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994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准备、设置吊点承重横梁、卷扬机安装、穿放钢丝绳、电缆绑扎、绑扎验收、电缆吊装和垂直电缆的固定与绑扎,本发明专利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利用卷扬机的牵引力代替了众多人力的提拉,节省人工,提高了工效,将电缆分段固定在钢丝绳上,通过钢丝绳的牵引向上实现电缆的敷设,电缆自身不会受到张拉力,确保了电缆结构不会变形损伤,不用将整盘电缆吊运至高层,避免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并节省了大型起重设备进出场费用,减少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且减少了对室外绿化、高层外幕墙、高层阳台、室内门窗等已施工部位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坏,敷设工艺简单实用,安全快捷。

A hoisting method of hoist for electric cables in electric wells of high-rise building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oisting method for cables in electric wells of high-rise buildings by hoister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setting hoisting point load-bearing beams, hoister installation, piercing and laying steel wire ropes, cable binding, acceptance of binding, cable hoisting and vertical cable fixing and binding. The invention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afe and convenient to use, and uses the traction force of hoisters instead of many people. Strength lifting saves manpower and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The cable is segmented and fixed on the wire rope. The cable is laid upward by the wire rope pulling. The cable itself will not suffer tension force. It ensures that the cable structure will not be deformed and damaged. It does not need to hoist the whole cable to the upper level. It avoids the use of large lifting equipment and saves the entry and exit expenses of large lifting equipment, and reduces the cost of not. The occurrence of safety factors also reduces unnecessary damage to the already constructed parts such as outdoor greening, high-rise exterior curtain wall, high-rise balcony, indoor doors and windows. The laying process is simple, practical and sa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井电缆吊装工法
,具体为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电缆的垂直敷设,传统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沿敷设路径分布众多人员合力提拉;二是将整盘电缆吊运至高层顶部,再利用高位势能把电缆由上往下敷设,这两种方法都有弊端,前者既难以保证施工安全,也花费太多的人力,后者由于电缆敷设施工在工程施工中属于靠后的工序,电缆敷设时现场塔吊和施工电梯早已拆除,将重达数吨的整盘电缆运至高层也很费力,动用起重设备往往会损坏成品,成品保护要求高且不容易实现,所以,人们急需一种新型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难以保证施工安全,也花费太多的人力,由于电缆敷设施工在工程施工中属于靠后的工序,电缆敷设时现场塔吊和施工电梯早已拆除,将重达数吨的整盘电缆运至高层也很费力,动用起重设备往往会损坏成品,成品保护要求高且不容易实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对施工前的材料、机械和人员进行准备;S2、设置吊点承重横梁:在电缆吊装层的上一层电缆竖井位置设置吊点承重横梁;S3、卷扬机安装:在电缆竖井附近并且其后方有结构柱或剪力墙的位置对卷扬机进行安装;S4、穿放钢丝绳:在卷扬机与吊点承重横梁之间安装钢丝绳;S5、电缆绑扎:利用电缆钢丝绳夹对钢丝绳与电缆之间进行绑扎;S6、绑扎验收:对电缆的绑扎点是否牢固进行验收:S7、电缆吊装:利用卷扬机对绑扎完成后的电缆进行吊装;S8、垂直电缆的固定与绑扎:利用扎带对吊装之后垂直的电缆进行固定与绑扎。