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壶器及具有该养壶器的茶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019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2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养壶器,包括底座和连接于底座上的壶垫;所述壶垫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用于托起茶壶的托架部,所述托架部上设有贯穿所述托架部上、下表面的排水孔;所述底座上在所述壶垫的下方设有通过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托架部的上部连通的、用于承接所述排水孔排出水流的集水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集水腔的底部连通的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养壶器的茶盘,茶盘与养壶器结合,便于组合使用或销售。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安全、效果优良,能够大大简化养壶过程中使用者的操作,且便于清洗。

The Potter and the tea tray with the pot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ea sets, and discloses a kettle keepe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kettle pad connected to the base; the kettle pad comprises a bracket connected to the base for lifting the teapot, on which a drainage hole penetra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bracket is arranged; and under the base, the kettle pad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hole and a bracket through which the drainage hole and the bracket are connected. The upper part of the part is connected with a water collecting cavity for receiving the discharge water from the drainage hole, and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collecting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tea tray with the pot holder,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pot holder for easy combination use or sa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 use and good effect, can greatly simplify the operation of users in the process of potting, and is easy to cle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壶器及具有该养壶器的茶盘
本技术涉及茶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养壶器及具有该养壶器的茶盘。
技术介绍
茶壶的保养一般通称为养壶,“养壶”的目的在于使其更能够涵香纳味,并使壶能焕发出本身浑朴的光泽。在饮茶过程中,一般通过以下方法使用热水或茶汤来来养壶:一.泡茶之前先冲淋热水。泡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淋茶壶内外,可兼具去霉、消毒与暖壶三种作用。二.趁热擦拭壶身。泡茶时,因水温极高,茶壶本身的毛细孔会略微扩张,水气会呈现在茶壶表面。此时,可用一条干净的细棉巾,分别在不同的泡茶浸泡时间内,分几次把整个壶身拭遍,即可利用热水的温度,使壶身变得更加亮润。三.泡完茶后,倒掉茶渣每次泡完茶后,应倒掉茶渣,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洁。在茶具中,较为普遍使用的是茶盘,通过茶盘来摆放茶壶、茶杯等器皿,也兼具装饰作为观赏作用,茶盘上一般设有排水装置,在泡茶过程中可以直接将水侵倒在在差盘上,进而通过茶盘排水装置排出。在泡茶的养壶过程中,通过在茶盘和茶壶之间垫上养壶垫来支撑茶壶,市面上很多养壶垫周边基本是预留一个或多个流水口,养壶过程中水流或者茶汤通过流水口排至茶盘上,其缺点是让茶盘上有着不均匀积水。这就不能保持茶盘干爽,在喝茶期间杯底会出现水滴;且使用者在养壶期间需要多次对茶壶浇水而不定时重复清洁茶盘。这就使得使用者在养壶期间还要重复对茶盘进行清洁,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在养壶期间将养壶用水或者茶汤直接排出的养壶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养壶器,包括底座和连接于底座上的壶垫;所述壶垫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用于托起茶壶的托架部,所述托架部上设有贯穿所述托架部上、下表面的排水孔;所述底座上在所述壶垫的下方设有通过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托架部的上部连通的、用于承接所述排水孔排出水流的集水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集水腔的底部连通的出水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能够将集水腔内的水流引至所述出水孔处的引流部;所述引流部装设于所述集水腔的底部上,所述引流部的上表面在朝所述出水孔的方向上向下倾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突沿部,所述突沿部突出于所述托架部并将所述托架部包围在内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一沿着与所述托架部的连接处设置的台肩,所述壶垫置于所述支撑部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将所述集水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的滤板,所述滤板上设有贯穿所述滤板上、下表面的过滤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中部设有缩口,所述滤板装设于所述缩口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托架部在用于放置茶壶的所在侧面上还设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包括多个突出于所述托架部表面设置的突起,所述突起与所述排水孔间隔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突起部由硅胶制成。