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山涛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沉淀及排污的鱼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846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2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沉淀及排污的鱼缸,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鱼缸没有沉淀和排污系统、过滤效率低,易浑水,换水不方便,打理困难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潜水泵将缸内的水分形成2股水流,并在鱼缸的右部汇合成一股向下的水流,水流触底后沿缸底向沉淀区一侧流动,并在鱼儿游动的辅助下把沉在缸底的鱼类粪便带向沉淀区并通过盖板缝隙沉积于沉淀区,沉淀区的独立性限制鱼儿去到沉淀区底部吞吐、搅动沉积物,还可以阻挡鱼缸上部水流深入到盖板以下,从而最大程度保持底部沉积物的稳定,再由缸体末端的阀门控制污水的排放,操作简单,减轻了系统滤材的负担,大大提高了排污换水、过滤打理、换水清缸的简单性和便利性。

A fish tank for sedimentation and sewage disposa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ish tank for sedimentation and sewage discharge. In order to solv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such as no sedimentation and sewage system, low filtration efficiency, muddy water, inconvenient water exchange and difficult management, the utility model forms two streams of water in the tank through a submersible pump, and assembles a downward flow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fish tank. After the water touches the bottom, it sinks along the bottom of the tank. Flow on one side of the lake, and with the help of fish swimming, fish feces deposi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ank are taken to the sedimentation area and deposited in the sedimentation area through the crevice of the cover plat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sedimentation area limits the fish to go to the bottom of the sedimentation area to huff and puff and stir up the sediment. It also prevents the flow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tank from penetrating below the cover plate, thus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bottom sediment to the greatest extent, and then from the end of the cylinder The valve controls the discharge of sewage, which is easy to operate and reduces the burden of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system. It greatly improves the simplicity and convenience of sewage discharge, water exchange and cylinder clea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沉淀及排污的鱼缸
本技术属于鱼缸清理的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沉淀及排污的鱼缸。
技术介绍