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还包括以下步骤:(1)材料准备:电缆进场,四方验收会签,确保电缆产品质量合格,依照操作工艺准备电缆导轮、电缆盘支架和电缆钢丝绳夹;(2)机械准备: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需要敷设的每根电缆的重量,依照最重电缆的重量选用卷扬机的功率,满足最重电缆的敷设要求,并且选用提升速度为5m/min的卷扬机,钢丝绳的选择也参照最重电缆的重量,并依照规范要求选用抗破拉能力大于吊装电缆重力6倍的钢丝绳;(3)人员准备:设指挥人员一人,看护人员三人,卷扬机操作工一人,绑扎及电缆盘看护两人,施工前进行详细交代。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在电缆吊装层的上一层电缆竖井位置设置吊点承重横梁,横梁应采用工字钢,横梁与剪力墙和地板之间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或者与预埋钢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横梁的设置位置必须在电井预留洞的正上方,保证牵引垂直向上,避免钢丝绳和电缆与各层楼板之间发生摩擦。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吊点承重横梁的位置应在电缆竖井附近并且其后方有结构柱或者剪力墙的位置,卷扬机与楼板之间使用膨胀螺栓固定,并将卷扬机与其后方的结构柱或者剪力墙固定,起到双重保险,在吊点承重横梁上悬挂一个定滑轮,在这一定滑轮与卷扬机之间的地面上再设一个转向滑轮,定滑轮与称重钢梁焊接连接,转向滑轮的固定形式为:将楼板打透,在板下使用钢板与转向滑轮固定,确保滑轮的固定。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钢丝绳由卷扬机的容绳盘依次穿过转向滑轮和吊点定滑轮,然后垂直引下在电缆盘附近,钢丝绳的长度应该为吊装电缆最大长度的2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中,将电缆盘安装在电缆盘架上,首先在电缆头上使用电缆钢丝绳夹对电缆和钢丝绳进行固定,启动卷扬机牵引电缆上升,当电缆上升至水平敷设所需要的最高米数处,停止牵引,再次使用电缆钢丝绳夹捆缚电缆和钢丝绳,最后依照实际情况增设固定点,每隔10米固定一次,电缆绑扎设置两名施工人员,相互检查监督,发现绑扎不牢的问题时及时调整,确保绑扎牢固。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中,对电缆的绑扎点进行验收,并对验收时的情况进行实时的记录,当绑扎点不符合要求时,对绑扎点进行重新绑扎,并对重新绑扎之后的绑扎点状态进行检查并验收,直至所有绑扎点均符合要求,完成对电缆绑扎点的验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7中,绑扎完成并检查合格后,电缆开始吊装,吊装过程中设置现场指挥人员一人,过程看护人员五人,卷扬机操作人员一人,吊装过程中发送的指令如下:a、卷扬机的启动只能由指挥人员发出指令,其他看护人员处理完问题后汇报指挥人员,由指挥人员发出启动卷扬机命令;b、卷扬机的停止后所有看护人员发出的指令均有效,当看护过程中发现隐患,看护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向操作人员发出停止卷扬机的指令;当电缆第一个固定点吊装至最高点后,沿途看护的三名看护人员也就上升到最高点,由三名看护人员依次解开电缆钢丝绳夹,并引导已经解开的电缆,避免上部电缆堆积影响吊装,直至最高层水平敷设还需要的米数处吊装完成。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8中,吊装完成后,必须先进行电缆的固定与绑扎,不能拆除剩余的电缆钢丝绳夹,电缆固定与绑扎必须依照规范要求,间隔为1米,使用扎带采用十字绑扎将电缆与桥架固定,固定完成后再将剩余的电缆钢丝绳夹拆除,完成对整个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利用卷扬机的牵引力代替了众多人力的提拉,节省人工,提高了工效,将电缆分段固定在钢丝绳上,通过钢丝绳的牵引向上实现电缆的敷设,电缆自身不会受到张拉力,确保了电缆结构不会变形损伤,不用将整盘电缆吊运至高层,避免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并节省了大型起重设备进出场费用,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