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板挡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90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抛光板挡尘机构,它包括有方框形的主体,主体由端板、侧板、底板构成,主体内腔底部设有抛光平台,主体顶部开口形成入口,两块端板内侧壁上部设有槽体相对的滑槽,两块侧板上部设有内外贯穿的插槽,插槽两端与相应的滑槽端部连接,两条滑槽之间活动安装挡尘板,挡尘板为两块,分别位于入口两侧,滑槽下方的端板内侧壁上设有与挡尘板连接的控制组件。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挡尘效果好、可有效保持车间的整洁性。

Dust Retaining Mechanism of Polish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ust-proof mechanism of a polishing plate, which comprises a box-shaped main body, consisting of an end plate, a side plate and a bottom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polishing platform. The top opening of the main body forms an entrance.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two end plates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opposite to the groove body. The upper part of the two side plates is provided with a slot penetrat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wo ends of the slo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nd of the sliding groov A dust-proof plate is movably installed between the sliding grooves. The dust-proof plate is two pieces, which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entrance. A control component connected with the dust-proof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end plate under the sliding groove. After adopting this scheme, th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the dust-proof effect is good, and the cleanliness of the workshop can be effectively maintai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光板挡尘机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指抛光板挡尘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抛光平台都是敞开式结构,抛光板在加工时,抛光产生的粉尘会飘散在车间,对人工及生产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挡尘效果好、可有效保持车间整洁性的抛光板挡尘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抛光板挡尘机构,它包括有方框形的主体,主体由端板、侧板、底板构成,主体内腔底部设有抛光平台,主体顶部开口形成入口,两块端板内侧壁上部设有槽体相对的滑槽,两块侧板上部设有内外贯穿的插槽,插槽两端与相应的滑槽端部连接,两条滑槽之间活动安装挡尘板,挡尘板为两块,分别位于入口两侧,滑槽下方的端板内侧壁上设有与挡尘板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有推送气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其中,推送气缸水平安装在其中一块挡尘板下方的端板内侧壁上,推送气缸下方的端板上活动安装有旋转轴,第三连杆一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第三连杆另一端与第四连杆一端铰接,第四连杆另一端与推送气缸上方的挡尘板底部铰接;第一连杆中部与旋转轴连接,第一连杆一端与推送气缸铰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杆一端铰接,第二连杆另一端与另一块挡尘板底部铰接。所述的挡尘板两端设有滑轮,滑轮活动安装在相应的滑槽内;挡尘板每一端的滑轮为最少两个。所述的挡尘板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形成。所述的第二连杆、第四连杆铰接在主体中心一侧的挡尘板上。本技术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抛光板放入抛光平台上后,推送气缸活塞杆伸出,带动第一连杆旋转,第一连杆旋转时带动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反向动作使两块挡尘板相对行走,从而使主体顶部入口闭合,达到挡尘的目的,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挡尘效果好、可有效保持车间的整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抛光板挡尘机构包括有方框形的主体,主体由端板1、侧板2、底板构成,主体内腔底部设有抛光平台,主体顶部开口形成入口,两块端板1内侧壁上部设有槽体相对的滑槽3,两块侧板2上部设有内外贯穿的插槽,插槽两端与相应的滑槽3端部连接,两条滑槽3之间活动安装挡尘板4,挡尘板4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形成,挡尘板4为两块,分别位于入口两侧,挡尘板4两端设有滑轮5,滑轮5活动安装在相应的滑槽3内,挡尘板4每一端的滑轮5为最少两个,滑槽3下方的端板1内侧壁上设有与挡尘板4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有推送气缸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10,其中,推送气缸6水平安装在其中一块挡尘板4下方的端板1内侧壁上,推送气缸6下方的端板1上活动安装有旋转轴11,第三连杆9一端与旋转轴11固定连接,第三连杆9另一端与第四连杆10一端铰接,第四连杆10另一端与推送气缸6上方的挡尘板4底部铰接;第一连杆7中部与旋转轴11连接,第一连杆7一端与推送气缸6铰接,第一连杆7另一端与第二连杆8一端铰接,第二连杆8另一端与另一块挡尘板4底部铰接,第二连杆8、第四连杆10铰接在主体中心一侧的挡尘板4上。本实施例将抛光板放入抛光平台上后,推送气缸活塞杆伸出,带动第一连杆旋转,第一连杆旋转时带动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反向动作使两块挡尘板相对行走,从而使主体顶部入口闭合,达到挡尘的目的,采用本实施例后的结构合理、挡尘效果好、可有效保持车间的整洁性。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抛光板挡尘机构,它包括有方框形的主体,主体由端板(1)、侧板(2)、底板构成,主体内腔底部设有抛光平台,其特征在于:主体顶部开口形成入口,两块端板(1)内侧壁上部设有槽体相对的滑槽(3),两块侧板(2)上部设有内外贯穿的插槽,插槽两端与相应的滑槽(3)端部连接,两条滑槽(3)之间活动安装挡尘板(4),挡尘板(4)为两块,分别位于入口两侧,滑槽(3)下方的端板(1)内侧壁上设有与挡尘板(4)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有推送气缸(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10),其中,推送气缸(6)水平安装在其中一块挡尘板(4)下方的端板(1)内侧壁上,推送气缸(6)下方的端板(1)上活动安装有旋转轴(11),第三连杆(9)一端与旋转轴(11)固定连接,第三连杆(9)另一端与第四连杆(10)一端铰接,第四连杆(10)另一端与推送气缸(6)上方的挡尘板(4)底部铰接;第一连杆(7)中部与旋转轴(11)连接,第一连杆(7)一端与推送气缸(6)铰接,第一连杆(7)另一端与第二连杆(8)一端铰接,第二连杆(8)另一端与另一块挡尘板(4)底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抛光板挡尘机构,它包括有方框形的主体,主体由端板(1)、侧板(2)、底板构成,主体内腔底部设有抛光平台,其特征在于:主体顶部开口形成入口,两块端板(1)内侧壁上部设有槽体相对的滑槽(3),两块侧板(2)上部设有内外贯穿的插槽,插槽两端与相应的滑槽(3)端部连接,两条滑槽(3)之间活动安装挡尘板(4),挡尘板(4)为两块,分别位于入口两侧,滑槽(3)下方的端板(1)内侧壁上设有与挡尘板(4)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有推送气缸(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10),其中,推送气缸(6)水平安装在其中一块挡尘板(4)下方的端板(1)内侧壁上,推送气缸(6)下方的端板(1)上活动安装有旋转轴(11),第三连杆(9)一端与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放明戴誉焓戴宇晗
申请(专利权)人:沅江市中旺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