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屋顶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74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屋顶的安装结构,包括屋顶的大梁或安装条、光伏板,还包括固定光伏板的安装框架,该安装框架包括前、后、左、右定位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光伏板边框组装的设计达到对光伏板安装固定、防水的作用,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边框支架安装方式可以减少高空作业时间,安装时可以跟装窗门一样组装后再架到高空,简化安装程序,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仅通过一根螺栓固定L型压板机即可达到固定效果,精减了配件,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伏板边框安装之间的独立性,有利于维修和组装,且可以适应各种建筑安装,并不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屋顶的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屋顶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开采能力迅速提高,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舒适的建筑建筑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导致建筑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日益增长。在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对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出现,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供用户使用,同时,BIPV材质的屋顶比传统的屋顶寿命长30年以上,是替代传统屋顶的最佳方案,目前,光伏屋顶技术还不够完善,光伏板的安装步骤复杂,且牢固性不佳,防水、排水性能不佳,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牢固性高,排水性能上佳的光伏屋顶的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伏屋顶的安装结构,包括屋顶的大梁或安装条、光伏板,还包括固定光伏板的安装框架,该安装框架包括前、后、左、右定位架,所述左定位架包括主架件、T型压板和L型压板,该主架件和前、后、右定位架内均一体设有T型卡板,该T型卡板与各个定位架之间形成卡槽,以卡槽的槽口方向为正面,所述主架件背部底端一体延伸有定位条,所述L型压板底部开有与定位条对应的压槽,该定位条卡设在压槽内,且该L型压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大梁或安装条上,所述T型压板架设在主架件顶部与L型压板顶部之间,所述主架件和前定位架的顶端均朝其背部方向一体延伸有限位压板,该限位压板的尾端向下弯折形成限位部,所述右定位架和后定位架的顶部朝正面方向向上弯折形成与限位部相应的定位部,所述前定位架与后定位架背部通过限位压板、限位部、定位部形成次流槽,所述左定位架与右定位架背部通过限位压板、限位部、定位部形成主流槽。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压板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从而增大摩擦力,有利于组装和拆卸,以及其美观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右定位架上的定位部分别与主架件的限位部以及T型压板的一端相抵,从而在固定左定位架的同时,通过限位压板、限位部以及T型压板来固定右定位架,增加左、右定位架安装的牢固性。进一步地,所述前、后、左、右定位架两端均呈斜切面,从而方便定位架之间对接。进一步地,所述L型压板上开有“V”型连接槽,该L型压板通过螺栓从连接槽处与大梁或安装条固定,进而达到安装框架将光伏板固定在大梁或安装条上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针对光伏板边框组装的设计达到对光伏板安装固定、防水的作用,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边框支架安装方式可以减少高空作业时间,安装时可以跟装窗门一样组装后再架到高空,简化安装程序,另外,本专利技术仅通过一根螺栓固定L型压板机即可达到固定效果,精减了配件,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光伏板边框安装之间的独立性,有利于维修和组装,且可以适应各种建筑安装,并不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定位架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前、后定位架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左、右定位架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光伏屋顶的