投入,减少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且减少了对室外绿化、高层外幕墙、高层阳台、室内门窗等已施工部位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坏,敷设工艺简单实用,安全快捷,工法中所需装置制作简易,成本不高,解决了高层电缆垂直敷设的技术、质量和安全的难题,确保了电缆产品质量完好和施工安全,整根电缆敷设一次完成,节约了大量不必要的工序,通过特制的电缆夹具及简单实用的施工方法,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电缆敷设一次完成,避免了电缆二次提升造成的能源、施工成本的增加,完全符合国家对安全施工及节能施工的要求。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步骤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垂直电缆敷设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缆钢丝绳架正面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缆钢丝绳架反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对施工前的材料、机械和人员进行准备;S2、设置吊点承重横梁:在电缆吊装层的上一层电缆竖井位置设置吊点承重横梁;S3、卷扬机安装:在电缆竖井附近并且其后方有结构柱或剪力墙的位置对卷扬机进行安装;S4、穿放钢丝绳:在卷扬机与吊点承重横梁之间安装钢丝绳;S5、电缆绑扎:利用电缆钢丝绳夹对钢丝绳与电缆之间进行绑扎;S6、绑扎验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对施工前的材料、机械和人员进行准备;S2、设置吊点承重横梁:在电缆吊装层的上一层电缆竖井位置设置吊点承重横梁;S3、卷扬机安装:在电缆竖井附近并且其后方有结构柱或剪力墙的位置对卷扬机进行安装;S4、穿放钢丝绳:在卷扬机与吊点承重横梁之间安装钢丝绳;S5、电缆绑扎:利用电缆钢丝绳夹对钢丝绳与电缆之间进行绑扎;S6、绑扎验收:对电缆的绑扎点是否牢固进行验收:S7、电缆吊装:利用卷扬机对绑扎完成后的电缆进行吊装;S8、垂直电缆的固定与绑扎:利用扎带对吊装之后垂直的电缆进行固定与绑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对施工前的材料、机械和人员进行准备;S2、设置吊点承重横梁:在电缆吊装层的上一层电缆竖井位置设置吊点承重横梁;S3、卷扬机安装:在电缆竖井附近并且其后方有结构柱或剪力墙的位置对卷扬机进行安装;S4、穿放钢丝绳:在卷扬机与吊点承重横梁之间安装钢丝绳;S5、电缆绑扎:利用电缆钢丝绳夹对钢丝绳与电缆之间进行绑扎;S6、绑扎验收:对电缆的绑扎点是否牢固进行验收:S7、电缆吊装:利用卷扬机对绑扎完成后的电缆进行吊装;S8、垂直电缆的固定与绑扎:利用扎带对吊装之后垂直的电缆进行固定与绑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以下步骤:(1)材料准备:电缆进场,四方验收会签,确保电缆产品质量合格,依照操作工艺准备电缆导轮、电缆盘支架和电缆钢丝绳夹;(2)机械准备: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需要敷设的每根电缆的重量,依照最重电缆的重量选用卷扬机的功率,满足最重电缆的敷设要求,并且选用提升速度为5m/min的卷扬机,钢丝绳的选择也参照最重电缆的重量,并依照规范要求选用抗破拉能力大于吊装电缆重力6倍的钢丝绳;(3)人员准备:设指挥人员一人,看护人员三人,卷扬机操作工一人,绑扎及电缆盘看护两人,施工前进行详细交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电缆吊装层的上一层电缆竖井位置设置吊点承重横梁,横梁应采用工字钢,横梁与剪力墙和地板之间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或者与预埋钢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横梁的设置位置必须在电井预留洞的正上方,保证牵引垂直向上,避免钢丝绳和电缆与各层楼板之间发生摩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扬机对高层建筑电井内电缆的吊装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吊点承重横梁的位置应在电缆竖井附近并且其后方有结构柱或者剪力墙的位置,卷扬机与楼板之间使用膨胀螺栓固定,并将卷扬机与其后方的结构柱或者剪力墙固定,起到双重保险,在吊点承重横梁上悬挂一个定滑轮,在这一定滑轮与卷扬机之间的地面上再设一个转向滑轮,定滑轮与称重钢梁焊接连接,转向滑轮的固定形式为:将楼板打透,在板下使用钢板与转向滑轮固定,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望召惠强赵明郭嘉伟鹿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