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转角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94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新型转角型材,包括:转角框架,由两块第一侧板、两块第二侧板以及三块第三侧板构成,两块第一侧板垂直连接,两块第二侧板分别与两块第一侧板的内侧面垂直连接,三块第三侧板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构成的三个内角位置处且分别与构成该内角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接;上封板,为L字型面板结构,覆盖连接在转角框架的上端面,上封板的边缘与转角框架的外边缘相配合;下端板,为八边形面板结构,嵌合连接在转角框架的下端部内侧,下端板的边缘与转角框架的内边缘相配合;以及两个加强板,呈直角三角形,加强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上封板以及第二侧板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转角型材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转角型材。
技术介绍
铝合金模板体系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在铝合金模板的设计必须准确的满足混凝土结构的每个构件的结构尺寸,这就需要根据提供的施工需求对梁、墙、顶板,楼梯以及节点等进行配模设计,而这样的设计通常都是及其繁杂的,尤其是目前转角型材的设计还存在通用性不高、不易工厂化和标准化的缺点,因此,这就急需一种新型的转角型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转角型材。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转角型材,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转角框架,由两块第一侧板、两块第二侧板以及三块第三侧板构成,两块第一侧板垂直连接,两块第二侧板分别与两块第一侧板的内侧面垂直连接,三块第三侧板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构成的三个内角位置处且分别与构成该内角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接,构成三个中空筒状结构;上封板,为L字型面板结构,覆盖连接在转角框架的上端面,上封板的边缘与转角框架的外边缘相配合;下端板,为八边形面板结构,嵌合连接在转角框架的下端部内侧,下端板的边缘与转角框架的内边缘相配合;以及两个加强板,呈直角三角形,加强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上封板以及第二侧板相连接。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转角型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侧板上还设置有U型槽,基准线槽的截面呈V字型,U型槽内设置有垂直下端板的基准线槽,基准线槽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侧面连接孔。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转角型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下端板上设置有多个端面连接孔。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转角型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的厚度的厚度范围为5mm~10mm。第二侧板的厚度大于第一侧板的厚度,第一侧板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三侧板的厚度。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转角型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侧板的宽度为200mm,第二侧板的宽度为50mm~100mm,第三侧板的宽度为20mm~50mm。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转角型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封板的厚度与下端板的厚度相等。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转角型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加强板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加强板的厚度范围为5mm~10mm。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转角型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转角框架、上封板、下端板以及加强板均为铝型材。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转角型材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转角框架、上封板以及下端板焊接成型,加强板与转角框架以及上封板焊接成型。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本技术所涉及的新型转角型材由铝型材制成,密度小,运输装载方便;强度高,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耐腐蚀性好,表面形成有保护膜;延展性好,方便加工。在本技术所涉及的新型转角型材中,上封板覆盖于转角框架的上端面,下端板嵌合在转角框架的下端部,呈直角三角形的加强板连接转角框架与上封板,使得转角型材结构合理,能很好的保证整体强度和刚度,混凝土成型效果好,并且各个板块直角采用焊接成型的方式,且大小适中,便于加工制作,也使得施工现场操作方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通用性不高、不易工厂化和标准化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新型转角型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新型转角型材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新型转角型材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转角框架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封板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下端板的仰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加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新型转角型材作具体阐述。