安装结构,包括屋顶的大梁或安装条1、光伏板2,还包括固定光伏板2的安装框架3,该安装框架3包括前、后、左、右定位架3-1、3-2、3-3、3-4,所述左定位架3-3包括主架件3-3-1、T型压板3-3-2和L型压板3-3-3,该主架件3-3-1和前、后、右定位架3-1、3-2、3-4内均一体设有T型卡板3-5,该T型卡板3-5与各个定位架之间形成卡槽3-6,以卡槽3-6的槽口方向为正面,所述主架件3-3-1背部底端一体延伸有定位条3-3-4,所述L型压板3-3-3底部开有与定位条3-3-4对应的压槽3-3-5,该定位条3-3-4卡设在压槽3-3-5内,且该L型压板3-3-3通过螺丝固定在大梁或安装条1上,其中,所述L型压板3-3-3上开有“V”型连接槽7,该L型压板3-3-3通过螺栓从连接槽7处与大梁或安装条1固定,进而达到安装框架将光伏板固定在大梁或安装条上的效果所述T型压板3-3-2架设在主架件3-3-1顶部与L型压板3-3-3顶部之间,所述主架件3-3-1和前定位架3-1的顶端均朝其背部方向一体延伸有限位压板3-7,该限位压板3-7的尾端向下弯折形成限位部3-8,所述右定位架3-4和后定位架3-2的顶部朝正面方向向上弯折形成与限位部3-8相应的定位部3-9,所述前定位架3-1与后定位架3-2背部通过限位压板3-7、限位部3-8、定位部3-9形成次流槽4,所述左定位架3-3与右定位架3-4背部通过限位压板3-7、限位部3-8、定位部3-9形成主流槽5,所述右定位架3-4上的定位部3-9分别与主架件3-3-1的限位部3-8以及T型压板3-3-2的一端相抵,从而在固定左定位架的同时,通过限位压板、限位部以及T型压板来固定右定位架,增加左、右定位架安装的牢固性,同时,所述限位压板3-7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6,从而增大摩擦力,有利于组装和拆卸,以及其美观效果,另外,所述前、后、左、右定位架3-1、3-2、3-3、3-4两端均呈斜切面,从而方便定位架之间对接。本专利技术针对光伏板边框组装的设计达到对光伏板安装固定、防水的作用,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边框支架安装方式可以减少高空作业时间,安装时可以跟装窗门一样组装后再架到高空,简化安装程序,另外,本专利技术仅通过一根螺栓固定L型压板机即可达到固定效果,精减了配件,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光伏板边框安装之间的独立性,有利于维修和组装,且可以适应各种建筑安装,并不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屋顶的安装结构,包括屋顶的大梁或安装条(1)、光伏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光伏板(2)的安装框架(3),该安装框架(3)包括前、后、左、右定位架(3‑1、3‑2、3‑3、3‑4),所述左定位架(3‑3)包括主架件(3‑3‑1)、T型压板(3‑3‑2)和L型压板(3‑3‑3),该主架件(3‑3‑1)和前、后、右定位架(3‑1、3‑2、3‑4)内均一体设有T型卡板(3‑5),该T型卡板(3‑5)与各个定位架之间形成卡槽(3‑6),以卡槽(3‑6)的槽口方向为正面,所述主架件(3‑3‑1)背部底端一体延伸有定位条(3‑3‑4),所述L型压板(3‑3‑3)底部开有与定位条(3‑3‑4)对应的压槽(3‑3‑5),该定位条(3‑3‑4)卡设在压槽(3‑3‑5)内,且该L型压板(3‑3‑3)通过螺丝固定在大梁或安装条(1)上,所述T型压板(3‑3‑2)架设在主架件(3‑3‑1)顶部与L型压板(3‑3‑3)顶部之间,所述主架件(3‑3‑1)和前定位架(3‑1)的顶端均朝其背部方向一体延伸有限位压板(3‑7),该限位压板(3‑7)的尾端向下弯折形成限位部(3‑8),所述右定位架(3‑4)和后定位架(3‑2)的顶部朝正面方向向上弯折形成与限位部(3‑8)相应的定位部(3‑9),所述前定位架(3‑1)与后定位架(3‑2)背部通过限位压板(3‑7)、限位部(3‑8)、定位部(3‑9)形成次流槽(4),所述左定位架(3‑3)与右定位架(3‑4)背部通过限位压板(3‑7)、限位部(3‑8)、定位部(3‑9)形成主流槽(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屋顶的安装结构,包括屋顶的大梁或安装条(1)、光伏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光伏板(2)的安装框架(3),该安装框架(3)包括前、后、左、右定位架(3-1、3-2、3-3、3-4),所述左定位架(3-3)包括主架件(3-3-1)、T型压板(3-3-2)和L型压板(3-3-3),该主架件(3-3-1)和前、后、右定位架(3-1、3-2、3-4)内均一体设有T型卡板(3-5),该T型卡板(3-5)与各个定位架之间形成卡槽(3-6),以卡槽(3-6)的槽口方向为正面,所述主架件(3-3-1)背部底端一体延伸有定位条(3-3-4),所述L型压板(3-3-3)底部开有与定位条(3-3-4)对应的压槽(3-3-5),该定位条(3-3-4)卡设在压槽(3-3-5)内,且该L型压板(3-3-3)通过螺丝固定在大梁或安装条(1)上,所述T型压板(3-3-2)架设在主架件(3-3-1)顶部与L型压板(3-3-3)顶部之间,所述主架件(3-3-1)和前定位架(3-1)的顶端均朝其背部方向一体延伸有限位压板(3-7),该限位压板(3-7)的尾端向下弯折形成限位部(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存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广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