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03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包括模板、填充材料和地板革。所述模板包括壳体和翻边部,所述壳体成形为向上拱起的结构,且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部的底部分别相应平直向外延伸设置有二所述翻边部,以致二相邻所述壳体和相邻二所述模板的翻边部界定形成放置空间;所述填充材料填设于相邻二所述模板的翻边部之间;所述地板革设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且所述地板革的两端分别贴设于相邻所述二模板的翻边部顶部;令所述密肋梁设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且所述密肋梁的底部贴接所述地板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填充材料填缝加地板革覆盖的方式进行模壳之间的填充,解决了相邻两模壳间缝隙填充处理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达到模壳的拼缝光滑平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施工及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建筑行业的施工还需要满足社会对新型绿色、环保建筑的迫切需求。为了满足上述需求,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采用了密肋梁结构。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密肋梁通常采用模壳模板作为调整结构,但是相邻两个模壳间缝隙填充处理比较困难。此外,密肋梁结构的质量控制难度较高,成型后表观质量不佳,而密肋梁结构往往采用无吊顶做法,混凝土成型质量将直接影响后期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通过采用填充材料填缝加地板革覆盖的方式进行模壳之间的填充,解决了密肋梁结构底部的平整度调节时,相邻两个模壳间缝隙填充处理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达到模壳的拼缝光滑平整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包括:模板、填充材料和地板革。所述模板包括壳体和翻边部,所述壳体成形为向上拱起的结构,且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部的底部分别相应平直向外延伸设置有二所述翻边部,以致二相邻所述壳体和相邻二所述模板的翻边部界定形成放置空间;所述填充材料填设于相邻二所述模板的翻边部之间;所述地板革设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且所述地板革的两端分别贴设于相邻所述二模板的翻边部顶部;令所述密肋梁设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且所述密肋梁的底部贴接所述地板革。本技术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二模板的底部。本技术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板、所述地板革以及相邻所述二模板的翻边部之间界定形成缝隙空间,所述填充材料填设于所述缝隙空间内。本技术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填充材料为聚苯挤塑板。本技术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部圆弧连接所述翻边部。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填充材料填缝加地板革覆盖的方式进行模壳之间的填充,解决了密肋梁结构底部的平整度调节时,相邻两个模壳间缝隙填充处理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达到模壳的拼缝光滑平整的目的。(2)壳体的翻边平直,再辅以地板革,能有效地调节密肋梁底部的平整度。(3)采用聚苯挤塑板填缝,拼缝光滑平整,观感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模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填充缝隙空间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模板10;壳体11;翻边部12;侧部13;放置空间14;缝隙空间15;填充材料20;地板革30;底板40。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其包括模板10、填充材料20和地板革30。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模板10包括壳体11和翻边部12,壳体11成形为向上拱起的结构,且壳体11的相对两侧部13的底部分别相应平直向外延伸设置有二翻边部12,以致二相邻壳体11和相邻二模板10的翻边部12界定形成放置空间14。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的侧部13圆弧连接翻边部12。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翻边部12的厚度可为30mm,翻边部12可为不锈钢法兰边,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模板10为负一层顶板的模壳时,模板10的厚度(即壳体11的高度加上翻边部12的厚度)可为300mm,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模板10为负二层顶板的模壳时,模板10的厚度(即壳体11的高度加上翻边部12的厚度)可为450mm,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如图2所示,所述填充材料20填设于相邻二模板10的翻边部12之间。填充材料20为聚苯挤塑板,使用聚苯挤塑板作为填充材料20,每1000平方米综合降低了近6000元的施工费用,经济实用。如图2所示,所述地板革30设于放置空间14内,且地板革30的两端分别贴设于相邻二模板10的翻边部12顶部,这样,地板革30覆盖加上填充材料20的填缝,完美解决了相邻二模板10间的缝隙问题。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还包括底板40,底板40设于二模板10的底部。所述底板40、地板革30以及相邻二模板10的翻边部12之间界定形成缝隙空间15,填充材料20填设于缝隙空间15内。底板40使本技术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稳固趋向一个整体。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缝隙空间15的宽度可为60mm,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所述模板包括壳体和翻边部,所述壳体成形为向上拱起的结构,且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部的底部分别相应平直向外延伸设置有二所述翻边部,以致二相邻所述壳体和相邻二所述模板的翻边部界定形成放置空间;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填设于相邻二所述模板的翻边部之间;地板革,所述地板革设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且所述地板革的两端分别贴设于相邻二所述模板的翻边部顶部;令所述密肋梁设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且所述密肋梁的底部贴接所述地板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肋梁浇筑模板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所述模板包括壳体和翻边部,所述壳体成形为向上拱起的结构,且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部的底部分别相应平直向外延伸设置有二所述翻边部,以致二相邻所述壳体和相邻二所述模板的翻边部界定形成放置空间;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填设于相邻二所述模板的翻边部之间;地板革,所述地板革设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且所述地板革的两端分别贴设于相邻二所述模板的翻边部顶部;令所述密肋梁设于所述放置空间内,且所述密肋梁的底部贴接所述地板革。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路路邓阳朱殿奎于金阳周唐蓝正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