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坤群专利>正文

一种防逆流防气道损伤无菌封闭式吸痰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17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0:36
一种防逆流防气道损伤无菌封闭式吸痰管包括:负压连接管、环形凸起、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调节按钮、无菌吸痰管、防逆流装置、防损伤入液端、主吸引孔、侧导引孔、防护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进行负压吸引时,管侧壁的孔会贴在咽部或气管粘膜上,粘膜变形突进侧壁孔,造成粘膜充血水肿,进而阻塞气道;在进行吸痰后容易发生管内的痰液倒流,造成痰液回流,造成污染,在负压机进行工作后不易对吸痰管内的负压进行控制的问题。

A kind of aseptic closed sputum suction tube with anti-reflux and anti-airway damag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erile closed sputum suction tube with anti-countercurrent and anti-airway damage, which comprises a negative pressure connecting tube, a ring-shaped bulge, a negative pressure regulating anti-countercurrent device, a regulating button, a sterile sputum suction tube, an anti-countercurrent device, an anti-damage inlet end, a main suction hole, a side guide hole and a protective body.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when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is carried out, the holes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tube will adhere to the pharynx or tracheal mucosa and stick Membrane deformation bursts into the side wall hole, causing congestion and edema of the mucosa, and then obstructing the airway. After sputum suction, sputum reflux in the tube is easy to occur, resulting in sputum reflux and pollution. It is not easy to control the negative pressure in the suction tube after the negative pressure machine wor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逆流防气道损伤无菌封闭式吸痰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防逆流防气道损伤无菌封闭式吸痰管。
技术介绍
吸痰操作是医院中一种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用来清除存在于患者咽部或气管中的痰液或其它分泌物,临床上大量使用吸痰管,通过负压机连接吸痰管,将吸痰管深入到口腔、咽部或气管内后,对吸痰管进行提拉与伸入,实现吸痰。但常规吸痰管的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缺陷1、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吸痰管是侧壁开有小孔的管,在进行负压吸引时,管侧壁的孔会贴在咽部或气管粘膜上,进而粘膜变形突进侧壁孔,造成粘膜充血水肿,进而阻塞气道;2、一般的吸痰管在进行吸痰后容易发生管内的痰液逆流,滴落在病床、地面甚至医护人员身上,造成污;3、在负压机进行工作后不易对吸痰管内的负压强度进行控制的问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防逆流防气道损伤无菌封闭式吸痰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逆流防气道损伤无菌封闭式吸痰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进行负压吸引时,管侧壁的孔会贴在咽部或气管粘膜上,粘膜变形突进侧壁孔,造成粘膜充血水肿,进而阻塞气道;在进行吸痰后容易发生管内的痰液倒流,造成痰液回流,造成污染,在负压机进行工作后不易对吸痰管内的负压进行控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逆流防气道损伤无菌封闭式吸痰管,包括负压连接管(1),所述负压连接管(1)的远端插接有无菌吸痰管(5),所述负压连接管(1)的远端与无菌吸痰管(5)的近端出液口连通,所述无菌吸痰管的远端入液口设置有防损伤入液端(7),所述防损伤入液端(7)的末端开设有主吸引孔(8),所述无菌吸痰管(5)的远端入液口与主吸引孔(8)连通,所述防护体(10)远端与主吸引孔(8)连接,向近端呈伞状张开,防损伤入液端(7)侧导引孔(9)的设置使管侧壁的孔不会贴在咽部或气管粘膜上,进而防止粘膜变形突进侧壁孔,所述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内腔设置有调节齿轮(4),调节齿轮(4)设置在轨道凹槽(6)上,并可在轨道凹槽(6)上滑动,轨道凹槽(6)的倾斜角度为0度~90度,所述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设置在无菌吸痰管(5)的近端。优选的,所述无菌吸痰管的出液口端外壁设置有有环形凸起(2),所述环形凸起(2)设置在负压连接管的内腔。优选的,所述无菌吸痰管的外壁设置有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所述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内腔设置有调节齿轮(4),调节齿轮(4)设置在轨道凹槽(6)上,并可在轨道凹槽(6)上滑动,轨道凹槽(6)的倾斜角度为0度~90度,所述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设置在无菌吸痰管(5)的近端。