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茶盘,其包括茶盘本体和设于所述茶盘本体上的如上所述的养壶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茶盘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茶盘本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养壶器卡扣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养壶器,包括作为支撑结构的底座和连接于底座上的壶垫,在养壶程中排出的水流可以直接通过壶垫和底座排出,减少使用者对茶盘的繁琐的清洁工作。本技术还提供了包括本养壶器的茶盘,该茶盘与本养壶器搭配使用。本技术使用安全、效果优良,能够大大简化养壶过程中使用者的操作,且便于清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养壶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养壶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00、茶壶;10、底座;11集水腔;12、出水孔;13、引流部;131、顶面;14、突沿部;15、支撑部;16、滤板;161、过滤孔;17、缩口;21、托架部;22、排水孔;23、突起部;231、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养壶器,其包括底座10和壶垫20,在养壶过程中,壶垫20承托茶壶100,而从茶壶100上流下的水流或茶汤通过壶垫20上的出水孔流入底座10内,进一步地,水流通过底座10上的出水孔12直接排出,使得养壶用的水流或茶汤不经过茶盘。本技术便于使用者的养壶操作,避免了养壶用水或茶汤对茶盘污染,降低了使用者清洁茶盘的繁琐操作过程。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养壶器,包括底座10和连接于底座10上的壶垫20,其中,底座10为本养壶器的支撑部分,在使用中可将本养壶器至于桌面或者茶盘上。壶垫20为与茶壶直接接触的部分。具体地,壶垫20包括与底座10连接的、用于托起茶壶100的托架部21,托架部21上设有贯穿托架部21上下表面的排水孔22,其中,托架部21可以设置为板状结构,以承托茶壶。养壶过程中,托架部21上的排水孔22可以直接将养壶用水或茶汤引至底座10内。相应地,底座10上在壶垫20的下方设有通过排水孔22与托架部21的上部连通的、用于承接排水孔22排出水流的集水腔11,集水腔11为底座10内的中空部分,通过壶垫20渗漏下的水流或者茶汤在集水腔11内汇集。进一步地,底座10上设有与集水腔11的底部连通的出水孔12,汇集在集水腔11内的水流能够通过出水孔12直接排出,出水孔12上可以连接排水管道。具体地,本养壶器在于茶盘配合使用时,可直接通过在出水孔12上连接水管与茶盘的排水管连通,进而减少管道长度,也能够将茶盘上排水和本养壶器的排水引至同一存水容器中。优选地,底座10上还设有能够将集水腔11内的水流引至出水孔12处的引流部13,水流或者茶汤在集水腔11内汇集时,引流部13可以方便将集水腔11内的水流通过出水孔12排出。具体地,引流部13装设于集水腔11的底部上,引流部13的上表面131在朝出水孔12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如图1所示,引流部13为一顶面具有倾斜度的垫块,出水孔12可以设置于集水腔11的底部中间或者底部边沿,引流部13的最低处与出水孔12对应设置。优选地,底座10的顶部设有突沿部14,突沿部14突出于托架部21并将托架部21包围在内侧。突沿部14能够将从茶壶上流下的水流或者茶汤限制在壶垫20的区域内,避免水流或者茶汤外流。突沿部14也具有保护茶壶的作用,避免茶壶从壶垫20上脱落。优选地,底座10上设有支撑部15,支撑部15包括一沿着与托架部21的连接处设置的台肩,壶垫20置于支撑部15上。壶垫20通过台肩结构的支撑部15将壶垫20定位,以便于将壶垫20从支撑部15上揭下进行清洗。通过将壶垫20揭下,也可以对本养壶器的集水腔11内进行清洗。优选地,底座10上还设有将集水腔11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的滤板16,滤板16上设有贯穿滤板16上、下表面的过滤孔161。在养壶的过程中,茶汤中会有茶渣通过排水孔22渗漏到集水腔11内,集水腔11内的滤板16能够对养壶过程中的水流进行二次过滤,避免茶渣或者其他颗粒堵塞出水孔12。优选地,如图1所示,底座10的内侧壁中部设有缩口17,滤板16装设于缩口17处。底座10的内侧壁在缩口17的上方形成一支撑壁,可以直接将滤板16放置于缩口17以上的支撑臂上,滤板16的尺寸小于底座10上安装壶垫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连接于底座上的壶垫;所述壶垫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用于托起茶壶的托架部,所述托架部上设有贯穿所述托架部上、下表面的排水孔;所述底座上在所述壶垫的下方设有通过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托架部的上部连通的、用于承接所述排水孔排出水流的集水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集水腔的底部连通的出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连接于底座上的壶垫;所述壶垫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用于托起茶壶的托架部,所述托架部上设有贯穿所述托架部上、下表面的排水孔;所述底座上在所述壶垫的下方设有通过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托架部的上部连通的、用于承接所述排水孔排出水流的集水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集水腔的底部连通的出水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能够将集水腔内的水流引至所述出水孔处的引流部;所述引流部装设于所述集水腔的底部上,所述引流部的上表面在朝所述出水孔的方向上向下倾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突沿部,所述突沿部突出于所述托架部并将所述托架部包围在内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一沿着与所述托架部的连接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珊赖剑峰黄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