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协议转换器用的接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729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紧凑、配合紧密的多协议转换器用的接口结构,包括插针组件和插座;所述插针组件包括针杆和固定针杆的针座,所述插座包括一外壳,外壳内设有一与针杆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外壳内设有一容腔,连接组件安装于容腔内,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铜质弹片,两个铜质弹片的前端嵌入式固定于外壳内,两个铜质弹片的尾端悬空于外壳内的容腔中;两个铜质弹片与外壳内的容腔顶部和底部分别间隔设置,且在铜质弹片与外壳内容腔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分别设有一U形的弹簧片,弹簧片横向设置,且弹簧片的开口朝向容腔的尾端,且弹簧片的一边嵌入式固定于外壳内,弹簧片的另一边抵在铜质弹片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协议转换器用的接口结构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多协议转换器用的接口结构。
技术介绍
嵌入式多协议转换时需通过转换器进行转换,转换时通过插接口实现各部件、电路设备的通信连接,而接口的稳定性时确保数据通信持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紧凑、配合紧密的多协议转换器用的接口结构。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多协议转换器用的接口结构,包括插针组件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组件包括针杆和固定针杆的针座,所述插座包括一外壳,外壳内设有一与针杆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外壳内设有一容腔,连接组件安装于容腔内,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铜质弹片,两个铜质弹片的前端嵌入式固定于外壳内,两个铜质弹片的尾端悬空于外壳内的容腔中;优选的,两个铜质弹片与外壳内的容腔顶部和底部分别间隔设置,且在铜质弹片与外壳内容腔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分别设有一U形的弹簧片,弹簧片横向设置,且弹簧片的开口朝向容腔的尾端,且弹簧片的一边嵌入式固定于外壳内,弹簧片的另一边抵在铜质弹片上;优选的,两个铜质弹片上分别设有一弧形槽带,所述弧形槽带沿铜质弹片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铜质弹片上的弧形槽带上下相向设置。优选的,所述铜质弹片的前端向外侧弯曲。优选的,所述针杆上间隔设有两个环形卡槽,两个铜质弹片上分别设有两个凸起,两个铜质弹片上的凸起一一对应并上下设置,当所述针杆插在两个铜质弹片之间时,所述针杆位于两个铜质弹片上的弧形槽带内,且两个铜质弹片上的凸起卡在弧形卡槽内。优选的,所述针杆的端部呈球面弧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配合紧密,能够确保在数据通信时的稳定连接,可确保数据通信时的持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插针组件和插座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铜质弹片主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多协议转换器用的接口结构,参见图1至图3。它包括插针组件和插座;具体的,所述插针组件包括针杆2和固定针杆2的针座1,所述针杆的端部呈球面弧状。具体的,所述插座包括一外壳5,外壳5内设有一与针杆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外壳内设有一容腔6,连接组件安装于容腔6内。具体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铜质弹片7,两个铜质弹片7的前端嵌入式固定于外壳5内,两个铜质弹片7的尾端悬空于外壳5内的容腔6中;同时,所述铜质弹片的前端向外侧弯曲。进一步的,两个铜质弹片7与外壳内的容腔顶部和底部分别间隔设置,且在铜质弹片7与外壳内容腔6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分别设有一U形的弹簧片11,弹簧片11横向设置,且弹簧片11的开口朝向容腔6的尾端,且弹簧片11的一边嵌入式固定于外壳5内,弹簧片11的另一边抵在铜质弹片7上,通过弹簧片向铜质弹片7施加弹力,促使两个铜质弹片7的尾端具有相向运动的趋势。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两个铜质弹片上分别设有一弧形槽带12,所述弧形槽带12沿铜质弹片7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铜质弹片7上的弧形槽带上下相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针杆上间隔设有两个环形卡槽3,两个铜质弹片上分别设有两个凸起8,两个铜质弹片7上的凸起8一一对应并上下设置。本设计的结构在使用中,针杆通过针座向前推动,针杆通过上下设置的两个弧形槽带12的引导进入两个铜质弹片之间,而当所述针杆插在两个铜质弹片之间时,所述针杆位于两个铜质弹片上的弧形槽带内,且两个铜质弹片上的凸起卡在弧形卡槽内,此时,通过上下设置的两个弹簧片对两个铜质弹片挤压促使两个铜质弹片将针杆挤压固定,同时,凸起和环形卡槽3的配合能够将针杆进行再次的固定,避免针杆从两个铜质弹片之间滑出;而当需要将插针组件和插座分离时仅需握持针座拔出即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协议转换器用的接口结构,包括插针组件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组件包括针杆和固定针杆的针座,所述插座包括一外壳,外壳内设有一与针杆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外壳内设有一容腔,连接组件安装于容腔内,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铜质弹片,两个铜质弹片的前端嵌入式固定于外壳内,两个铜质弹片的尾端悬空于外壳内的容腔中;两个铜质弹片与外壳内的容腔顶部和底部分别间隔设置,且在铜质弹片与外壳内容腔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分别设有一U形的弹簧片,弹簧片横向设置,且弹簧片的开口朝向容腔的尾端,且弹簧片的一边嵌入式固定于外壳内,弹簧片的另一边抵在铜质弹片上;两个铜质弹片上分别设有一弧形槽带,所述弧形槽带沿铜质弹片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铜质弹片上的弧形槽带上下相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协议转换器用的接口结构,包括插针组件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组件包括针杆和固定针杆的针座,所述插座包括一外壳,外壳内设有一与针杆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外壳内设有一容腔,连接组件安装于容腔内,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铜质弹片,两个铜质弹片的前端嵌入式固定于外壳内,两个铜质弹片的尾端悬空于外壳内的容腔中;两个铜质弹片与外壳内的容腔顶部和底部分别间隔设置,且在铜质弹片与外壳内容腔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分别设有一U形的弹簧片,弹簧片横向设置,且弹簧片的开口朝向容腔的尾端,且弹簧片的一边嵌入式固定于外壳内,弹簧片的另一边抵在铜质弹片上;两个铜质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昊利彭孔阳葛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