优选的,所述防损伤入液端的防护体(10)远端与主吸引孔(8)连接,向近端呈伞状张开,负压吸引时,管侧壁的侧导引孔(9)不会贴在咽部或气管粘膜上,进而防止粘膜变形突进侧壁孔,避免造成粘膜充血水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防损伤入液端(7)对患者气管内的痰液进行吸取,通过环形凸起(2)的设置使负压连接管和无菌吸痰管连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落,防损伤入液端(7)侧导引孔(9)的设置使侧导引孔不会贴在咽部或气管粘膜上,进而防止粘膜变形突进侧壁孔,避免造成粘膜充血水肿,保障了气道的通畅;防损伤入液端(7)吸痰更加彻底,通过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内腔设置有调节齿轮(4),调节齿轮(4)设置在轨道凹槽(6)上,并可在轨道凹槽(6)上滑动,医务人员推动调节齿轮(4),对无菌吸痰管的内部负压强度进行调节,对吸痰管的作业进行有效控制,调节齿轮(4)推至轨道凹槽(6)最远端时,无菌吸痰管(5)内腔通道完全封闭,避免发生管内的痰液倒流,避免污染,使吸痰管在进行吸痰后避免发生管内的痰液倒流,滴落在病床、地面甚至医护人员身上,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损伤入液端(7)结构示意图。图中:1负压连接管、2环形凸起、3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4调节按钮、5无菌吸痰管、6防逆流装置、7防损伤入液端、8主吸引孔、9侧导引孔、10防护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专利技术方案:一种防逆流防气道损伤无菌封闭式吸痰管,包括负压连接管(1),负压连接管(1)的远端插接有无菌吸痰管(5),负压连接管(1)的右端与无菌吸痰管(5)的顶部出液口连通,无菌吸痰管(5)的远端入液口设置有防损伤入液端(7),防损伤入液端(7)的末端开设有主吸引孔(8),无菌吸痰管(5)的远端入液口与主吸引孔(8)连通,所述防护体(10)远端与主吸引孔(8)连接,向近端呈伞状张开,无菌吸痰管(5)的近端设置有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内腔设置有调节齿轮(4),调节齿轮(4)设置在轨道凹槽(6)上,并可在轨道凹槽(6)上滑动,医务人员推动调节齿轮(4),对无菌吸痰管的内部负压强度进行调节,对吸痰管的作业进行有效控制,调节齿轮(4)推至轨道凹槽(6)最远端时,无菌吸痰管(5)内腔通道完全封闭,避免发生管内的痰液倒流,避免污染。其中,无菌吸痰管(5)的出液口端外壁设置有有环形凸起2,环形凸起2设置在负压连接管(1)的内腔,通过环形凸起(2)的设置使负压连接管(1)和无菌吸痰管(5)连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落,无菌吸痰管(5)的外壁设置有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内腔设置有调节齿轮(4),调节齿轮(4)设置在轨道凹槽(6)上,并可在轨道凹槽(6)上滑动,医务人员推动调节齿轮(4),对无菌吸痰管的内部负压强度进行调节,对吸痰管的作业进行有效控制,调节齿轮(4)推至轨道凹槽(6)最远端时,无菌吸痰管(5)内腔通道完全封闭,避免发生管内的痰液倒流,避免污染。所述防损伤入液端(7)的末端开设有主吸引孔(8),所述防护体(10)远端与主吸引孔(8)连接,向近端呈伞状张开,侧导引孔(9)的设置使防损伤入液端(7),吸痰更加彻底,防护体(10)的设置使管侧壁的侧导引孔(9)不会贴在咽部或气管粘膜上,进而防止粘膜变形突进侧壁孔,避免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通过负压连接管(1)接入负压机的接入端,负压连接管(1)的远端插接有无菌吸痰管(5),通过环形凸起(2)的设置使负压连接管(1)和无菌吸痰管(5)连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落,无菌吸痰管(5)的入液口端设置有防损伤入液端(7),负压机产生的负压使防损伤入液端(7)的主吸引孔(8)和侧导引孔(9)产生吸力,吸取患者气管中的痰液,侧导引孔(9)的设置使防损伤入液端(7)吸痰更加彻底,防护体(10)远端与主吸引孔(8)连接,向近端呈伞状张开,防护体(10)的设置使管侧壁的侧导引孔(9)不会贴在咽部或气管粘膜上,进而防止粘膜变形突进侧壁孔,避免造成粘膜充血水肿,通过医务人员推动调节齿轮(4),调节齿轮(4)在轨道凹槽(6)上滑动对无菌吸痰管(5)进行挤压,使无菌吸痰管(5)中的负压降低,实现调节齿轮(4)对无菌吸痰管(5)的内部负压进行调节,对无菌吸痰管(5)的作业进行控制,调节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逆流防气道损伤无菌封闭式吸痰管,包括负压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连接管(1)的远端插接有无菌吸痰管(5),所述负压连接管(1)的远端与无菌吸痰管(5)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无菌吸痰管(5)的远端入液口设置有防损伤入液端(7),所述防损伤入液端(7)的末端开设有主吸引孔(8),所述防护体(10)远端与主吸引孔(8)连接,向近端呈伞状张开,所述无菌吸痰管(5)的远端入液口与主吸引孔(8)连通,防损伤入液端(7)设置有侧导引孔(9),所述无菌吸痰管(5)的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所述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设置在防损伤入液端(7)的近端,所述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内腔设置有调节齿轮(4),调节齿轮(4)设置在轨道凹槽(6)上,并可在轨道凹槽(6)上滑动,轨道凹槽(6)的倾斜角度为0度~90度,所述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设置在无菌吸痰管(5)的近端;所述无菌吸痰管(5)的出液口端外壁设置有有环形凸起(2),所述环形凸起(2)设置在负压连接管(1)的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逆流防气道损伤无菌封闭式吸痰管,包括负压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连接管(1)的远端插接有无菌吸痰管(5),所述负压连接管(1)的远端与无菌吸痰管(5)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无菌吸痰管(5)的远端入液口设置有防损伤入液端(7),所述防损伤入液端(7)的末端开设有主吸引孔(8),所述防护体(10)远端与主吸引孔(8)连接,向近端呈伞状张开,所述无菌吸痰管(5)的远端入液口与主吸引孔(8)连通,防损伤入液端(7)设置有侧导引孔(9),所述无菌吸痰管(5)的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所述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设置在防损伤入液端(7)的近端,所述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内腔设置有调节齿轮(4),调节齿轮(4)设置在轨道凹槽(6)上,并可在轨道凹槽(6)上滑动,轨道凹槽(6)的倾斜角度为0度~90度,所述负压调节防逆流装置(3)设置在无菌吸痰管(5)的近端;所述无菌吸痰管(5)的出液口端外壁设置有有环形凸起(2),所述环形凸起(2)设置在负压连接管(1)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逆流防气道损伤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坤群
申请(专利权)人:梁坤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