鱼缸,缸体透明,多为玻璃质地,也可用来饲养热带鱼或者金鱼起到观赏的作用;鱼缸不仅是鱼儿的家,更是家人共同的生活享受;无瑕的玻璃鱼缸,既给鱼儿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更是家居风水里必不可少的摆件,是与空间的完美结合,是家居、办公,商业空间的灵魂禅师;可是鱼缸中由于鱼儿要产生粪便及需要投食,造成鱼缸水质浑浊,这就需要不时对鱼缸进行清理维护,从而确保鱼缸整体的美感,众所周知,鱼缸内最大的污染源为投喂后产生的鱼类粪便,如何高效处理它才是鱼缸过滤的关键,所以鱼缸的排污及清理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立式带底柜大型鱼缸,不论大小、形状、材质都没有沉淀功能,也没有排污功能,排污只能用泵或软管之类向外抽,排污费时费力。其过滤功能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依靠过滤槽的上过滤,由于容量小,滤材有限,过滤能力太差,稍微投喂就会浑水;另一类是下过滤,鱼缸底柜内部有专门的过滤缸,相对于上过滤的过滤槽而言,其容量大,滤材放置多,过滤效果较好。但由于没有沉淀功能,其过滤效率太低,投喂多了仍然无法有效处理污物,完全依靠滤材的堆叠来实现净水效果,其效率低下,成本又高,清理费时费力。因此,没有沉淀和排污功能的鱼缸,无法集中、高效的处理鱼缸中所产生的鱼类粪便,喂食稍多就会浑水,然后导致病死鱼造成损失,并且因为没有底部排污孔,换水清缸很麻烦,给养鱼爱好者造成额外负担。他们共同的不足:没有沉淀和排污系统、过滤效率低,养鱼不敢正常投喂,易浑水,换水不方便,打理困难,一般家庭成员难以完成这样的工作。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缸的沉淀及排污装置,具有高效、完美的沉淀系统和排污系统,可极大减轻过滤系统滤材的负担,从而使水质长期保持清澈透明,且大大提高了排污换水、过滤打理、换水清缸的简单性和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沉淀及排污的鱼缸,有效得解决了以上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方案为:一种便于沉淀及排污的鱼缸,包括上方开口的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内底面为连接在缸体前后壁和右侧壁上且水平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水平位置高于鱼缸前后壁及两侧壁的最底端一定距离,所述底板的左端连接一竖向放置的隔板,右端与缸体内的右侧壁连接,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水平放置于缸体内,上表面与底板上表面平齐,前后端与缸体前后壁相连,左端与缸体左侧壁之间、右端与底板左截面之间均留有缝隙,还包括一空腔底面,所述盖板之下为一个空腔区域,由缸体前后壁、左侧壁、底板、隔板及空腔底面组成,所述空腔底面开有置于盖板下方的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的下端连接排污软管,所述排污软管上设有阀门;还包括吸附在缸体左侧壁且置于盖板上方的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进水口竖直朝下设置,潜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口置于缸体的左部且开口水平向右,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口连接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置于缸体内上端且高于水面的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过滤装置的出水口置于过滤装置的右部且开口向下设置。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槽,所述过滤槽为上端开口且沿缸体长度方向水平放置的箱式结构,所述过滤槽的内部放置有滤材,所述过滤槽的左端开有置于滤材上方的进水口,所述过滤槽的底部的右端开有通透的与缸体连通的出水口。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缸的沉淀及排污装置,具有高效、完美的沉淀系统和排污系统,可极大减轻过滤系统滤材的负担,从而使水质长期保持清澈透明,且大大提高了排污换水、过滤打理、换水清缸的简单性和便利性。本技术主要有3个特点:1、沉淀,在水流及鱼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所有下沉的鱼类粪便会全部堆积在沉淀区;2、排污,发现鱼类粪便随时可以打开阀门方便排污;3、换水,需要换水时打开阀门,则可以把缸内水体全部放完,因为底板2高于沉淀区底板,水往低处走,最终所有的水都会流入沉淀区而轻易排出;普通鱼缸向外抽水的时候,到最后1—2厘米深的时候即无法再抽,只能动手用毛巾或海绵等吸水后拧到缸外,这非常不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视角二。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工作中水流循环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参考附图。