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登贵专利>正文

一种多用自动窗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57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自动窗扣。属于固定窗叶、柜门等物体的多用自动紧扣装置。该装置是采用斜面与弹簧原理所设计,由上扣部分和下扣部分所组成。其特点在于,体积小,操作方便、灵活、用途广泛。使用在窗户上时,可以在窗叶敞开未挂上风钩,遇上大风的情况下,窗叶能自动关闭,避免撞坏窗叶和玻璃。(*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固定窗叶、柜门等物体的多用自动紧扣装置。目前人们为了固定窗叶、柜门一般采用一种插销。当要固定窗叶柜门时,必须是窗叶、柜门关闭之后,一手拉住或顶住窗叶和柜门,另一手用力按下插销,操作极不方便。另外,当窗叶敞开未上风钩时遇上大风,窗叶只能随风碰撞,导致碰坏窗叶,碰破玻璃。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窗叶或柜门时使其操作简便遇大风时能使窗叶自动关闭的多用自动窗扣。现结合附图阐述本技术的实施过程。本技术是采用斜面与弹簧原理所设计,由上扣部份和下扣部份所组成。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下扣部份固定在窗框下边的横木中间处,钩头向上。上扣部份固定在窗叶上,钩头向下。当要关上窗叶时,将窗叶向内拉或向里推,使上扣部份的钩头扣入下扣部份的钩头的内辟后,弹簧跟其顶住上扣部份的钩形活动扣,这样窗叶就被自动关闭扣紧,不必再插上插销。所以在大风力下,敞开的窗叶就能借助风力自动关闭。本技术的上扣部份扣座〔1〕,钩形活动扣〔2〕,钩形活动扣轴〔3〕,弹簧〔4〕等部件。扣座〔1〕与钩形活动扣〔2〕用钩形活动扣轴〔3〕和弹簧〔4〕固定在扣座〔1〕的中间槽〔5〕内,弹簧〔4〕是一端在扣座〔1〕上,另一端在钩形活动扣〔2〕上,中间是用钩形活动扣轴〔3〕穿住。窗扣固定窗叶时主要是靠弹簧的推力。在钩形活动扣〔2〕上端钻有一预留孔〔6〕,以便窗叶或柜门反扣时使用,在扣座〔1〕上钻有三个螺钉孔〔8〕以便扣座〔1〕固定在窗叶或柜门上。下扣部份为钩形固定扣〔7〕,钩形固定扣〔7〕上钻有三个螺钉〔8〕,使下扣部份固定在窗板上。上述部件均采用金属材料冲压成型,也可是其它加工工艺的金属材料,或其它高强度非金属材料,经涂镀后组装而成。在使用时只要上扣部份与下扣部份的两个扣头的内辟相互接触吻合,就可扣紧物体。本技术窗扣其优点在于,设计新颖合理,体积小,重量轻加工简单,成本低,用途广泛,操作方便,开关灵活。特别是窗叶敞开未挂上风钩时,遇上大风,窗叶能自动关闭,避免撞坏窗叶和玻璃。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为例视图。 1——扣座2——钩形活动扣 3——钩形活动扣轴4——弹簧5——中间槽6——预留孔7——钩形固定扣8——螺钉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自动窗扣,包括扣座〔1〕,钩形活动扣〔2〕,钩形活动扣轴〔3〕,弹簧〔4〕,钩形固定扣〔7〕等部件,其特征在于:用一整体成形的钩形活动扣〔2〕通过一个钩形活动扣轴〔3〕与扣座〔1〕相连在中间槽〔5〕,扣座〔1〕与中间槽〔5〕为一整体压成形,钩形活动扣〔2〕为一整体,其上端钻有一预留孔〔6〕,下端为钩形扣头,扣座〔1〕和中间槽〔5〕为一整体冲压成形,并在扣座〔1〕上钻有三个螺钉孔,钩形固定扣〔7〕为一钩形扣头,并在平面上钻有三个螺钉孔,弹簧〔4〕是一端在扣座〔1〕上,另一端在钩形活动扣〔2〕上,中间是用钩形活动扣轴〔3〕穿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自动窗扣,包括扣座[1],钩形活动扣[2],钩形活动扣轴[3],弹簧[4],钩形固定扣[7]等部件,其特征在于用一整体成形的钩形活动扣[2]通过一个钩形活动扣轴[3]与扣座[1]相连在中间槽[5],扣座[1]与中间槽[5]为一整体压成形,钩形活动扣[2]为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登贵
申请(专利权)人:徐登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