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19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管连接结构,其包括穿管螺盖、密封圈、桶头管、绝缘桶、碟簧及开孔螺盖,穿管螺盖包括第一管道与螺盖,密封圈套设在第一管道上,抵接于第一管道螺盖内表面,桶头管设置于穿管螺盖内,桶头管包括圆桶与第二管道,圆桶抵接密封圈,绝缘桶套设在第二管道上,碟簧套设在第二管道上,并与绝缘桶底部外表面抵接,开孔螺盖套设在第二管道上,再将穿管螺盖的外螺纹对准开孔螺盖的内螺纹进行紧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管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金属管路与金属极板连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金属管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提高反应压力是提升二氧化碳电化学反应器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需要使用金属管路和金属极板来增进反应器和管路的耐压能力。金属管路和金属极板的直接连接将使金属管路与金属极板处于等电位状态,这一方面会带来用电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加剧电解质溶液对管路的腐蚀。为此,需要采取一种适当的管路与极板连接方案,使得连接既具有一定的耐压能力又具有良好的绝缘能力。现有技术是采用覆有聚四氟乙烯的铜片作为绝缘密封介质,并采用法兰方式实现管路之间的对接。金属薄片密封方式对密封面的加工精度和对密封介质的厚度均匀性均要求甚高,从而提升密封复杂性并推高密封成本。金属薄片密封方式要求法兰提供很大的压紧力,从而容易引起聚四氟乙烯的蠕变和密封可靠性的降低。另外,法兰连接需要借助多个螺栓协调拧紧,故在拆装频繁的情况下具有诸多的不便性,而金属薄片基底的密封介质容易受挤压而变形,难以胜任反复拆装下的多次使用。目前已有金属管路之间的中高压绝缘连接技术,不具有简易性、可靠性和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简易、可靠的金属管连接结构。本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多次拆装和使用的金属管连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金属管连接结构,所述金属管连接结构包括穿管螺盖、密封圈、桶头管、绝缘桶、碟簧及开孔螺盖,所述穿管螺盖包括第一管道与螺盖,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上,抵接于所述第一管道螺盖内表面,所述桶头管设置于所述穿管螺盖内,所述桶头管包括圆桶与第二管道,所述圆桶抵接所述密封圈,所述绝缘桶套设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碟簧套设所述第二管道,并与所述绝缘桶底部外表面抵接,所述开孔螺盖套设在所述第二管道上,再将所述穿管螺盖的外螺纹对准所述开孔螺盖的内螺纹进行紧固。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管连接结构还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在所述螺盖内的伸出部分上,所述桶头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筒上。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桶头管的桶壁壁厚、所述的绝缘桶的桶壁壁厚及所述内套筒的筒壁壁厚之和等于所述密封圈的环宽。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内套筒的高度小于所述桶头管的桶深,所述密封圈的密封面为组合密封面,所述组合密封面包括三个环形平面,所述三个环形平面从外到内依次为所述绝缘桶桶壁、所述桶头管桶壁和所述内套筒筒壁的环形端面,所述桶头管桶壁的环形端面大于所述绝缘桶桶壁的环形端面及所述内套筒筒壁的环形端面。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管连接结构还包括圆管脖套,所述圆管脖套设于所述绝缘桶的外表面,所述圆管脖套的内径大于所述圆管的外径,所述碟簧包覆套接在所述圆管脖套上。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绝缘桶的桶底直径与所述开孔螺盖的内径相同。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道设于螺盖内的长度小于所述内套筒轴线方向的厚度。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穿管螺盖与所述桶头管均为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穿管螺盖的第一管道穿过所述螺盖,所述第一管道外壁焊接所述螺盖,所述桶头管的第二管道穿过所述桶头管,所述第二管道外壁焊接所述开孔螺盖。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桶头管与所述穿管螺盖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管道设于所述螺盖的中心,并与所述螺盖垂直,所述第二管道设于所述圆桶的中心,并与所述圆桶垂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出的金属管连接结构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金属管连接结构,通过采用“所述密封圈穿设所述第一管道,抵接于所述第一管道螺盖内表面,所述桶头管固定设置于所述穿管螺盖内,所述桶头管包括圆桶与第二管道,所述桶头管设于所述密封圈上,所述绝缘桶穿设所述第二管道,包覆套设在所述桶头管的圆桶上,所述绝缘桶设于所述密封圈上”的设计,能够使金属管连接结构进行多次拆装和使用,提升了金属管连接结构的简易性与方便性。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当采用“所述密封圈的密封面为组合密封面,所述组合密封面包括三个环形平面,所述三个环形平面从外到内依次为所述绝缘桶桶壁、所述桶头管桶壁和所述内套筒筒壁的环形端面,所述桶头管桶壁的环形端面大于所述绝缘桶桶壁的环形端面及所述内套筒筒壁的环形端面”的设计,可以相对限制密封圈受压后在副密封面下的部位在沿夹紧力方向上的变形空间,从而提高金属管连接结构的耐压密封能力。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金属管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金属管连接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金属管连接结构;110、穿管螺盖;111、第一管道;112、螺盖;120、密封圈;130、内套筒;140、桶头管;141、圆桶;142、第二管道;143、圆管脖套;150、绝缘桶;160、碟簧;170、开孔螺盖。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上端部”、“下端部”、“之间”、“侧”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参阅图1,图1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技术的原理的金属管连接结构100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出的金属管连接结构100是以金属管路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金属管连接结构100应用于其他连接管路,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技术提出的金属管连接结构100的原理范围内。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金属管连接结构100立体示意图,图2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金属管连接结构100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管连接结构100包括穿管螺盖110、密封圈120、桶头管140、绝缘桶、碟簧160及开孔螺盖170。穿管螺盖110包括第一管道111与螺盖112,穿管螺盖110为外六角平底外丝螺盖,盖底中央垂直穿过第一管道111,第一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连接结构包括穿管螺盖、密封圈、桶头管、绝缘桶、碟簧及开孔螺盖,所述穿管螺盖包括第一管道与螺盖,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上,抵接于所述第一管道螺盖内表面,所述桶头管设置于所述穿管螺盖内,所述桶头管包括圆桶与第二管道,所述圆桶抵接所述密封圈,所述绝缘桶套设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碟簧套设在所述第二管道上,并与所述绝缘桶底部外表面抵接,所述开孔螺盖套设在所述第二管道上,再将所述穿管螺盖的外螺纹对准所述开孔螺盖的内螺纹进行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连接结构包括穿管螺盖、密封圈、桶头管、绝缘桶、碟簧及开孔螺盖,所述穿管螺盖包括第一管道与螺盖,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上,抵接于所述第一管道螺盖内表面,所述桶头管设置于所述穿管螺盖内,所述桶头管包括圆桶与第二管道,所述圆桶抵接所述密封圈,所述绝缘桶套设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碟簧套设在所述第二管道上,并与所述绝缘桶底部外表面抵接,所述开孔螺盖套设在所述第二管道上,再将所述穿管螺盖的外螺纹对准所述开孔螺盖的内螺纹进行紧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连接结构还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在所述螺盖内的伸出部分上,所述桶头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筒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桶头管的桶壁壁厚、所述的绝缘桶的桶壁壁厚及所述内套筒的筒壁壁厚之和等于所述密封圈的环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的高度小于所述桶头管的桶深,所述密封圈的密封面为组合密封面,所述组合密封面包括三个环形平面,所述三个环形平面从外到内依次为所述绝缘桶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飞康鹏
申请(专利权)人: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