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丙圭专利>正文

铁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848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变形且具有耐久性的铁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铁门是,在具有一定宽度的钢板之间设置了将一定长度的多个金属部件结合成具有四边形孔的格子形状的加强构件之后,通过热压接合并利用已附着在上述钢板内表面的聚氨酯泡沫使该加强构件与钢板成为一体,在上述加强构件的金属部件上隔着一定间距分别设有通孔,该通孔形成使聚氨酯泡沫通过的通路,因此,在使用铁门时加强构件不受湿气或外部冲击,不脱离或不变形地一直保持原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私宅或公寓等公共住宅的正门使用的防火用铁门。尤其涉及把设在门内部的加强构件改良为金属材料结构,而具备耐冲击性以及耐火性等的耐久性的铁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如住宅的私宅或者公寓以及经济公寓住宅等公共住宅的正门使用防盗以及防火功能优良的铁门。在图1~图3示出这些现有铁门的一例。图1是将现有铁门的一部分剖开表示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如图所示,现有的铁门1包括以相隔状态相互对立设置的两个钢板2a、2b,和设在该钢板2a、2b的各内面侧的蜂巢(Honeycomb)结构的使用了纸质材料的加强构件3a、3b。如此的现有铁门1的制作过程是,首先,在以一定大小制作的钢板2a、2b的内面按一定厚度涂敷具有粘接特性的聚氨酯泡沫4a、4b,在涂敷了聚氨酯泡沫4a、4b的各钢板2a、2b的聚氨酯泡沫4a、4b上,设置形成蜂巢结构的纸质材料的加强构件3a、3b。然后,上述钢板2a、2b使加强构件3a、3b在相互对置的状态下重叠之后,通过热压接工序并利用聚氨酯泡沫4a、4b的固化作用,使上述加强构件3a、3b一体附着固定在上述钢板2a、2b上,其后通过进行钢板2a、2b周围的修整工序而完成。在上述铁门1的内部放入纸质的加强构件3a、3b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形成上述门1的钢板2a、2b赋予加强力,在受外部冲击时,避免上述钢板2a、2b向内部凹进去而产生的变形。此外,使其具备隔热和防火的功能。但是,由于如上构成的现有铁门1的上述加强构件3a、3b的结构缺点,存在以下问题。①设在现有门1上的加强构件,因纸质材料被湿气或热等作用下易破损,结果丧失加强构件能力,而缩短门寿命,②再者,现有门1中,使钢板2a、2b相互对置时,加强构件3a、3b的各蜂巢部位除了一部分以外,其内部整体构成真空状态,由此,位于其蜂巢部位的上述钢板2a、2b表面上涂敷的聚氨酯泡沫4a、4b也处于真空状态,这些真空气氛成了聚氨酯泡沫4a、4b的发泡妨碍因素(空气循环好,聚氨酯泡沫才能活化泡沫并固化,不然保持原聚氨酯泡沫的物理性质。),结果加强构件不能好好地附着在钢板上,而存在产生大量次品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备抗热或湿气以及冲击等的金属材料加强构件的铁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易于收藏以及运输等的金属材料加强构件的铁门。为了实现如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铁门包括门主体,层叠具有一定宽度的一对钢板形成,在其内部形成了用于容纳为了固定上述钢板而发泡的聚氨酯泡沫的空间;加强构件,设在上述钢板之间的内部,将具有一定长度的多个金属部件相互结合成具有四边形孔的格子状,使得上述金属部件通过沿其长度方向隔着一定间距形成的切槽展开或折叠,上述聚氨酯泡沫被填充在上述四边形孔中固化,使该加强构件一体地固定在上述钢板上;以及通孔,在上述金属部件上隔着一定间距穿孔设置,提供使上述聚氨酯泡沫在贯通金属部件的状态下固定上述钢板和金属部件的场所,并且形成使上述聚氨酯泡沫沿着上述四边形孔流动并固化的通路。此外,在上述结构中最好是,在上述切槽内形成有卡舌,在与上述卡舌对置的上述金属部件的一侧还形成有卡片,在结合上述金属部件时,上述卡片被上述卡舌卡住而相互不分离。再者,最好是,上述卡片是将上述金属部件的一部分切开并倾斜地向一侧抬起而形成的。而且,最好是,上述切槽还形成有具有向外侧扩展的导向倾斜面的导入部。为了实现如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铁门包括门主体,层叠具有一定宽度的一对钢板形成,在其内部形成了用于容纳为了固定上述钢板而发泡的聚氨酯泡沫的空间;加强构件,设在上述钢板之间的内部,由以薄板金属材料构成具有一定长度的长方形、且排列在上述钢板内的多个金属部件组成,在该金属部件上沿其长度方向隔着一定间距形成有大孔和位于此大孔周围的小孔,通过沿上述大孔和小孔流动并固化的上述聚氨酯泡沫一体地固定在上述钢板上;以及结合部,交替地固定上述金属部件的相互邻接的一部分,形成在展开时容纳上述聚氨酯泡沫的蜂巢结构。此外,在此结构中最好是,上述结合部是通过在对置面上分别突出形成的插片和插入凸起而可分离地形成的。