附图标记:1、缸体;2、底板;3、隔板;4、盖板;5、排污口;6、排污软管;7、阀门;8、潜水泵;9、软管;10、过滤槽;11、滤材;12、出水口;13、过滤装置;14、沉淀区;15、出水管;16、篦子;17、空腔底面;801、第一出水管;802、第二出水管;1101、第一过滤棉;1102、第二过滤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6,一种便于沉淀及排污的鱼缸,包括上方开口的缸体1,材质为玻璃、塑料、亚克力或其他材料,其水平截面可以为矩形、椭圆形、双面弧度、多边形、其它异形等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内底面为连接在缸体1前后壁和右侧壁上且水平放置的底板2,所述底板2水平位置高于鱼缸前后壁及两侧壁的最底端一定距离,所述底板2的左端连接一竖向放置的隔板3,右端与缸体1内的右侧壁连接,前后端与缸体1的前后壁连接。底板2左截面、隔板3和缸体1左侧壁、前后壁形成空腔,空腔最底端设有水平底面即空腔底面17,上部设有盖板4,所述盖板4水平放置于缸体1内,上表面与底板2上表面平齐,前后端与缸体1前后侧壁相连,需要注意的是:此相连并非固定连接,盖板是可以拿掉的,是活动的,只是放在那里前后相挨,也可以稍有缝隙;盖板4与缸体1左侧壁、前后壁、缸体1的左侧最底面即空腔底面17及隔板3形成沉淀区14,底板2的上表面与沉淀区14盖板上表面平齐,形成正式的缸底,盖板4左端与缸体1左侧壁之间、右端与底板2左截面之间均留有缝隙便于鱼类粪便穿过即可,其作用在于让鱼类粪便顺利通过盖板4缝隙并沉积在沉淀区14内,同时阻止鱼儿去到沉淀区14底部吞吐、搅动沉积物,另外盖板4还可以阻挡鱼缸上部水流深入到盖板4以下,从而最大程度保持底部沉积物的稳定,所述空腔底面17开有置于盖板4下方的排污口5,所述排污口5连接排污软管6,所述排污软管6上设有阀门7;还包括吸附在缸体左侧壁且置于盖板3上方的潜水泵8,结合附图3和附图4,所述潜水泵8的进水口竖直朝下设置,潜水泵本身即有2个出水口,801为打氧出水口,802为连接过滤槽10的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管801的出水口置于缸体1的左部且开口水平向右,所述第二出水管802的出水口连接软管9,所述软管9的另一端连接置于缸体内上端且高于水面的过滤装置13的进水口,优选的,我们可以将过滤装置13水平设置在缸体1的前后侧壁上,过滤装置13的出水口12置于过滤装置13的右部且开口向下设置。结合附图4,潜水泵8有2个出水口,形成2股水流,并在鱼缸的右部汇合成一股向下的水流,水流触底后沿缸底向沉淀区14一侧流动,并在鱼儿游动的辅助下把沉在缸底的鱼类粪便带向沉淀区14并通过盖板4缝隙沉积于沉淀区14。沉淀区14底部中央开有排污口5,排污口5连接排污软管6通往缸外,排污软管6末端设有阀门7,阀门7控制排污水流的开关及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沉淀及排污的鱼缸,包括上方开口的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内底面为连接在缸体(1)前后璧和右侧壁上且水平放置的底板(2),所述底板(2)水平位置高于鱼缸前后壁及两侧壁的最底端一定距离,所述底板(2)的左端连接一竖向放置的隔板(3),右端与缸体(1)内的右侧壁连接,还包括盖板(4),所述盖板(4)水平放置于缸体(1)内,上表面与底板(2)上表面平齐,前后端与缸体(1)前后壁相连,左端与缸体(1)左侧壁之间、右端与底板(2)左截面之间均留有缝隙,还包括一空腔底面(17),所述盖板(4)之下为一个空腔区域,由缸体(1)前后壁、左侧壁、底板(2)、隔板(3)及空腔底面(17)组成,所述空腔底面(17)上开有置于盖板(4)下方的排污口(5),所述排污口(5)的下端连接排污软管(6),所述排污软管(6)上设有阀门(7);还包括吸附在缸体左侧壁且置于隔板(3)上方的潜水泵(8),所述潜水泵(8)的进水口竖直朝下设置,潜水泵(8)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出水管(801)和第二出水管(802),所述第一出水管(801)的出水口置于缸体(1)的左部且开口水平向右,所述第二出水管(802)的出水口连接软管(9),所述软管(9)的另一端连接置于缸体内上端且高于水面的过滤装置(13)的进水口,过滤装置(13)的出水口(12)置于过滤装置(13)的右部且开口向下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沉淀及排污的鱼缸,包括上方开口的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内底面为连接在缸体(1)前后璧和右侧壁上且水平放置的底板(2),所述底板(2)水平位置高于鱼缸前后壁及两侧壁的最底端一定距离,所述底板(2)的左端连接一竖向放置的隔板(3),右端与缸体(1)内的右侧壁连接,还包括盖板(4),所述盖板(4)水平放置于缸体(1)内,上表面与底板(2)上表面平齐,前后端与缸体(1)前后壁相连,左端与缸体(1)左侧壁之间、右端与底板(2)左截面之间均留有缝隙,还包括一空腔底面(17),所述盖板(4)之下为一个空腔区域,由缸体(1)前后壁、左侧壁、底板(2)、隔板(3)及空腔底面(17)组成,所述空腔底面(17)上开有置于盖板(4)下方的排污口(5),所述排污口(5)的下端连接排污软管(6),所述排污软管(6)上设有阀门(7);还包括吸附在缸体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山涛
申请(专利权)人:于山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