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型转角型材100包括:转角框架10、上封板20、下端板30以及加强板40。如图1和图4所示,转角框架10由两块第一侧板11、两块第二侧板12以及三块第三侧板13构成。两块第一侧板11垂直连接,第一侧板11的宽度为200mm。两块第二侧板12分别与两块第一侧板11的内侧面垂直连接,第二侧板的宽度为50mm~100mm。三块第三侧板13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构成的三个内角位置处,并且分别与构成该内角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相连接,构成中空三角筒状结构。第三侧板的宽度为20mm~50mm。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以及第三侧板13的厚度的厚度范围为5mm~10mm。第二侧板12的厚度大于第一侧板11的厚度,第一侧板11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三侧板13的厚度。如图4所示,第二侧板12的外侧面还设置有U型槽121,U型槽的中间位置处还设置有基准线槽122,基准线槽122的截面呈V字型,如图2所示,基准线槽1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侧面连接孔123。侧面连接孔123与下端板30距离为50模数起开孔,上下相邻孔之间的间距为50mm~55mm。转角框架10的高度根据其适用对象建筑转角结构的尺寸来设置,转角框架10的高度较大适用于尺寸较大的建筑转角结构,转角框架10的高度较小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建筑转角结构。与此同时,转角框架10的高度较大相应设置更多的侧面连接孔123,转角框架10的高度较小相应设置更少的侧面连接孔123。在本实施例中,整个新型转角型材100的高度为150mm,基准线槽122上设置有两个侧面连接孔123。如图1和图2所示,上封板20覆盖连接在转角框架10的上端面。如图5所示,上封板20为L字型面板结构,边沿a的尺寸为200mm,与转角框架10的外边缘(由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构成)的尺寸相匹配,边沿b的尺寸为150mm。如图1~3所示,下端板30嵌合连接在转角框架10的下端部内侧,下端板30的边缘与转角框架10的内边缘相配合,也即与第三侧板13、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的下端部相接触。如图3和图6所示,下端板30为八边形面板结构,八边形结构的具体尺寸如图6中所示。下端板30的厚度与上封板20的厚度相等。如图1或图6所示,下端板30上设置有四个端面连接孔31,端面连接孔31的圆心距离下端板30的边缘的距离为30mm~40mm,设置在同一侧边上的两个端面连接孔31之间的距离为50mm~55mm。如图1和图7所示,加强板40呈直角三角形,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强板40的一个直角边分别与转角框架10的两个第二侧板12相连接,且两个加强板40的另一个直角边分别连接在上封板20的下表面。加强板40的厚度为5mm~10mm,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6mm。加强板10的两个直角板相等,直角边的长度为80mm。本实施例中,转角框架10、上封板20、下端板30以及加强板40均为铝型材,并且转角框架10、上封板20、下端板3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成型,加强板40与转角框架10、上封板20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为焊接成型。在施工中,本实施例的新型转角型材100的转角框架10和上封板20直接与混凝土墙面相接触,下端板30设置有端面连接孔31,与墙身板相连接,转角框架10的第二侧板12上的侧面连接孔123与楼面C槽连接,加强板能很好地保证型材整体强度和刚度。型材焊接量少,而且没有焊接面直接接触混凝土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角框架,由两块第一侧板、两块第二侧板以及三块第三侧板构成,两块所述第一侧板垂直连接,两块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垂直连接,三块所述第三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构成的三个内角位置处且分别与构成该内角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构成三个中空筒状结构;上封板,为L字型面板结构,覆盖连接在所述转角框架的上端面,所述上封板的边缘与所述转角框架的外边缘相配合;下端板,为八边形面板结构,嵌合连接在所述转角框架的下端部内侧,所述下端板的边缘与所述转角框架的内边缘相配合;以及两个加强板,均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强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所述上封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角框架,由两块第一侧板、两块第二侧板以及三块第三侧板构成,两块所述第一侧板垂直连接,两块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垂直连接,三块所述第三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构成的三个内角位置处且分别与构成该内角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构成三个中空筒状结构;上封板,为L字型面板结构,覆盖连接在所述转角框架的上端面,所述上封板的边缘与所述转角框架的外边缘相配合;下端板,为八边形面板结构,嵌合连接在所述转角框架的下端部内侧,所述下端板的边缘与所述转角框架的内边缘相配合;以及两个加强板,均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加强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所述上封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侧板上还设置有U型槽,所述U型槽内设置有垂直所述下端板的基准线槽,所述基准线槽的截面呈V字型,所述基准线槽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侧面连接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下端板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高超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玖口袋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