再者,最好是,上述结合部以焊接溶着或以粘合剂粘贴组成。附图说明图1是将现有铁门的一部分剖开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铁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沿图4的II-II线的放大截面图。图6是图5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从图3中分离加强构件的某一部分来表示插入前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铁门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沿图8的III-III线的放大截面图。图10是图9所示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只分离加强构件的某一部分来表示插入前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D部分的局部防大图。图13是表示图11的插入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铁门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沿图14的IV-IV线的放大截面图。图16是只分离加强构件的某一部分来表示结合前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表示图16的插入状态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8是表示图17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图18的折叠粘接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说明来明确上述目的、优点以及其他特征。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铁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沿图4的II-II线的放大截面图,图6是图5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如图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铁门10具备设在一定宽度的一对第一钢板12a、12b之间并赋予加强力使上述第一钢板12a、12b不变形的第一加强构件30a、30b。上述第一加强构件30a、30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只说明在图4用附图标记30a表示的加强构件。上述第一加强构件30a与现有的纸质加强构件不同,而是插入了金属材质的构件32a、34a。上述第一金属部件32a、34a是具有与上述第一钢板12a、12b的横向及纵向尺寸对应的长度及宽度、以及规定厚度的多个铁片,这些铁片隔着规定间距插入组合成格子状,构成了形成有多个第一四边形孔36a的第一加强构件30a。并且,在构成上述第一加强构件30a的上述第一金属部件32a、34a上按一定间距穿设有第一通孔38a。利用具有如此结构的第一加强构件30a、30b,以现有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中说明的相同方法来制作铁门10。即,上述第一加强构件30a、30b分别被设置于在第一钢板12a、12b的内面按一定厚度涂敷的第一聚氨酯泡沫40a、40b上面。然后,在第一加强构件30a、30b相互对置的状态下层叠之后,通过热压工序,并利用上述第一聚氨酯泡沫40a、40b的固化作用使上述第一加强构件30a、30b以一体地固定附着在上述第一钢板12a、12b上,由此制作出上述铁门10。在如此的制作工艺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铁门10的加强材使用的上述第一加强构件30a、30b的第一四边形孔36a,其内部通过设在各上述第一金属部件32a、34a上的上述第一通孔38a与外部连通,如图5以及图6的箭头所示,外气可自由出入。像这样,利用通过上述第一通孔38a的外气,使上述第一加强构件30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主体,层叠具有一定宽度的一对钢板形成,在其内部形成了用于容纳为了固定上述钢板而发泡的聚氨酯泡沫的空间;加强构件,设在上述钢板之间的内部,将具有一定长度的多个金属部件相互结合成具有四边形孔的格子状 ,使得上述金属部件通过沿其长度方向隔着一定间距形成的切槽展开或折叠,上述聚氨酯泡沫被填充在上述四边形孔中固化,使该加强构件一体地固定在上述钢板上;以及通孔,在上述金属部件上隔着一定间距穿孔设置,提供使上述聚氨酯泡沫在贯通金属部件的状 态下固定上述钢板和金属部件的场所,并且形成使上述聚氨酯泡沫沿着上述四边形孔流动并固化的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丙圭
申请(专利权)人:朴丙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