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弹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643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弹操机构,包括弹操机构本体,弹操机构本体包括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之间设置的限位轴、限位轴及联锁轴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之间,且第一、二侧板上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限位孔及联锁轴安装孔限位孔,限位孔与联锁轴安装孔之间形成安装位,此弹操机构可用于真空断路器,真空断路器内涉及的支架,且支架穿过弹操机构,且该穿过处为限位轴及联锁轴之间的位置,且极柱设于支架并与支架形成配合,通过安装位的增设,当真空断路器需进行组装时,可省去由于极柱位置调整的反复拆装,由此使得真空断路器的安装时间得到了大大的缩短,减少了相应的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弹操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操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弹操机构。
技术介绍
市面上使用的真空断路器一般包括一个用于固定弹操机构的框架,以及此框架内设有若干个支架,而若干个支架中涉及的部分支架设于弹操机构内侧,并于框架内的支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相应的极柱,此极柱可通过支架构成与框架之间的配合,其中通常情况下,安装于框架上的极柱,均需进行位置调整,而现有市面上使用的真空断路器存在安装弹操机构前,需要对极柱进行安装,但若出现弹操机构安装完成后,还需对极柱安装位置进行调整的话,需将弹操机构拆除后才可进行,此种调整方式过于复杂,不利于真空断路器的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无需拆除弹操机构也可极柱进行调整的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弹操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弹操机构,包括弹操机构本体,弹操机构本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通过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构成限位的分闸轴,所述的分闸轴靠近第一、二侧板的一侧壁处,相对于第一、二侧板的另一侧壁处固定有限位轴,并于第一、二侧板上形成与限位轴相对应的限位孔,且所述的分闸轴与限位轴之间设有联锁轴,并于第一、二侧板上形成联锁轴相适配的联锁轴安装孔,所述的限位孔与联锁轴安装孔之间形成安装位,且该安装位的周向侧壁处分别靠近于限位孔、联锁轴安装孔及第一、二侧板的上下檐。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涉及的弹操机构可用于真空断路器中使用,此弹操机构一般为安装于框架内,同时框架内固定有若干个支架,且该在框架内固定的若干个支架有部分为恰好穿过弹操机构,且此穿过的位置为联锁轴与限位轴之间,而通过在与联锁轴及限位轴相涉及的联锁轴安装孔与限位孔之间设置安装位,该安装位分别靠近安装位周边处形成的限位孔、联锁轴安装孔及第一、二侧板的上下檐,而通常情况下,真空断路器的安装为真空断路器中涉及的极柱穿过框架并通过支架形成固定,当极柱固定好后才可进行对弹操机构的固定,而若安装好后的极柱发现存在偏移的情况,则需首先将弹操机构拆除之后才可进行相应的位置调整,而当弹操机构上的安装位增设之后,由于此安装位与上述涉及的极柱与支架固定的位置相对应,当需进行对极柱位置调整时,通过此安装位即可完成实现;其中框架内结构较为繁琐,同时极柱也较为笨重,现有技术中安装方式为固定框架与极柱后,后续才可进行弹操机构及其他部件的安装,且安装好的弹操机构及极柱并非一次性可安装完成中仍可存在一定次数的反复拆装,由此使得此安装极为不便,而本技术由于安装位的增设,当真空断路器需进行组装时,可安装完框架内弹操机构及其他部分,最后才为安装极柱,且可省去由于极柱位置调整的反复拆装,由此使得真空断路器的安装时间得到了大大的缩短,减少了相应的人工成本。特别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处分别形成的安装位为腰型孔,所述的腰型孔包括两侧圆弧侧边与两侧直边,所述的两侧直边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上、下檐分别平行;通过将安装位设置为腰型孔,且该腰型孔的边壁设置为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上、下檐相平行,由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上、下檐为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短边,将此安装位设置为腰型孔而非圆孔,由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宽度的限定,若采用圆孔同时需满足极柱与支