外筒体后连接内筒体的底部,并连通内筒体的内部空腔,所述第二引管远离液位计的一端与充液管相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液管上设置有阻尼圈,所述阻尼圈设置在充液管内且位于外筒体与第二引管之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相管和充液管均位于外筒体的底部。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优点:管路结构简单,方便安装维修,提高测量精度,减少漏点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制作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筒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中:1、内筒体;2、外筒体;3、液位计;4、第一引管;5、第二引管;6、气相管;7、充液管。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液位结构低温贮槽,包括内筒体1、外筒体2、液位计3、第一引管4和第二引管5,所述内筒体1设置在外筒体2内,所述第一引管4的一端通过内筒体1的顶部连通内筒体1的内部空腔,另一端连接液位计3的一液位管端,所述第二引管5的一端通过内筒体1的底部连通内筒体1的内部空腔,另一端连接液位计3的另一液位管端,所述第一引管4与第二引管5均安装在内筒体1与外筒体2之间,所述液位计3设置在外筒体2上,所述第一引管4与第二引管5均穿设出外筒体2后连接液位计3。所述外筒体2上设置有气相管6,所述气相管6贯穿外筒体2后连接内筒体1的顶部,并连通内筒体1的内部空腔,所述第一引管4远离液位计3的一端与气相管6相连接。所述外筒体2上设置有充液管7,所述充液管7贯穿外筒体2后连接内筒体1的底部,并连通内筒体1的内部空腔,所述第二引管5远离液位计3的一端与充液管7相连接。所述气相管6和充液7管均位于外筒体2的底部。所述充液管7上设置有阻尼圈,所述阻尼圈设置在充液管7内且位于外筒体2与第二引管5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保证取压的稳定性,上液位计管从气相管6开口后引管,下液位计管从充液管7开口引管,为保证下液位计管取压稳定精确,可设置阻尼圈,用阻尼圈大小调整压力误差。上下液位计管都可以引到原液位计管处,保证了与原结构一致性。实际充灌操作,上下液位计管是处平衡状态的,也就是液位计3是不工作的,只有压力显示。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液位结构低温贮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体、外筒体、液位计、第一引管和第二引管,所述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内,所述第一引管的一端通过内筒体的顶部连通内筒体的内部空腔,另一端连接液位计的一液位管端,所述第二引管的一端通过内筒体的底部连通内筒体的内部空腔,另一端连接液位计的另一液位管端,所述液位计设置在外筒体上,所述第一引管与第二引管均穿设出外筒体后连接液位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液位结构低温贮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体、外筒体、液位计、第一引管和第二引管,所述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内,所述第一引管的一端通过内筒体的顶部连通内筒体的内部空腔,另一端连接液位计的一液位管端,所述第二引管的一端通过内筒体的底部连通内筒体的内部空腔,另一端连接液位计的另一液位管端,所述液位计设置在外筒体上,所述第一引管与第二引管均穿设出外筒体后连接液位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位结构低温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气相管,所述气相管贯穿外筒体后连接内筒体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千里张彩霞韩小伟程玉帅程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川空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