架之间固定位的安装,此时可出现,上、下檐与孔壁之间的连接处过薄且薄厚位置不一的情况,由此出现强度不够的问题,而将安装位位置的腰型孔,其中该腰型孔的两侧直边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上、下檐分别平行,由此可解决上、下檐与孔壁之间的连接处过薄且薄厚位置不一的情况,同时此腰型孔可向两侧圆弧侧边的放大,由此起到对安装位对上述涉及固定位的条件的满足,同时起到对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强度的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框架内部机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弹操机构与支架配合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弹操机构与支架配合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采用了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弹操机构,包括弹操机构本体,弹操机构本体由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分闸轴5、限位轴7以及联锁轴6组成,其中分闸轴5、限位轴7以及联锁轴6分别固定于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上述中涉及的分闸轴5位于靠近第一、二侧板的一侧壁处,限位轴7位于第一、二侧板的另一侧壁处,并在第一、二侧板上形成与限位轴7相对应的限位孔8,该限位轴7通过限位孔8固定于第一、二侧板之间,而联锁轴6设于分闸轴5与限位轴7之间的位置,同时第一、二侧板上相对于联锁轴6的位置形成联锁轴安装孔20,通过联锁轴安装孔20可构成联锁轴6于第一、二侧板上的限位,并且在第一、二侧板上在限位孔8与联锁轴安装孔20之间位置设有安装位4,该安装位4可为腰型孔状,此腰型孔包括两侧圆弧侧边与两侧直边,两侧直边与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上、下檐分别平行,且此腰型孔状的安装位4上的周向侧壁分别靠近于限位孔8、联锁轴安装孔20及第一、二侧板的上檐30与下檐40;上述涉及的弹操机构可用于真空断路器中使用,此弹操机构一般为安装于框架2内,同时框架2内固定有若干个支架3,且该在框架2内固定的若干个支架3有部分为恰好穿过弹操机构,且此穿过的位置为联锁轴6与限位轴7之间,而通过在与联锁轴6及限位轴7相涉及的联锁轴安装孔20与限位孔8之间设置安装位4,该安装位4分别靠近安装位4周边处形成的限位孔8、联锁轴安装孔20及第一、二侧板的上、下檐,而通常情况下,真空断路器的安装为真空断路器中涉及的极柱穿过框架2并通过支架3形成固定,当极柱固定好后才可进行对弹操机构的固定,而若安装好后的极柱发现存在偏移的情况,则需首先将弹操机构拆除之后才可进行相应的位置调整,而当弹操机构上的安装位4增设之后,由于此安装位4与上述涉及的极柱与支架3固定的位置相对应,当需进行对极柱位置调整时,通过此安装位4即可完成实现;其中框架2内结构较为繁琐,同时极柱也较为笨重,现有技术中安装方式为固定框架2与极柱后,后续才可进行弹操机构及其他部件的安装,且安装好的弹操机构及极柱并非一次性可安装完成中仍可存在一定次数的反复拆装,由此使得此安装极为不便,而本技术由于安装位4的增设,当真空断路器需进行组装时,可安装完框架2内弹操机构及其他部分,最后才为安装极柱,且可省去由于极柱位置调整的反复拆装,由此使得真空断路器的安装时间得到了大大的缩短,减少了相应的人工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弹操机构,包括弹操机构本体,弹操机构本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通过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构成限位的分闸轴,所述的分闸轴靠近第一、二侧板的一侧壁处,相对于第一、二侧板的另一侧壁处固定有限位轴,并于第一、二侧板上形成与限位轴相对应的限位孔,且所述的分闸轴与限位轴之间设有联锁轴,并于第一、二侧板上形成联锁轴相适配的联锁轴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孔与联锁轴安装孔之间形成安装位,且该安装位的周向侧壁处分别靠近于限位孔、联锁轴安装孔及第一、二侧板的上、下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弹操机构,包括弹操机构本体,弹操机构本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通过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构成限位的分闸轴,所述的分闸轴靠近第一、二侧板的一侧壁处,相对于第一、二侧板的另一侧壁处固定有限位轴,并于第一、二侧板上形成与限位轴相对应的限位孔,且所述的分闸轴与限位轴之间设有联锁轴,并于第一、二侧板上形成联锁轴相适配的联锁轴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仁光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珉晨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